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斌
【摘 要】論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僅憑課堂上、教材上積累的經(jīng)驗無疑是不夠的,所以適度地拓寬小學生的閱讀視野顯得十分重要。也正因如此,努力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了每一位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而在這整個過程中興趣的培養(yǎng)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實現(xiàn)由“閱讀”向“悅讀”的轉(zhuǎn)變,從而盡可能多地汲取“知識雞湯”,獲得個體閱讀能力的逐步提升,本文擷取了幾個案例談談筆者的實踐體會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是重要的學科教學目標,而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則是達成以上目標的主要途徑。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性格和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如果能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往往能伴隨孩子的一生。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要善于利用一切教學因素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通過教師的示范引領,營造集體共讀的氛圍,逐步使學生經(jīng)歷由“親近”到“沉浸”的過程,從而實現(xiàn)由“閱讀”到“悅讀”的轉(zhuǎn)變。
【案例一】利用課堂主陣地,以“情”激“趣”
讀書的興趣重在激發(fā)。不是交給孩子一本書,然后告訴他們:“你讀吧!讀完后把你的體會寫出來。”他就會讀了,而是需要教師的不斷激發(fā)和引導,并經(jīng)歷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激發(fā)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通過教師動情地、繪聲繪色的講述,使學生為劉胡蘭面對鍘刀時的視死如歸而震撼;為公主與王子過上幸福生活喜極而泣;為認識聰明而勇敢的卓婭和舒拉感到自豪;為丑小鴨變成白天鵝而雀躍歡呼;為六月晴空落雪昭示竇娥的冤情而驚詫不已……孩子們在感同身受中激起了對進一步閱讀的渴望,此時,正好可以借著興趣的“東風”,向他們推薦一本又一本的書……
看著學生們?nèi)褙炞⒌芈犞粗?,時不時地流露出或笑或怒或喜或悲的表情,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孩童時代……小小的一本書,靜靜地躺在手心,它有圖有字,卻無聲無息,能讓我讀到開心時笑語叮當,讀到動情處淚花閃閃。我懵懵懂懂地意識到,世界并不是只有碗口那樣小,世界真的是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案例二】用溝通解開密碼,以“引”促“趣”
在與家長的聊天中我得到了一個訊息:“唉,沒辦法!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管用!”這也許就是學生的“向師性”吧?一種自然而又美好的心靈品質(zhì),如果能好好利用和開發(fā),將是極為有利的教學因素。記得有這樣一副勸勉聯(lián):“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或許可以與陸放翁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相映成趣了。它們將“知”“行”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給我們以深深的啟迪。
在短暫的一個學期里,我拉著學生的一雙雙小手,和他們一起在書的海洋里翱翔,一起感受書中人物的特點,一起交流書中的情感。身體力行,稍有空暇便以書為友,久而久之,收獲頗豐。和孩子們一起交流與溝通,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成果都能夠做到交流,實現(xiàn)溝通,達成共識。讓學生的交流溝通取得成效,才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思維成果的價值,樹立更加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是??!“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無須花?!比绻恳幻麑W生都和我們一樣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那該多好??!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边@也是我常常的困惑: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呢?由此,引導學生,就成了份內(nèi)之事。
【案例三】發(fā)掘示范的作用,以“領”攜“趣”
我和學生共讀的第一本書是《俗世奇人》,《俗世奇人》這本書講的是在平凡的世間生活著各式各樣的、有著獨一無二本領的人,在當時那算得上是赫赫有名。他們每人只要有獨一無二的絕技或者是另有絕活的,那就一定有綽號,比如說:像刷子李、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蘇金散等等。津門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時間一長,名字不知道,倒知道一個響當當?shù)木b號。
和學生讀完第一章《蘇七塊》時,我就一直在想:難道這本書里的這些人都有自己先天的能力?最讓我感動的是:刷子李和蘇金散,刷子李每刷完一面墻后就絕不會有一個白點出現(xiàn);蘇金散憑著他精湛的醫(yī)技贏得了民眾的尊敬。讀完了這本《俗世奇人》我才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原來我們一個個生下來并不是天才,而是靠后天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汗水?!痹陂喿x的過程中,我們都被緊張曲折、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jié)、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深深吸引,不時展開激烈地爭論。我也和學生一起為書中人物的絕技贊嘆不已。和學生共讀一本書讓我覺得自己正在和學生一起成長,與學生一同進步。這種感覺真好!
