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無論是從教材、教學目標,還是在考試中占據(jù)的比重來看,文言文無疑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有效的文言文教學對于高中生的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又因為文言文的時代距離我們現(xiàn)今的時代似乎太遙遠,文化背景相差極大,表述方式也極不相同,有的詞語甚至現(xiàn)如今已不再使用,這對學生的文言文學習產生了不小的困擾。所以,如何有效地進行文言文的教學,已經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如何采取靈活的方式對文言文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方法 創(chuàng)新
文言文作為我國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在高中語文五本必修教材中,都各有兩個單元的文言文,而且在高考中文言文試題的分數(shù)占語文總分數(shù)的比例很高。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文言文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促使其在高考中獲得理想的成績,繼而使文言文不斷地傳承下去,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加強學生對文言文重要性的認識
相對而言,初中的文言文教學側重于教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查找文言文詞匯,并沒有進行深入的學習。而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認識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面上,對于深入的文言文學習則完全沒有意識。因此,在開展文言文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先灌輸給他們文言文重要的思想,讓學生了解文言文不僅在高考中占有較大比重,而且也是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必經之路,還非常有利于高中生今后各種知識的學習。與此同時,將文言文中一些比較吸引學生、反映深層觀點的經典先列舉出來,讓學生產生一種文言文其實也是一門很好玩的學科的觀念,潛意識中引導他們喜歡上文言文。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激發(fā)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能更好地進行文言文的教學。由于高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大多都是敘事性比較強的傳記類作品和一些經典的游記、散文等,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就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在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采用靈活、創(chuàng)新的手段進行教學優(yōu)化。
例如,在《勾踐滅吳》這一課的學習中,可以在課堂中適當?shù)匾牍篡`滅吳的歷史背景以及一些野史記載,或者一些像范蠡與西施之間愛情故事的傳說等,不僅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想進一步探索知識的興趣。
再如,在講到《蘭亭集序》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對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進行展示,借助書法的魅力引起學生對這篇文言文的興趣。
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的改變上,最關鍵的就是要發(fā)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來,無論是對文言文本身的分析,還是對其思想的總結,教師都應該將思路貫穿起來,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設計一些巧妙的連帶問題,讓學生打開思想的死結,使學生在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中意識到文言文其實并沒有那么難,離自己也并不是那么遙遠,而且不少文言文反映的總體思想還能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以此激發(fā)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采取相得益彰的教學方法
教有法,而無定法。采取相得益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凸顯教學的效果,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有效吸收。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可不必固守著一種教學方法,而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對于難度較大、學生從未接觸過、更無從理解的詞語來說,如果采用讓學生自行探索的方式,無疑起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又耽誤教學時間,這時不妨采取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暫時不在乎有多深刻的理解,只要掌握了,以后在文章中多次遇到,自然而然就能明了其基本含義與應用。再如,在開展一節(jié)文言文的課堂學習之前,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養(yǎng)成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制訂出自己的學習計劃的習慣,做到有的放矢。這樣采取相得益彰的教學方法,不僅會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也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
四、重視文言文的閱讀
在傳統(tǒng)的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僅注重講,而學生則習慣了聽,往往聽著聽著學生的思路就不知道溜到哪兒去了,而對文言文講的是什么則不知所云,因此教師的講解只會起到“對牛彈琴”的作用。如果對文言文的閱讀重視起來,通過與課文內容相配合的情景設計,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沖動,一邊閱讀一邊學習,這樣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的內容,并且對熟悉文言文的表述方式、學習文言文的寫作技巧、提高學習質量都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五、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自主化
在高中文言文的課程當中,涉及的難點非常多,而且體裁豐富,表現(xiàn)手法多種多樣,這就增加了學生學習時的困難,部分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擔心學生面對難題產生退縮的情緒,就采用硬性灌輸?shù)慕虒W方法,這樣一方面很難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很不利于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化。
例如,在講授《陳情表》這篇文言文的時候,由于它是一篇情感色彩非常強烈的文章,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基礎的閱讀,在基本了解了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對文章內容、含義等各方面提出一些問題,雖然可能剛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會很沒有水平,但是教師也要耐心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提問質量。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開展小組之間的討論,交流問題、答案和心得,逐漸實現(xiàn)自主學習。
總之,教師應該明確的就是,在學習中,學生永遠是主體,教師起到的是引導輔助的作用。
六、結束語
文言文作為中國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是歷史的瑰寶,也是探索歷史文明的途徑,它的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而文言文的教學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架構科學的體系,不斷地引導學生進入到文言文的知識探索中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并且掌握文言文的知識,為繼承和發(fā)展我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增添新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孫穎玉.高中文言文教學教法初探[J].教海探航,2010(7).
[2]凌青.別樣的文言教學課堂——以文言課本劇促有效教學[J].時代教育,2011(8).
[3]妙建燁.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2(35).
[4]楊泉,宋毅.文言文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文學教育,2009(3).
[5]徐九年.語文要怎樣教才能達到不需要教——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