任常紅
【摘要】研究性教學理念是配合新課改出爐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語法教學是高中英語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在目前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有回避語法教學的傾向,直接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產生影響。我們應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此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語法教學 參與度
在我國教育新課改的現(xiàn)階段,對英語教學提出更高層次的針對性教學,英語語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不容許忽視的。受傳統(tǒng)英語語法教學方式上的就給英語教學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這種現(xiàn)象之下我們就應該改變教學方式,融合新性教學理念,在研究性教學的引導下,其教學原則基本是實踐原則,激勵原則以及實例教學原則,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語語法學習質量,達到英語教學的預期目標。
一、我國英語語法教學現(xiàn)狀反思
1. 75.3%的學生認為英語語法在整個英語結構框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簡單的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基礎,同時也是高中英語教學的核心內容。所有的短句與文章都是以英語語法為基礎才能構成的;而剩下的24.7%的學生普遍認為英語語法與英語結構框架的聯(lián)系并不是相當緊密,他們覺得即使是掌握了英語語法也不見得英語整體水平會提升。
由此可見我國大多數(shù)的高中生對英語語法的學習是認可的并且也抱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那么我們從英語教學者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現(xiàn)象,為什么學生沒能夠做到對英語語法的高效學習呢?其教學方式上主要存在這么幾個問題:(1)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講寫教學;(2)英語課堂氛圍嚴肅緊張,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3)課后題目也多出自教材,表現(xiàn)呆板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再者我們從學生自身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高中生自覺學習能力不強,課前課中課后學習時間多集中課中,不能充分利用課前課后進行預習與鞏固。
2.從對500名英語教學者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84.7%的教學者認為學生只聽不記,筆記內容少之又少,針對這種情況他們多采用抽答的方式考查學生但是效果依舊并不明顯,學生多數(shù)對提問的問題含糊其詞,支支吾吾;其次有部分學者認為,目前有一部分學生是反感與教師交流的,遇到問題就向他們求解的學生幾乎可以忽略為零。所以教師就很難及時的了解學生對英語語法的相關內容掌握情況,也就可以說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是影響語法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研究性教學理念
針對以上提到的調查結果,我們從英語從業(yè)者與學生本身進行了分析得出了英語語法教學效果停滯不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新型英語教學理念研究性教學。研究性教學是指以合作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溝通交流過程中相互幫助從而共同認識到英語語法學習的重要性所在,然后引起學生對英語語法學習的動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再進行適當?shù)囊龑?,改善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提高他們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激勵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學者在扮演引導角色的同時還應該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思維進行開發(fā),并恰當?shù)拈_展一系列的互動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更好地發(fā)展自己。要徹底的在英語教學中貫穿研究性教學理念就必須深入開展教學活動,注重結合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動力并提高英語實踐能力。
三、探究性教學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方式
1.強化對“問”的意境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者不僅僅是簡單的對學生進行教材上的引導,更重要的是對基礎內容規(guī)范化學習的同時多提出設問,讓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對實際生活進行相關的聯(lián)想,創(chuàng)設意境對問題進行想象,使學生能夠清晰的將問題情景展現(xiàn)在眼前,進而激起學生積極尋求問題答案的興趣與動力,促使他們能夠自主的分析并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整個自主思考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英語的邏輯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的發(fā)現(xiàn)其中相關的英語語法內容并了解其語言規(guī)則,從而達到更好掌握英語語法能力的目的。
2.開設英語合作教學學習方式。合作教學是新課標改革中最普遍也是應用效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英語課堂中開展合作教學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潛移默化的發(fā)現(xiàn)英語語法中存在的規(guī)律,進而提高對英語語法學習的理解能力。打破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嚴肅氛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整個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法的自主學習能力。
3.完善“多維性”評價機制。英語教師應該結合多重因素對學生做出評價,不能簡單的憑借哪一場模擬考就斷定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對臨場發(fā)揮失常的學生來說是不公的甚至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能力產生反感心理。因此教學者應該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將考試成績作為參考再結合平時日常學習情況做出多維性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當然評價的主體也不僅僅是教師,也應該由學生擔任評價主體,其中學生之間的評價應該包括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力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效果和課后題目的完成狀況等。
綜上來看,研究性教學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不只是能提高高中生的英語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與英語教學者之間潛在的關系,加強他們之間的溝通,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高效率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此來打破目前的英語教學現(xiàn)狀,達到提高學生英語語法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謝楠.高校英語語法教學的再認識[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