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霜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085-01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注重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已成為了當今全社會的共識?,F(xiàn)在由于學校很重視升學率,導致不少學生因?qū)W習壓力大而存在著心理問題,如果教育不當,今后很可能會讓他們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教育者要深入了解他們并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教育和疏導才能校正存在心理問題學生的偏差行為。
一、行為偏差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
1.道德認知偏低。家庭是學生社會化活動最初的重要場所,是家長將品質(zhì)行為傳遞給下一代的地方。家長的品質(zhì)行為是影響學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知道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里學到的,而是從爸媽那里學到的,現(xiàn)在許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賭博或忙于發(fā)財致富,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對孩子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采取嬌寵態(tài)度,使孩子嬌生慣養(yǎng),受不得半點委屈,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xiàn)偏激行為。即使對小孩嚴格要求的家長也有不少總想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子女,而對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質(zhì)方面的培養(yǎng)置之不理。其結(jié)果是中學生階段不少學生對家長采取能哄就哄,能瞞就瞞,結(jié)果受害的是學生,思想情感必不健康。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們的道德價值觀出現(xiàn)了較大的偏差。
2.逆反心理嚴重。 青年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與眾不同的需要,尋求稀奇古怪的問題,并以標新立異為自豪,反對恪守“老一套”,厭倦聽“老生常談”,看問題往往容易片面和膚淺。教育者在施教的過程中,一概地以一種相對固定的模式去授業(yè),去釋惑,對那些“不違章守法”實際上是欲脫離自己設(shè)計的模式而另辟思路的學生則視為“差生”“朽木”“頑石”。的確,由于中學生閱歷淺,思想混亂,有些行為讓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為師者單以此為憑,不尊重學生,挖苦諷刺或懲罰。這樣,就使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無論教育者用心如何,學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對待,膽小的雖不言語或直接反抗,但消極的反抗是明顯不過的了。
3.人際關(guān)系緊張。學生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贊揚,加之是獨生子,在家多為“公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guān)系,人際關(guān)系顯得不協(xié)調(diào)。學生在咨詢中向教師傾述:“我真不知道怎樣與人建立好朋友關(guān)系”。一些學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關(guān)在屋子里聽音樂”,自閉的心態(tài)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guān)系,以至于終于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后“沒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這些學生常產(chǎn)生焦慮不安,甚至驚悸恐怖。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關(guān)系很僵。
二、對行為偏差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方法
1.人格示范教育。在政治思想、個人品德、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統(tǒng)一?!昂捌粕ぷ硬蝗缱龀鰳幼印?。實踐證明,身教是無聲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帶任何強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梢哉f,身教是一種最具體、最形象、最有說服力的直觀教材。
2.不能一味壓制。青春期學生可塑性極強,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別強烈,老師和家長對待他們要像對待朋友一樣,決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那種看成“服從”與“被服從者”的觀點非常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導。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要嚴禁使用命令,那種認為命令孩子服從是天經(jīng)地義的想法是錯誤的。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事不要隨意發(fā)表評論,而要采取一種積極聆聽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孩子獨立分析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作為班主任,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文化素質(zhì),學會辨證地、全面地、發(fā)展地看問題,避免由于認識片面、視野狹隘造成自身認識錯誤。同時,老師與家長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成為孩子真正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
3.開展各種交流活動,通過開展活動促進同學間的交流,擴大交往的范圍,學生有了知心朋友,能互相傾訴,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就能改善同學間的人際關(guān)系。如果不重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則會使學生覺得非常寂寞,逐漸產(chǎn)生孤僻心理。
4.要加強心理疏導教育工作。多開展交際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人格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自我評價心理的教育、心理行為的自我完善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外部事物,強化理想教育、價值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尤其要看到自己的“如人處”和“過人處”,學會正確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在遇到挫折時,從多角度辨證看問題,形成合理化認識。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