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梅
【摘要】 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心理因素做過生動具體的描述:“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庇纱硕?,學生是在一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推動下開始感受,思考和體驗的,因此要構建快樂語文課堂,作為主體教育的教師應目中有學生,課中有情感。如何巧設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涌起情感的波瀾,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學習,加深體驗,生動地學習,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感受。
【關鍵詞】 語文課堂 情境 快樂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5-027-01
0
一、多媒體引路,引導學生入境動情
電教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恰當運用媒體,可以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生動地學習。
例如教學《詹天佑》一課,當學生讀到“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時,教師演示配樂的CAI課件:居庸關隧道,山勢高巖層厚,鑿進去卻流出源源不斷的泥漿,詹天佑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蜿蜒的八達嶺,詹天佑帶著工人經過測量決定鑿進一口豎井,再里應外合,把工期縮短了一半……同步演示練習題:“我的腦海里浮現出 ,我情不自禁地想 ,我更想對詹天佑說 ?!庇行У卣{動學生內在的感情積累,使學生入境生情,以情促練。學生紛紛發(fā)言,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真情實感。
生1:我的腦海里浮現出詹天佑身先士卒,認真工作的情景:詹天佑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懸崖峭壁上定點、測繪。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我情不自禁地想:詹天佑爺爺,你為了全中國,灑下你一片心血,你遇到多少困難,有克服了多少困難,恐怕連你也數不清。京張鐵路是多么難修的,你卻在短短四年不到的時間把鐵路全線竣工了!我更想對詹天佑說:詹天佑爺爺,你不怕困難,不怕嘲笑,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一定要繼承您的精神,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生2:我的腦海里浮現出詹天佑爺爺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的情景。我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該多好??!我要為詹天佑爺爺畫一臺抽水機,幫爺爺抽掉源源不斷流出的泥漿。我又想為詹天佑爺爺畫一臺鉆探機,在八達嶺上打井。我更想對詹爺爺說:“詹爺爺,雖然你勞累成病,只享年59歲,雖然你不在人世,可是你的愛國之心,你的精神,卻永遠存在人世間。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
二、移情體驗,引導學生參與悟情
小學語文課堂如同生活中的舞臺,學生是舞臺的主角,教師則是導演與策劃。一臺好戲需要導演的精心策劃,一堂好的語文課也需要老師精心的導演,才能有活潑、寬松的課堂氣氛,才能熏陶、感染學生,讓其讀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達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移情體驗和角色激情扮演,以達到“演出”中內化文體,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內涵內化于胸,產生共鳴。特別是對于有實驗操作內容的課文或學習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模擬,進行實驗操作,在具體的體驗過程中開展探究性閱讀,學生的收獲會更大。如: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時,首先是激疑: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然而,年輕的數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卻持反對意見,他是怎樣向人們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接著,讓學生分角色進行小組探究,合作完成伽利略的實驗。然后,組織交流:從實驗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從而體會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勇敢、執(zhí)著、實事求是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三、讀寫結合,引導學生潑墨抒情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其中除了強調要注重圈點勾畫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動筆寫。幾年前的一次外出聽課學習,有幸聽到一位教師執(zhí)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當學生沉痛而悲傷地結束最后一句“她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后,學生對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的同情,以及對黑暗社會的憤怒溢于言表,而那位老師沒有說一句話,只是輕輕用電腦投影出示劉倩倩小女孩寫的詩——《你別問這是什么》。讓學生在配樂的情景中聆聽誦讀,再輕聲跟讀,讀著讀著,有的淚流滿面,有的輕輕抽泣,老師沒有勸阻,沒有評價,只是輕輕說了一句:“同學們,此時,你想對賣火柴的小女孩說些什么呢?拿出筆寫寫,讓在天堂的小女孩知道你的心意”……學生“情到深處自然濃”,有不少學生仿寫出一首首送給小女孩的詩,也有不少學生議論熱烈,也有的想像小女孩來到我們身邊的歡樂情景等,學生寫得真摯動人!緊接著,那位教師又適時推薦《安徒生童話》……學生讀得動情,寫得高興,議得熱烈……抓住了這個讀的訓練點又達到了寫的目的,在潛移默化中還告訴了學生學語文,寫作文就是要表達真情實感,讀書就是要有自己的感受體會等等。
在老師巧妙設置的情境中,課堂內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課堂內外溝通,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課堂教學因之而愈顯生動。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置情境,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促進他們在生動的學習實踐活動中能夠自主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較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而且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讓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快樂、更有效,從而喜歡語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