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輝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始終是決定和表現(xiàn)人們的信念、信仰以及價值觀的核心。在所有學科中,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而思想品德課要有效地發(fā)揮德育功能,關鍵在于有效教學策略。惟有這樣,思想品德課才能被賦予更強的影響力和更廣泛的學科功能。
關鍵詞:教學理念;師生關系;自學能力;學習的興趣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無論是在結構、內容,還是在方法、手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新,它因此也變得越來越“活”了。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率,已成為課程改革實施中很多教師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思想品德課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圍內,還存在著過于強調個體的接受性學習的狀況,過多地追求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致使學生大部分都是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作為農(nóng)村初中,教學效率普遍較低是不爭的事實。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初中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師的教學理念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科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過程、教學的對象的認識和主張。它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教學的實效性主要是指教師在思想品德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性。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教學方式就有不同的教學效果。很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是教師說、學生記,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少一些學科知識,但必須要更多的注重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參與,避免一味的背誦教學知識內容。長時間的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熏陶下的學生,必然是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這更是思想政治課思想性和人文性的學科特點與之背道而馳的。所以,新課程下的思想思想品德課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要切實從“學生主體發(fā)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出發(fā),關注學生綜合性的全面發(fā)展、終身持續(xù)的發(fā)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和有個性特長的發(fā)展?!八烙洝钡闹R和現(xiàn)成的結論是對學生發(fā)展不利的,是低效的、無效的,甚至會阻礙學生的發(fā)展。關注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關注獲得知識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永遠是新課程下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良好的師生關系決定著課堂教學活動的規(guī)定性,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是一種向學生一方傾斜的不平衡關系,課堂教學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的師生互動活動。師生間有效交往的基本原則應是平等和諧、相互尊重。只有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而良好的關系,才會產(chǎn)生良好的課堂活動氛圍。而且從老師的熱情目光中時時流露出來的對學生的這種濃濃愛意,勢必會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學生們會因喜愛老師而做到自覺遵守紀律,學習主動性加強了,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記得在我教初二第一個班級時,班里有個叫陳海濤的一名學生是全校出了名的淘學生。他個子不高,長得瘦瘦的,專愛調皮搗蛋、打架罵人,但思維比較機靈敏捷??伤麉s成了歷屆班主任的眼中釘,也是班主任的“頭疼病”,所以有的老師對他干脆放棄了。當我接手這個班級時,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還是有優(yōu)點的。他是個細心的孩子,善于觀察。所以我付諸了努力行動。為了改變他這種心理狀態(tài),我對他傾注了一片愛心。在全班同學面前積極的鼓勵他,讓他樹立自信心,樹立在同學中的威信,并以實際行動來感化他,讓他重新認識自己。經(jīng)過一階段努力,他終于有所轉變了??梢姡己玫膸熒P系,對于創(chuàng)造出師生心理相容的教學活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探索、掌握并運用知識的能力,來提高學生自己的思維素質,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實踐,以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是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初中,有很多學生不愛學習,他們的品德與社會發(fā)展需求相差甚遠,更不去懂得品德修養(yǎng)是要通過學習才能提高的。為了在教育教學中能更好的有效教學,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發(fā)觀點分岐,挑起理論交鋒,激化思維碰撞,正確與否,真理與謬誤的相比較而存在、相互斗爭而發(fā)展的。引導學生分岐的主要方式有逆向提問。學生在爭論中、辯論中思維處于最佳狀態(tài),反映敏捷,越爭越明,容易提出正確結論。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全體學生都動了起來,從動手、動腦、動口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致、活躍了學生邏輯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對于促進學習效果、智力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則是點燃學習興趣的火炬?!庇辛伺d趣,才會主動積極,執(zhí)著地去探索,使學習獲得明顯的成效。從實際情況看,學生對哪門課感興趣,便會對哪門課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并萌發(fā)積極的思維意識。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發(fā)生的,離開了一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定的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激勵作用,只有那些帶有探索因素的問題性情景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的特點,運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設置學習障礙,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學習障礙干擾學生,即“布惑”,使學生處于真假難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了疑問,學生就會積極思考并去解決問題,并去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針對問題,引導學生去查閱資料,運用縱橫比較的方法,通過動手、動腦讓學生比較信服,也覺得豐富了只是,增長了見識,增強了興趣。又如,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那些內容深刻、耐人尋味、詼諧幽默的趣味性語言,運用錄像、表演、歌曲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情感等,必然使教學過程更輕松、更有樂趣,更有效。
教師在教學中無論采取何種方法,都應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覺悟。新課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課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必須關注學生的未來。真正的使思想品德教師都能夠正確對待基礎薄弱的學生,并且我們能夠切實樹立基于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教學理念,在思想品德課中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因地制宜,善于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來共同創(chuàng)造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新境界。正確看待有效性教學策略,就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使初中基礎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黃棉,初中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5.
[2] 王文靜.基于情境認知與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3] 劉慧.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實施現(xiàn)狀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8.
[4] 尹嬌嬌.多媒體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比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