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強
近年來,彬縣始終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按照“建學校、強隊伍、保投人、重資助、提質量”的特殊教育發(fā)展思路,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整合教育資源,構建完善的特殊教育體系,通過大力實施行為習慣養(yǎng)成、身體功能康復、生活能力強化、興趣特長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培訓“五輪驅動”教育,推動全縣特殊教育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整合資源構建完善的特殊教育體系
2012年以來,彬縣落實財政資金2100多萬元,相繼在縣城教育園區(qū)建成1所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在各鎮(zhèn)建成12個殘障學生隨班就讀點,并依托縣特校和隨班就讀點建成1個縣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8個鎮(zhèn)級資源教室,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教室)為支撐、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體系。殘疾兒童的人學率達到94.5%。
目前特殊教育學校有86名殘障學生,其中包括周邊縣區(qū)9名學生。對輕度殘疾且不愿在特校就讀的112名學生,縣教育局安排到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并向他們免費開放鎮(zhèn)資源教室,由特教輔導教師定期開展培訓,滿足他們的學習、訓練需要。“今年結合‘兩學一做活動,特殊教育學校每名黨員幫扶一個特殊資源教室,并且?guī)椭?-5名鄉(xiāng)鎮(zhèn)隨班就讀的學生?!笨h教育局局長趙彬會表示。
距離彬縣縣城40公里的龍高鎮(zhèn)中心小學是縣上設立的12個隨班就讀點之一,目前集中了全鎮(zhèn)10名輕度殘障學生在此隨班就讀。設于校內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已于今年4月投入使用,寬敞整潔的教室里擺放著根據(jù)學生健康狀況需要而購置的康復訓練設施。設立資源教室的目的是彌補隨班就讀學生課堂教學的不足,滿足殘障學生的特殊需求。龍高鎮(zhèn)中心小學安排三名經過培訓的教師為這些隨班就讀的學生進行學業(yè)輔導、康復訓練、行為矯正及心理輔導等,培養(yǎng)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其能夠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中。
對不能進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少年兒童,教育局主動協(xié)調衛(wèi)生、殘聯(lián)、社區(qū)等各方資源,為他們提供送教上門服務,確保不讓一個殘疾孩子掉隊。義門鎮(zhèn)師家河村的小娟(化名)就是這項政策的受惠者之一。小娟自幼因重度殘疾未上過一天學,在今年教育局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中,縣教育局安排鎮(zhèn)上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的二名教師每周保證送教1-2次,幫助其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
落實“六免三補”加大資金保障力度.
縣教育局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在全縣落實了每年50萬元的特殊教育專項經費、每年6000元的生均公用經費、50%的特殊教育教師津貼,為促進特教發(fā)展做好了資金保障。在落實省市對殘疾學生“五免兩補”政策的基礎上,為學前三年殘障幼兒免除保教費,為義務教育階段殘障學生發(fā)放寄宿生生活補助,實現(xiàn)了“六免三補”。在此基礎上,結合教育精準脫貧工作,向學前三年貧困家庭殘障幼兒發(fā)放生活補助,解決了困難家庭殘障兒童上學難的問題。此外,積極爭取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捐資助學,五年來累計籌集資助資金40多萬元,進一步拓寬了特殊教育籌資渠道。
按全縣特殊教育規(guī)模和國家特殊教育教師編制標準,縣教育局從南京特殊教育職業(yè)學校招聘了20名特教專業(yè)教師,從全縣選調了65名熱愛特教事業(yè)的中小學教師,通過特教技能培訓后,轉崗從事特校和隨班就讀點殘障學生教育工作,基本滿足了特殊教育發(fā)展需求。先后組織教師赴北京、江蘇等地特殊教育院校及康復機構培訓16批次111人次;邀請西安第二聾啞學校、西安啟智學校特教專家來彬縣開展特教技能培訓,培訓教師120人次,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大力實施“青藍工程”,采取專業(yè)教師與轉崗教師、隨班就讀輔導教師結對幫扶形式,強化特教教師梯隊建設,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骨干教師。近年來共評選命名市縣級特殊教育學科帶頭人3人、教學能手4人。特殊教育學校2013年被命名為“省級示范特殊教育學?!?,成為全省第八家、縣級第一家通過驗收的特殊教育示范學校。
“雖然我們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專業(yè)教師數(shù)量少,從普教轉行的特教教師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相對欠缺的狀況仍然存在?!本珠L趙彬會坦言,“這是目前特殊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下一步打算將本縣籍特教人才臨聘回來,補充特教人才的不足,可以使這一問題得到緩解,縣委縣政府也給予大力支持。”
“五輪驅動教育”促進學生全方位成長
為了促使殘疾學生全面適應社會、快速融入社會,教育局根據(jù)學生的殘疾類型和程度,大力實施行為習慣養(yǎng)成、身體功能康復、生活能力強化、興趣特長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培訓“五輪驅動”教育。
彬縣特殊教育學校自2012年成立以來,在教學上不斷探索,形成了“以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為突破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興趣培養(yǎng)為載體,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以康復訓練為切入點,補償學生身心缺陷;以社會實踐為依托,促進學生盡快融入社會”的教學思路。在課程開設方面,學校結合實際,上午為文化課學習,按自然班開展教學,下午采用走班制開展興趣活動。根據(jù)殘障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縣特校開設了語訓、律動、康復訓練、生活實踐等康復課程,以及舞蹈、手工制作、編織、串珠、計算機等15個興趣小組,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其職業(yè)技能。學校研究開發(fā)了《行為習慣》《勞動技能》等校本課程教材,向全縣隨班就讀點推廣,提高了特殊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縣特校及各隨班就讀點圍繞“實行全面精細管理、促進特教質量提升”目標,制定了《彬縣特殊教育學校管理實施細則》《彬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學常規(guī)要求》《殘障學生隨班就讀管理辦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并安排專人負責檢查、指導,確保各項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到位。教育局每學年對縣特校教育教學工作從教學質量、綜合工作、整體研判、社會評價4個方面分17個小項進行一次全面考核、賦分,對各隨班就讀點的考核納入校區(qū)綜合考評之中,按照考核結果分學校、校長、教職工三個層面進行獎懲兌現(xiàn),強力促使特教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此外,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征詢家長意見建議,改進學校教育方式方法,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促使形成了規(guī)范、開放的學校管理格局。
2016年5月6日,咸陽市特殊教育工作推進會在彬縣召開,彬縣特殊教育工作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下一步,教育局將進一步落實特教公用經費、教師津貼及各項補助資金,每年列支10萬元以上經費用于特教教師培養(yǎng)培訓?!本珠L趙彬會表示,“我們將與衛(wèi)計部門聯(lián)合開展殘障兒童鑒定及‘醫(yī)教結合工作深化特教教育教學改革,以康復訓練和職業(yè)教育為主線,不斷加強殘障學生的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fā),推動特殊教育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兩頭延伸,做到特殊教育全覆蓋、零拒絕?!蔽覀円沧T副蚩h特殊教育的明天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