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美群
摘 要:《合瓢》用簡潔優(yōu)美的曲線和光滑潤澤的壺體展示出清新自然的氣息,整個壺體具有舒適純凈的現代藝術風范。器身線面精簡,流線豐滿光潤。壺嘴直立堅挺,壺把方圓有力,壺鈕呈拱形。
關鍵詞:合瓢壺;造型;紫砂泥
1 前言
宜興紫砂壺用泥,由于燒制時的溫差,則色澤變化多端,素有“五色土”之譽?;蛑苷⒒蛏?、或篤厚、或纖細……無論粗獷中透著古樸,還是簡樸中蘊涵靈巧,無不風姿綽約,走進了文人書齋數百年。明清至民國時期紫砂壺,由于文人的參與,漸漸演繹成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與人文歷史、哲學睿思,與文人士大夫的欣賞習慣,息息相關,并主導古玩的走向與脈絡,它不再是實用器,已上升為一種文化樣式,并影響幾代人的審美情趣。
2 《合瓢壺》的造型藝術和美學特色
用紫砂壺所泡之茶不易失味,而且還有利于儲氧并有益喝茶人的健康;此外,用不同的紫砂器沖泡不同的茶葉可以品出各種茶類的品質。一把好的紫砂茶具貴在形、氣、神。形者,形象也。點與線,線與面,明暗與虛實,壺體的各個部位和諧一體;氣者,氣質也。壺如人,氣質為貴。此乃內在之精神,非一日之功也;神者,神韻也。此乃壺外功夫。物有所像俗也?;ǚ腔ǎ瑝胤菈?,方是壺家追求之境界。
在我國的陶瓷史上,紫砂壺可以說是流芳百世的一種創(chuàng)作,提起它,有太多的溢美之詞,無論是“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喜共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清”等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它的稱贊之詞,還是“外類紫玉,內如碧云”、“明制一壺,值抵中人一家產”等,無不顯示出世人對其欣賞與使用價值的贊美。當然我們還可以想到供春、時大彬、李仲芳、邵旭茂、陳曼生、程壽珍等等制壺大師,他們不斷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提煉和升華了紫砂壺藝術,讓紫砂壺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寫下輝煌的篇章。明清至民國時期紫砂壺,由于文人的參與,漸漸演繹成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與人文歷史、哲學睿思,與文人士大夫的欣賞習慣,息息相關,并主導古玩的走向與脈絡,它不再是實用器,已上升為一種文化樣式,并影響幾代人的審美情趣。
《合瓢》用簡潔優(yōu)美的曲線和光滑潤澤的壺體展示出清新自然的氣息,整個壺體具有舒適純凈的現代藝術風范。器身線面精簡,流線豐滿光潤。壺嘴直立堅挺,壺把方圓有力,壺鈕呈拱形。
相傳正德、嘉靖年間的一個書僮供春,把紫砂壺從粗糙的手工制品、純粹的日用品,推入古藏雅玩,成為一門古玩。便有了“供春之壺勝于金玉”之說而馨香久遠。民國時將其推向巔峰,成為陶藝收藏中最為風情萬種一個門類。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拍打鑲括”的紫砂壺,也是一種凝固的線條與音符,“因沉默而越加美麗”。紫砂壺之妙不僅器型之美,也是時代久遠所蘊藉的歲月滄桑,那是一個工匠無法營造的人文氣象。
紫砂壺經久耐用,滌拭日加,自發(fā)黯然之光,入手可鑒,器身玉色晶光,氣息溫雅,并以邊喝邊把玩摩挲為樂事。用優(yōu)良材質做出來的紫砂壺和紫砂杯具有極佳的功效。制壺高手所制之壺,手法獨運匠心,無不神韻畢現,妙手天成。加之當時名家的書、畫、詩、詞、印,高手的鐫刻,使名壺登上完美的藝術品的高雅藝術殿堂。這絕非一日之功,何況每位壺藝大師一生所制之壺,亦非件件名壺。
3 結語
茶壺是時光和文化的淬火細細磨合的結果。它積累和傳承著數百年的文明成就,今天那曾滋潤制壺名家的土壤,其特定的社會背景,制壺家與生俱來的天賦,及后天的刻苦修煉,已如歷史長空中的流星劃空而過。一把傳世名壺亦非一般人所能消受得起的。宜興紫砂壺用泥,由于燒制時的溫差,則色澤變化多端,素有“五色土”之譽?;蛑苷?、或生猛、或篤厚、或纖細……無論粗獷中透著古樸,還是簡樸中蘊涵靈巧,無不風姿綽約,走進了文人書齋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