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榮
現(xiàn)今的中學語文教材對生命教育給予了很大程度的關注,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語文教師,我們更應本著“以人為本,發(fā)展人性,完善人格”的宗旨,關注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語文課程標準》)。因此語文教學也肩負著生命教育的重任。
二、中學語文教材從哪些方面關注了生命教育
(1)生命是什么?《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生命”的解釋是“生物體所具有的活動能力,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形式,通過新陳代謝跟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流?!鄙粌H有自然的、生理上的生命,更有社會的、精神方面的內涵。所以海倫·凱勒《再塑生命》(人教版初中八下,如相同,以下將省去“人教版初中”的字樣)強調的不是生理上的生命,而是接觸外界,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的生命。莎莉文老師的偉大也在于重塑了海倫·凱勒精神層面上的生命。生命是什么?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為了種群的延續(xù),是關愛他人的生命。杏林子在《生命生命》里說:“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鄙切呐K的跳動,這是生理上的、物質的,是一切一切的開始。沒有它,行不通;糟蹋它,不可取。生命是寶貴的,請珍惜生命。
(2)熱愛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輕視生命意義的人枉稱為人。司馬遷《報任安書》(蘇教版必修五)中,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毅然選擇生,沒有生,沒有對生命的熱愛,還會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熱愛生命吧,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杰克·倫敦《熱愛生命》(九下)描寫的是一出“殘酷的求生悲劇”。饑餓、體力極度虛弱、惡劣的天氣、野獸的威脅、傷病,這些都不能使這個淘金者倒下,“逼著他向前走的,是生命,因為它不愿意死。”生命堅韌、頑強,只要你愛它,它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周國平《人生寓言》(七上)里,落難王子面對厄運,他說:“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敝灰钪?,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蘇教版必修二“珍愛生命”專題,收錄了這樣幾篇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jié)選)》《我與地壇(節(jié)選)》《最后的長春藤葉》《呱……呱……》《鳥啼》,它們圍繞“珍愛生命”這一話題,“有對美好生活向往,也有對人生苦難的反思;有對他人生命的關愛,也有對他人關愛的感受;有戰(zhàn)勝心靈創(chuàng)傷獲得生的欲望的感激,也有對小生靈頑強生命力的贊美。所以這些都源于對生命價值的深層思考,啟示我們學會珍愛生命”。生命是寶貴的,熱愛生命,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
(3)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里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學會生存,是教育的支柱之一,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會生存需要生活自理能力、安全防范意識、明辨是非能力等等。中學語文教材中,如:笛福的《荒島余生》(七下)寫了魯濱遜被陷荒島之初那種絕望中尋找生存,尋求希望的經歷。許多事情需要魯濱遜自己去想,去做,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種種困難。蒲松齡的《狼》(七下)中,屠夫如何與奸詐而又貪婪的狼斗智斗勇?!豆篡`滅吳》中,勾踐為了生存,為了復國,臥薪嘗膽,刻苦自勵,自強不息。《我有一個夢想》(人教版高中第一冊)中,馬丁·路德金為了黑人能夠“平等”“自由”地生存,到處奔走演講。蕭乾的《吆喝》(八下),商販們?yōu)榱松嬉苍诘教幈疾ń匈u……要生存就要去奔波,去奮斗,去斗爭,去追求。當然,生活的許多技能來源于實踐,來源于其他常識課的普及教育。南京最近一次高樓住宅失火,逃亡能力最強的是學生,他們得益于學校的常識教育。
三、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一)積極開展人生教育、理想教育
人生教育、理想教育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責任教育。一個有理想的人,他(她)必定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有了理想,人生就會充實而不空虛,生命就會燦爛而生機勃勃。居里夫人說:“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比私贪娓咧械谖鍍缘谝粏卧x了這樣幾篇課文,《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孔孟》,這些課文都是談理想、談人生的,課文中有很多人生哲理句子,值得我們在教學中好好的挖掘、拓展、延伸。如:“康德認為,人就是不斷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惫ぷ魇亲钣幸饬x最有價值的,也是勞碌而辛苦的。歌德說:“……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可以說,我活了七十五歲,沒有哪一個月過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边@是孔子與子貢的一段對話:“子貢倦于學,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人生就是不停地奮斗,安逸和快樂不是生活目的的本身。人教版初中九上第二單元《敬業(yè)與樂業(yè)》《傅雷家書兩則》也是人生、理想教育的好素材。
(二)加強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理想和現(xiàn)實也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距。正確看待人生,看待生活,看待生命,需要我們經受挫折的磨練。如果不能正確對待,遇到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就認為自己無能,悲觀、消極、厭世,這樣的人怎會獲得成功,這樣的人生有什么樂趣。生不如死,做出蠢事也是可想而知的。我們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困難和挫折,教育他們樂觀向上。中學教材中有很多這樣的課文,如《送東陽馬生序》(八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七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九下)《論厄運》《直面苦難》(蘇教版必修五)……教這些課文時,需要我們結合實際,對學生加強人生的挫折教育?!敖瓥|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語)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打擊是不可避免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我們就應該享受失敗,感謝失敗,樹立信心,迎接成功。
總之,社會的不斷向前發(fā)展,不斷的文明進步,更加彰顯出生命的可貴。讓我們一起關愛生命,珍重生命,推動生命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沈瑞紅.生命教育與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融合[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林玲.論學校生命教育的實踐取向:知·情·意·行之統(tǒng)一[D].上海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