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的改革,也讓小學的語文教育開始注重“讀”的作用和意義。然而這種教學模式的轉變過程中,朗讀在更多時候只停留在一種形式化的,機械性的程度,而大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的提升,也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對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損害。對于當前小學教育中的語文教學,我們需要理性思考其中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對于朗讀而言,應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方法 反思
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最為通行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朗讀,似乎自然就能夠掌握書中之義,古人就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經驗,然而朗讀之重要,并不是簡單機械的“讀”,在教學中,“讀”本身有效率高低之分,有積極消極兩方面的作用,這需要我們找到其中的問題,改善其中的不足,以提升朗讀的效率,發(fā)揮其積極的作用。
一、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課改大規(guī)模展開之后,語文教學中,朗讀也越來越被全體師生所重視,朗讀的價值和意義,也正在一步步被挖掘。然而,就筆者所掌握的情形來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朗讀似乎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過于機械,過于隨意,導致朗讀的作用遠遠沒有得到體現(xiàn)。
(1)缺乏充足的朗讀時間
在教學中的整體安排上,朗讀并沒有標準化,規(guī)范化,只是由老師自行安排,相對隨意。然而,朗讀卻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據(jù)筆者所了解,一堂課四十分鐘,普遍情況下,安排學生進行朗讀的時間遠遠不夠。朗讀,只是老師對學生的預習所做的簡單要求,是一個過渡,并未成為一個教學目的,時間安排無法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對朗讀教學的忽視,還是較為普遍的,教師也沒有對朗讀進行細致的規(guī)劃,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2)朗讀面十分狹窄
朗讀要有豐富的形式,全方位地進行。同時還要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出來,讓他們能夠在朗讀中進行領悟。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重視不夠全面,無論是檢查還是解答,都更加偏向于少數(shù)學生,只抽取代表進行朗讀,而大部分同學并不能參與其中,所以也無法得到恰當?shù)挠柧殹?/p>
(3)教師的評價十分單調
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朗讀同樣如此。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的講解和評價,往往是單一的,只是簡單地評價是否讀得好,讀得流暢,這種單調模糊的評價,沒辦法為學生深入解析朗讀中語音語調以及情感把控,學生個人領悟等方面的問題。單調的評論,也會讓學生無法真正從朗讀中獲益,甚至會導致其積極性受挫。
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效果的科學方法
(1)激活學生的朗讀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朗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想要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和意義,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到朗讀的重要意義,同時還要豐富朗讀的形式,由此才能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和興趣,使他們在朗讀中獲得“讀”的快樂,在快樂中,才能獲得更多的進步。在實際教學中,朗讀的形式一般有兩種,表演性朗讀和情境式朗讀。對于表演性朗讀而言,要講究學生朗讀時的聲情并茂,學生的感情要投入到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只有把握住這些,學生才能在一種情境之中,獲得更多的領悟和感受,以及思考。而情景式朗讀,需要學生對情境進行主動的創(chuàng)造和設想,投入在情境氛圍和角色視角上,以獲得情境交融的感染力,讓朗讀更富有效果。
(2)根據(jù)學生實際學段,聯(lián)系文體的特點把握朗讀技巧
毫無疑問,朗讀是需要技巧的,機械的朗讀,無法真正發(fā)揮其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豐富朗讀的形式和方法,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儲備和心智發(fā)展程度,制定相應的朗讀形式,在正確發(fā)音,流暢和朗讀情緒得到保證的基礎上,各有側重地進行朗讀訓練。第一,對于年紀較小的學生,詞匯量尚不夠豐富,文法結構可能也無法掌握,教師對其進行朗讀訓練時,應當對字詞句進行解析,引導學生做出自己的理解,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來朗讀。同時,還可以借助于一種直觀的方式,比如“圖文并茂法”進行朗讀訓練。第二,當學生在語文方面有所成長之后,或者升為中高年級之后,詞匯和閱讀能力也有所提升的情況下,教師在進行朗讀訓練時,需要對文章的文體風格和特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或者默讀。對其中的經典句式,進行重點的朗讀,詠讀。引導學生讀出自身的感受。不同的文體,有著不同的朗讀形式,記敘性文章,無法用說明文或者詩歌的方式來朗讀,童話的朗讀語調,也有別于其他。例如童話或者記敘性文章中,人物特征較為明確,對話也比較多,學生在進行朗讀式,需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多人同時進行朗讀,朗讀中,要對人物語言的語調作細致的揣摩。抒情性文體,如詩歌,是需要學生更多的感情投入,詩歌還有自身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讀這類作品時,需要學生注重朗讀的身材,情感,把握節(jié)奏,韻律,體會詩歌情感基調以及表達的思想內容。
(3)在朗讀評價方面進一步強化
對學生表現(xiàn)進行點評,是教學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朗讀也是如此。通常有兩種方式對朗讀進行評價,鼓勵型評價和藝術型評價。鼓勵型評價,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和朗讀情況,站在激勵的角度上,對學生的表現(xiàn)作出一定的肯定,對他的優(yōu)點進行表揚,整體而言,這是一種積極的評價,這于學生學習自信心得提升,有著極大的幫助。比如,學生的朗讀如果整體上表現(xiàn)不錯,老師的鼓勵應當是點評的重點,但也要從側面指出不足之處,以期其改正和進步。如果朗讀存在較大的問題,教師在激勵時,應當結合學生曾經的表現(xiàn),或者用心程度來鼓勵他,并對學生未來的進步,提出肯定性的期待和鼓舞。這要求老師對學生有更多的關愛,才能在他們身上看到閃光之處。當然這樣的話,也不應當成為陳詞濫調,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來提出肯定和鼓勵。老師在進行點評時,不要用刻板化的語言,要適度,適當,無須夸大,以真實情感而鼓舞學生。藝術型評價,是老師繞開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直接表現(xiàn),而是回到文章中,根據(jù)文章的語言文體特征,指出恰當合適的朗讀形式,以此讓學生了解何種朗讀方式才更為恰當,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到感受和領悟,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引導學生不斷進步。這樣的點評方式,需要教師更多的教學策略。
三、結語
小學語文教育中,朗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方面是一種思維的啟發(fā)和情感的培養(yǎng),同時也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的奠定基礎,是整體的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新課標的教學形式下,我們需要對朗讀進行進一步的規(guī)范和加強,讓小學語文教育的朗讀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朗讀,得到更高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袁欣倫;詩歌朗讀的教學藝術[J];文學教育(下);2011年02期
[2]韓叢一;朗讀教學的四個方法[J];中國民族教育;2011年03期
[3]胡建坤;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01期
作者簡介:王玉元(1973.03—),男,淥埠頭中心小學,湖南省永州市,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