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媛
?
1980-2012年安徽省財政收入與支出關系的實證研究
劉媛
摘要:本文運用計量統(tǒng)計方法對安徽省1980-2012年間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安徽省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變化的原因,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滯后一期的財政收入會影響當期的財政收入水平。
關鍵詞:安徽省財政;收支;模型;實證研究
一、前言
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政府的收支情況逐漸受到學界甚至大眾的關注,其中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的關系尤為值得注意。進入21世紀以來,地方政府經濟建設的如火如荼的局面令各地財政支出范圍和規(guī)模不斷擴大。從2005年開始,安徽省的財政支出規(guī)模和財政赤字都以極快的速度增長,在我國的分稅改制下,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存在著矛盾。地方經濟發(fā)展增加的稅收半數以上被中央收走,而增加的財政支出需求則主要壓在地方政府肩上,起先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出讓收入和地方融資平臺以此來彌補了省內不斷擴大的赤字,但是從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和歐債問題使得人們認識到地方財政的潛在危機。因此本文以安徽省1980年到2012年的年度統(tǒng)計數據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計量統(tǒng)計方法,對安徽省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系進行分析并建立回歸模型,以此來更好的對財政收入和支出情況提出建議。
二、政府財政收支關系的理論分析
對于政府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系,學界主要有4種理論:1、“量入為出”假說,即財政收入的變化會引起財政支出的變化;2、“量出為入”假說,即財政支出決定財政收入;3、“財政同步”假說,即財政收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4、“機構分離”假說,即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政府的財政收支關系符合哪一種理論主要取決于政府的財政收支結構。如果政府財政收入結構相對固定而支出結構靈活,政府能根據收入調整支出,量入為出;反之,如果財政收入結構靈活而支出結構剛性,政府則根據支出調整收入,量出為入;如果收支結構都較靈活,兩者互相影響,會導致財政同步;如果是不同機構分別做出收支決策,則出現機構分離。
根據以上的描述,通過對安徽省的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從而來觀測兩者之間的關系。
三、數據說明與預處理
我國省級財政總支出包括一般預算支出、地市稅收返還、地市補助、上交中央預算等。其中,一般預算支出是地方對集中的預算收入有計劃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是其主要部分,其中主要包括生產性支出、事業(yè)行政費、社會保障補助和政策性補貼等。從理論上來看,安徽省財政總收入和總支出應當是研究對象。但由于國家統(tǒng)計局不公布省級財政總收入和總支出而僅公布省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一般預算支出,本文使用一般預算收入和支出作為財政收入和支出的代理變量。本文選取1980~2012年安徽省政府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數據作為分析樣本。數據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將數據導入到Eviews后由初步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安徽省財政收入與支出波動較大;2、財政支出與收入在1994年以前相差不大,但以后年份差距逐漸變大;3、財政支出在大部分年份都大于財政收入,量入為出的理論不符合本樣本。
進行數據處理。消除波動性大的方法一般選擇對數據去對數,故對樣本進行對數化處理,據此可以看出在安徽省的財政支出中:1、對數化的樣本數據波動情況比較接近,可以作為后續(xù)處理數據;2、對數化后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增加,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彈性也不斷增加;3、對數化后兩者的關系可以通過加法來表示。
四、確定模型形式
對安徽省財政收入與支出關系的分析后,建立模型(1)式
lnSRt=c+βlnZCt+εt
(1)
由Eviews做出線性回歸方程為
lnSRt=0.661+0.793lnZCt
(2)
R2=0.989DW=1.022F=2761.770
五、回歸方程檢驗
通過該方程,可以看出的財政收入的彈性/增長率的變化和財政支出的彈性/增長率的變化量有關,并且為正相關。這與經濟理論相符。
該回歸方程F統(tǒng)計值為2761.77,較臨界值高出很多,故從F統(tǒng)計值的角度來看,該方程顯著。從R2的角度,此方程R2較高,故方程顯著。
從該方程的線性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所有系數的t值的絕對值都大于3,各自對應的Prob值都幾乎為0,說明該方程的參數顯著。由于該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故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經過簡化的自回歸分布之后模型不僅各解釋變量都高度顯著,而且整體擬合效果相對于一般模型有所提高(表現在調整后的R2)。對殘差進行一階LM檢驗的相伴概率為0.94,符合要求。綜上,該簡化模型可作為反映安徽省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關系的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模型形式:
lnSRt=0.236+0.338lnZCt+0.600lnSRt-1
(3)
六、數據預測
用2012年的數據進行計算,數據帶入模型:
lnSRt=0.236+0.338lnZCt+0.600lnSRt-1
可得lnSRt計算≈7.41,lnSRt實際≈7.49兩者相差不大,故基本可以認為該模型預測有效。
七、回歸方程檢驗
(一)經濟理論檢驗
通過該方程,可以看出的財政收入的彈性/增長率的變化和財政支出的彈性/增長率的變化量有關,并且為正相關。這與經濟理論相符。
(二)參數顯著性檢驗
從該方程的線性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所有系數的t值的絕對值都大于3,各自對應的Prob值都幾乎為0,說明該方程的參數顯著。
其次進行懷特(White)檢驗。
(三)多重共線性檢驗
由于該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故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八、總結
本文通過建立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以及誤差修正模型對安徽省1980-2012年的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進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的格蘭杰檢驗,符合“量出為入”假說;2、根據協(xié)整檢驗,盡管安徽省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都具備不平穩(wěn)性,但財政收入與支出間都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收支增長速度比較接近;3、影響財政收入的除了有當期的財政支出,還包括了滯后一期的財政收入。
在財政收支平衡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在預算的制定中根據政府財政職能,劃清與市場的界限,將可以由市場提供的公共服務交由合格的企業(yè)提供,通過政府釆購降低成本;理清省、市縣財政支出重疊地方,避免重復投資;以財政需求為導向,強化項目評價,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審查論證項目支出的可行性,減少盲目上馬項目,從根本上緩解“收”與“支”的矛盾,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益,有效緩解財政支出壓力。
從采集的一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安徽省財政支出純技術效率還不高,因此要提高預算決策的透明度,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預算公開,增加民眾對預算支出結構的了解,完善聽證制度,增加輿情上達通道,允許民眾參與公共選擇,減少信息不對稱,形成公共產品的偏好顯示機制,進而提高各級地方政府的決策效率,增強財政支出的合規(guī)性,從而提高財政支出績效。政府要財政改革從規(guī)范管理階段進入效率階段。(作者單位:上海大學)
參考文獻:
[1]才國偉,錢金保.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與財政效率競爭[J].統(tǒng)計研究.2011(10)
[2]中央財經大學稅收研究所課題組,郝如玉,吳世雄.我國財政超收收入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04)
[3]高培勇,溫來成著.市場化進程中的中國財政運行機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