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關于英語教育及課程教學,教師應注重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開展相關研究,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本文提出英語學習的三種境界:入門的關鍵是變壓力為動力;通過學以致用提升英語能力;英語學習的高境界是聽得懂且能脫口而出。充分認識英語學習的不同境界,在此基礎上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并使分層教學理念落到實處,對于提升英語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而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英語教育;英語課程;英語學習;境界
多年來,不少英語教師在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充分認識到了學習興趣和技能訓練的重要性,一方面非常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強調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聽、說、讀、寫等實踐環(huán)節(jié)。這固然是理所應該的,但是現(xiàn)實中,動力重于興趣。如果說變壓力為動力是學好英語的前提,那么學以致用則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而聽得懂且能脫口而出是英語學習的高境界,這便是英語學習的三種境界。
1 英語學習的入門關鍵是變壓力為動力
著名的英語學習“動力說”,是由魚化龍文苑英國留學通道的主持人、“駐英特使”Jie正式提出的,她認為動力、方法和毅力是英語學習成功之道。Jie從2015年3月至今,利用魚化龍文苑的資源與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完全免費的在線英語教學,和學習者在線探討怎樣學習英語時,正式提出了英語學習“動力說”,隨后得到諸多研究者的認同和推廣,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學術期刊《勞動保障世界》、《長江叢刊》、《錦繡》、《環(huán)球市場》、《考試與評價》等都已刊發(fā)了關于“動力說”的大量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從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角度來說,變壓力為動力確實就是入門的關鍵。
以高職學生為例,多數(shù)學生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可是學了幾年的結果是英語成績不容樂觀。而不少師生認為,興趣是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興趣重于一切方法。問題是,多數(shù)高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根本提不起興趣,甚至非常排斥它,進入高職階段以后硬著頭皮學起來依然感覺很吃力。事實證明,英語學習“興趣說”在現(xiàn)實中是行不通的。正如Jie所論述的那樣,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基本上是以應試為目的,因為要考試而不得不學,多數(shù)情況下是根本談不上有無興趣的,關鍵在于有沒有學習英語的動力。有興趣當然很好,沒有興趣也不得不學,除非你放棄英語這門課程。多數(shù)的英語學習者,要么是為了考試過關、升學,要么是為了就業(yè)或者出國而學習英語,目的性很強,事實上只有壓力而沒有興趣的時候居多。既然如此,中國學生能否學好英語,入門功夫就在于能否變壓力為動力。比如某個人要出國留學,通過相關考試獲得簽證也許是很大的壓力,但是假如他非要出國留學不可,這種強烈的欲求遠比興趣來得真實,能否變壓力為動力就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因此,筆者認為,英語學習的入門關鍵是變壓力為動力。
2 學以致用是提升英語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里對大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一般要求,是在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基本知識的同時,著重訓練其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技能。不難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涉及兩個重要方面,一是英語基本知識的學習,二是英語應用技能的養(yǎng)成,缺一不可。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而不是相互獨立、彼此割裂的,下面以語法學習為例,來說明學以致用對于基本知識學習的重要性。
從語言學習的經(jīng)驗與規(guī)律上來看,英語應用能力的學習與提高應該建立在大量的語言輸出與輸入之上,也就是說,學習英語的最佳做法就是交流與表達。在實施英語語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調節(jié)好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之間相互的平衡,既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的實際要求有所側重,又要強調應用語言知識的準確性,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讀寫及口語交際能力的時候,同時需要特別注意學生在英語語言應用方面的流利程度和得體與否,從而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同時使其掌握語法知識。反過來,在大量進行閱讀和口語交際訓練的同時,也必須引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知識,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語言基本知識信息,只有在此基礎上,其英語應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因此,正確處理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和基本知識學習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于英語學習而言十分重要。
3 能聽懂且脫口而出是英語學習高境界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反復證明,創(chuàng)造條件并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讓學生練習英語聽說,可以明顯改善英語學習的效果。魚化龍文苑的部分學生在交流英語學習成功經(jīng)驗時,介紹了一些訓練口語的方法,他們說:對于英語電影,能聽懂、而不是“看懂”,才算是達到了較高水平。通過看電影學英語并無不可,關鍵是要注意所選電影是否適合自己的英語水平程度,一定要注意區(qū)分,究竟是能看懂英語,還是能夠根據(jù)畫面推斷劇情,否則容易造成某種錯覺,反而不利于英語學習;看電影不如聽電影,聽電影比看電影更能夠檢驗英語水平,如果你完全聽得懂,那你的英語水平真的是挺高了,因為你并不是根據(jù)畫面情節(jié)來推斷故事的發(fā)展,而確實是英語水平已經(jīng)到了可以聽懂、而不是“看懂”英語電影的程度。
筆者曾對學生給出這樣的建議:對于英語電影,可以只聽不看,或者只看字幕、不看畫面。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有了英語學習的語音環(huán)境,如果選對、選好了英語電影,通過“聽電影”學習英語,就能嘗試著跟影片中的人物對話,直到能夠脫口而出,這樣學到的英語不會輕易遺忘,而且容易建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學生也可以找些比較喜歡的英文歌曲練唱,同時創(chuàng)造機會用英文歌詞表達思想感情,其效果要比看電影學英語更好,因為歌曲較短且容易上口,可以隨時哼,更容易記住單詞、句子及其用法,同時有效解決發(fā)音問題,逐步達到聽得懂且能脫口而出的高境界。另外,作為英語教師,要善于運用問答、場景對話、交際化操練等教學方式,力求更貼近生活地提升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能力,不斷鞏固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培養(yǎng)其靈活運用英語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雯雯.優(yōu)化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探究[J].海外英語,2015(02):22-23
[2]袁婷.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4(26):92-93
[3]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回顧、反思和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4]彌忠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原則與方法[J].考試與評價,2016(01):56
[5]王守仁.全面準確貫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中國外語,2010(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