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園
【摘要】 試卷講評課是數學教學的重要課型,也是數學鞏固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從從易錯題、典型題、“對而不懂”題、綜合題、壓軸題這五種題入手,探究了試卷講評的有效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解題能力。
【關鍵詞】 試卷講評 方法 技巧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5-032-03
0
試卷講評課是數學教學的重要課型,也是數學鞏固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試卷講評,不僅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提高解題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掌握通解通法,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鍛煉和提升。下面以一節(jié)期中考試試卷講評課為例,探討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考試分析
本次期中考,主要考查了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前五章《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一元二次方程》《概率》、《相似三角形》和《投影與視圖》的內容。從整體上看,班級平均得分為80分,試卷難度不大。從題目考點設置和各小題得分上看,學生對概率和視圖兩章的內容掌握得比較好。因此,這次的試卷講評將重點圍繞著特殊平行四邊、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相似三角形中的易錯題、典型題和最后一道壓軸題來展開。
二、教學片段實錄
1. 從易錯題入手查漏補缺
。
21.某商場銷售一批名牌襯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4元,為了擴大銷售,盡快減少庫存,商場決定采取適當的降價措施,經調查發(fā)現,如果每件襯衫降價1元,商場每天可多售5件,若商場平均每天要盈利1600元,每件襯衫應降件多少元?(本題6分)
師:下面再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道典型應用題——第21題。這種類型題我們已經訓練過多次,大家基本都會列式和解答,但是為什么還是有同學得不到滿分?
師:對。在今后的學習里面,大家都要注意這些基本圖形的應用。
4. 從綜合題入手看答題技巧
22.如圖,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點P沿AB從點A開始向點B以2cm/秒的速度移動,點Q沿DA從點D開始向點A以1cm/秒的速度移動。如果點P、Q同時出發(fā),用t(秒)表示移動的時間(0≤t≤6)。(本題9分)
(1)當t為何值時,QAP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四邊形QAPC的面積,并提出一個與計算結果有關的結論;
(3)當t為何值時,以點Q、A、P為頂點的三角形與△ABC相似?
師:前面兩個題都是特殊平行四邊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綜合應用,下面我們看一種必考題型,第22題。這種題叫什么問題?
生(眾):動點問題。
師:解決動點問題要注意什么?
生:出發(fā)點、速度和方向。
師:對,下面我們一起把條件標注到圖上。先看第(3)題,這種題應該說大家都掌握得很熟練了,那解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眾):分類討論。
師:是的。接下來看第(1)題,要△QAP為直角三角形,我們觀察一下,什么條件已經滿足了,還需要什么條件?
生:已經滿足直角三角形了,還需要等腰。所以需要QA=AP.
師:好,我們重點看第(2)題,求四邊形QAPC的面積。我們說求四邊形面積時,如果是規(guī)則圖形,能用公式就用公式。但是這個四邊形是規(guī)則圖形嗎?該怎么求?
生:它是不規(guī)則的,所以我用矩形ABCD的面積減去DQC、QAP和CPB的面積,得到了四邊形QAPC的面積。
師:很好,在這次考試中,其實很多同學都選擇了這種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我把四邊形QAPC分割成CQA和CPA,求出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加起來就可以了。
師:不錯。前面這兩位同學實際上用的是求圖形面積的常用方法,割補法。除了這種分割方式,我看到有同學把四邊形QAPC分割成QAP和QCP,這樣做好嗎?
學生觀察后,搖頭。
師:為什么不好?
生:這兩個三角形的底和高都不知道。
師:是的。所以我們在解題的時候,不僅要選擇正確的解題方法,也要根據題目的條件進行調整,只要思路正確,一般都可以求出正確答案。通過計算,我們知道四邊形QAPC是36.那么我們怎么“提出一個與計算結果有關的結論”呢?
生各抒己見。
師:實際上,像這樣的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fā)。1. 提出與自身圖形關系的結論。比如很多同學說的:四邊形QAPC的面積不變,是個定值。2. 提出與其它圖形關系的結論。比如說:四邊形QAPC面積總是矩形ABCD面積的一半。
5. 從壓軸題入手看數學思維過程
提出問題:(本題9分)
學生訂正后,老師跟學生對答案,陰影部分是.
三、課后反思
1. 在試卷講評中把握“四基”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強調學生要學好“四基”,即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通過試題講評看應試方法
要想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可以做到以下幾點:(1)考前復習知識點,翻看錯題本,對所學知識、題型和解法進行鞏固和反思。(2)以平常心迎接考試,要有“人會我會,我不會人不會”的自信。(3)應按照從前往后、先易后難的順序進行答題。(4)不同的題要靈活地選擇不同的解題方法。
3.重視“對而不懂”題產生的前因后果
“對而不懂”題往往都是客觀題,當學生正面求解遇到困難時,選擇使用一些客觀題的答題技巧,無疑既省時又高效。但一旦把客觀題改為解答題,原有的方法技巧就失效了。所以教師在試卷講評中,應該重視“對而不懂”現象,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要達到解題能力的訓練,又要掌握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探究精神。
[ 參 考 文 獻 ]
[1]梁愛靈.如何上好初中數學試卷講評課[J].考試周刊,2013年47期.
[2]劉學珍.數學教學中如何把握“四基”[J].課改研究,2012年10月.
[3]鄒軍.加強數學“四基”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J].考試研究,2013年9月.
[4]肖世兵.客觀題講評應重視“對而不懂”現象[J].考試研究,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