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 騫
?
師生互釋善意,教育才會暖意融融
文/程騫
近日,重慶某中學初三某班班主任王老師在自己的朋友圈曬出一張圖片:測試卷上畫著一個淚眼婆娑小女生,旁邊寫著“不會”,并附上三個感嘆號。老師在圖片下寫著: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美美地畫,讓我們感到這一天幸福滿滿,至少每個人都笑了。
學生在答不出題目時,不埋怨題目難,不責備老師刁難,也壓根不想作弊,甚至為了不打擾同學也不提前交卷,這是可貴的品質(zhì)。更難得的是,她因幾道題不會答感到有些內(nèi)疚,覺得對不起老師的教誨,于是就有了一幅旨在道歉的漫畫。孩子的善良、懂事和責任心由此可見,值得點贊。
老師的表現(xiàn)同樣可圈可點。對畫畫事件,班主任老師沒先入為主地認為學生在調(diào)皮搗蛋或惡作劇,而是充分聽取了學生的解釋,并在畫面下端寫上了充滿愛意與鼓勵的句子。事后,物理老師還單獨給該學生做了講解。班主任和物理老師對此事的處理非常負責,洋溢著濃濃的愛意,有這樣的老師,學生是不是也會感到幸福?
此次師生互動中體現(xiàn)的是理解、善意與尊重,這樣的教育才是幸福溫暖的教育。但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教師面對學生的怪異舉動,不去詢問緣由,不調(diào)查真相,不問青紅皂白地將學生狠狠批評一通,甚至是暴力體罰,有的動輒讓家長到校。這樣做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不滿情緒,學生有可能自此變得叛逆起來,甚至破罐子破摔,再也不跟老師合作。這樣下去,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自是難以保證,也不利于今后的健康成長。
教育本該充滿溫暖和愛意,但在“為學生好”的名義下,有些教師搞得師生關(guān)系緊張、對立,常讓人聞到火藥味,暖暖的教育變得冷冰冰了。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不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心力交瘁。在教育教學中,只有師生充分溝通,互相理解,互相釋放善意,教育才會變得溫暖起來。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