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娟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048-02
大家知道,我們用英語進行交際,不僅要考慮所說英語的正確性,而且還要考慮其得體性,否則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我們講出了在語法和慣用法上都無可挑剔的句子,由于它與講話的環(huán)境、對象、身份等不相稱,也就是說不得體,那么不僅不能達到交際的目的,而且還可能使交際無法進行下去。具體說來,關(guān)于交際的得體性,應(yīng)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首先要能區(qū)分口頭英語和書面英語
在實際交際中,分清口頭英語和書面英語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兩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顯著差別,并各有其特點。一般說來,書面英語語法嚴謹、用詞規(guī)范、層次分明。這是因為我們在書寫時,通常有足夠的時間來籌劃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可以邊寫邊仔細考慮,如有必要還可以倒過頭來反復修改。但在口頭交際中(除非是事先準備好的講演),一般就沒有時間這樣做,而往往是邊說邊想,既不可能每說一句話都經(jīng)過仔細考慮,也不可能對自己前面說過的話進行反復修改。所以這就導致了口頭英語不少有別于書面英語的特點。
首先,口頭英語句子比較簡短,結(jié)構(gòu)比較松散,且似乎有些破碎,有時還顯得羅嗦。其次,口頭英語語法簡單,且有時不規(guī)范(尤其是結(jié)構(gòu)不完整,有時甚至把不同的句子結(jié)構(gòu)混在一起);經(jīng)常使用省略句、插入語、縮略式。再次,口頭英語有豐富的習語、象聲詞、感嘆語等,其語氣有時非??鋸?,有時又非常含蓄。第四,口頭英語的措詞和語氣還往往隨講話雙方的身份、地位、關(guān)系的變化而有所不同。第五,在口頭英語中我們還經(jīng)常使用 well, you see, you know 和 kind of 這樣的單詞和短語,這些詞和短語本身沒有多少意義,但我們可以從中了解說話人對他的聽眾的態(tài)度以及對他所說的話所持的態(tài)度。另外,當我們考慮接下去該說什么時,我們常常會支吾躊躇,或者用像 er 和 um 這樣的“躊躇語”來填補空檔。下面請看一段典型的口頭英語句子:
Well, Ive just come back from New York where it was pretty clear that, this was a general trend with young people there, and er I um Im worried though because you see, it seems that, youre kind of putting the whole blame on the family instead of on the conditions a familys being forced to live in these days, look, if you took er I mean monkeys are very good parents, arent they? rhesus monkeys and so on, they look after their young marvellously ---- now you put them together you crowd them, and theyre extremely bad parents...(嗯,我剛從紐約回來,那兒這很清楚,在那兒這是年輕人中間的一種趨勢,不過,呃……我么,我倒是有點擔心,因為,這個……這好象有點把過失歸咎于家庭,而不是歸咎于這些日子以來家庭被迫所處的那種境況。不過,要是你把……呃……我的意思是說猴子是很好的父母親,可不是嗎?羅猴啊,還有別的猴子。他們把小猴子照看得好極了。但是,如果你把他們?nèi)稼s到一塊,擠在一起,那他們可是極壞的父母……)
從這段說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口頭英語的一些大致的特點。
二、要注意分清正式英語和非正式英語
一般說來,正式英語主要用于某些正式、嚴肅的場合(如官方報告、商業(yè)函件、規(guī)章條文等),且除極少數(shù)的情況(如正式場合的公開演說)外,正式英語幾乎總是以書面的形式出現(xiàn)。而非正式英語(或者說比較隨便的英語)則主要用于非正式或比較隨便的場合(如不受拘束的談話、私人信件等)。非正式英語主要用于口語中,一些通俗報刊雜志或書籍也主要使用非正式文體。下面請看一組例子:
1.When his dad died, Pete had to get another job. 他爹死后,皮特不得不另外找個活。
2.After his fathers death, Peter had to change his job. 父親去世后,彼得不得不換個工作。
3.On the decease of his father, Mr Brown was obliged to seek alternative employment. 父喪之際,布朗先生不得不另謀高職。
在這組句子中,三個句子意思大致相同,但出現(xiàn)的場合卻截然不同:
句1屬于非正式英語,它的用詞和句式安排都比較隨便。它可能出現(xiàn)于 Peter Brown 的朋友的閑談中。
句3屬于正式英語,它的用詞和句式安排都非常講究,甚至有點做作。這樣的句子只可能出現(xiàn)在正式的書面文體中。
句2屬于中性文體(即既不是很正式,也不是很隨便)。
這里同學們可以設(shè)想一下,要是我們在學英語時,不注意區(qū)分正式英語和非正式英語,把從書上背來的上面的第三個句子用在跟朋友的閑談中,那不有點像在說文言文嗎?
三、要注意語言表達的直接與間接以及隨便與客氣
一般說來,間接的表達往往比直接的表達更委婉、更客氣、更為人所接受。比如當我們要表示某種不文雅或使人不愉快的信息時,我們往往避免直接敘述,而選用一些比較間接或委婉的說法。比如我們常常用 put to sleep(使入睡)來表示 kill(殺);用 pass away (去世) 來表示 die (死);用 cosmetic deficiency(化妝品的不足) 來表示 ugliness(丑)等。
又比如當我們要表示請求時,我們?nèi)羰鞘褂靡恍╅g接或委婉的說法,也會顯得更客氣。試比較:
1.Shut the door, will you? 把門關(guān)上,好嗎? (隨便)
2.Would you please shut the door? 不知是否可以請你把門關(guān)上? (客氣)
3.I wonder if you would mind shutting the door? 請你把門關(guān)上,不知你是否介意? (更客氣)
這里要說明的是,在實際交際時,我們也不能不分場合,一味追求間接、客氣的說法,否則也會鬧出笑話或讓人不可理解。比如若是晚輩請長輩把門關(guān)上,他可以用上面的句3,但若是反過來,長輩請晚輩把門關(guān)上,那他還能用句 3嗎? 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即不得體)。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盡管在很多情況下,間接委婉的表達往往比直接的表達更客氣,但在使用時一定要分清情況(即語境),不要生搬硬套。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