自從學校開展“書香校園”系列活動以來,我重拾了往日的溫馨,讀書再一次成了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聽人說,要倒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應該有一桶水、一缸水??墒窃囅胍幌?,如果一桶水、一缸水不再添,總有用盡的時候,到那時,該怎么辦呢?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更重要的是要做“自來水”“長流水”。讓自己成為清泉一掬,源頭活水時時流淌。與此同時,我嘗試著用自己的一雙大手拉起了學生們的一雙雙小手,讓每一名學生都浸染在濃濃的書香中。
與學生共同讀書讓我充分體會到教育的民主性,在學生眼里,老師和他們共同讀書,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由此我也受到了學生的敬重與喜愛。他們樂意與我交流讀書的心得,喜歡把自己愛讀的書籍推薦給我;也喜歡閱讀我推薦給他們的書籍。更為可喜的是,經(jīng)過持續(xù)一段時間的滲透和影響,孩子們自然地把這種閱讀習慣帶到了家里,家長們也不時有電話打過來:“老師,真奇怪呀!我兒子回到家來不再整天玩電腦,變得愛讀書了……”“老師,我女兒讓我?guī)ベI《品三國》,她能看得懂嗎?”我偷偷地笑了。原來,我的喜好竟這樣深深地影響著我的學生。多么寶貴的財富??!
【案例四】營造閱讀的氛圍,以“境”悟“趣”
海亮小學是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校時間比較多,我充分利用讀報課和文化走廊的時間,樂得和學生們來個“教學相長”。為培養(yǎng)習慣,形成一種讀書的氛圍,我發(fā)動學生把自己喜愛的書籍帶到班級來,班級圖書由班級購買和同學捐贈組成,成立班級小書庫。我還精心地為每本書編號,由同學們推選出最負責的同學擔任圖書管理員。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借閱制度,每次借書歸還時也必須有圖書管理員的簽字并注明歸還時間。包括我這個班主任也要履行借閱手續(xù)。這樣圖書管理員的能力也能提高,學會了圖書編號、整理、分類和進行借閱記載。何樂而不為呢?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睘榱耸棺x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發(fā)動學生讀書外,還鼓勵他們摘記好詞好句好段,寫讀書筆記。
縷縷書香,浸漫著班級的每個角落。教室的每個角落,都有精心布置的一句一句關于讀書的名言:“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皶羌儩嵜篮玫奶厥馐澜纾钤谄渲?,其樂無窮?!本瓦@樣,在書籍和學生之間我充當著快樂的橋梁,通過精心營造的良好閱讀環(huán)境的熏陶,使學生們漸漸養(yǎng)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任憑書籍帶領我們穿過歷史的隧道,跨越時間的長河,聆聽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孩子們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走進自己的閱讀世界:他們學會了與高尚交流;他們懂得了與智慧碰撞;他們渴望著與歷史對話。那純凈的眼眸里迸射出智慧的火花,那稍嫌稚嫩的習作已初顯才華……
又是同樣幽靜的夜晚,幽靜的燈光,靜靜的我,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心愛的書,細細品味,世界是如此的靜謐、和諧、美好。古語有云:“魚離水則鱗枯,人離書則神索?!蔽腋试缸瞿俏不钏~,游得暢快;更甘愿做那滋潤之人,笑對人生。人生得意,盡在此間,若達于此,夫復何求?和我的學生共同徜徉在書海中,他樂,我亦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