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丁丁
1
明山中有個小小集鎮(zhèn),只有一條南北向的長街,幾條東西向的小巷,像個“非”字,人口不過是兩三千。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采石的,打鐵的,做木工的,燒磚瓦的,磨豆腐的,照相的,染布的,剃頭的……手藝百作,幾乎樣樣都有,制衣的也有,就沒有補衣的。
補衣,誰家媳婦不會呀,除非是單身漢,拿著破衣裳去找人,那不叫人笑話。最近卻有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在井邊檐下飯桌上傳播開來:
“鎮(zhèn)上來了個補衣的。”
“補衣的?”
“就是專門補衣裳的,開了一個鋪子啦?!?/p>
“開鋪子補衣裳?能賺錢嗎?恐怕房租都付不起……”
“人家沒有租房子,是在橋頭老槐樹下搭了一個小棚子。”
2
這個“非”字形的小鎮(zhèn)西邊傍著一條南北向的大河,又有一條小河從東邊的山谷流出來,截斷鎮(zhèn)街,流到大河里去,因此街上有座石拱橋。
那是一座很老很老的石拱橋,石縫里長出薜荔,爬滿了橋側(cè),還垂下綠色的蔓簾,與水中倒影合成一個美麗的綠環(huán)。
南邊橋頭左側(cè)有棵很老很老的老槐樹,三個大人才能合抱。這是一棵黃金槐,春天滿枝淡金色的幼芽嫩葉,入夏轉(zhuǎn)成綠黃色,濃密如云,將地面蔭得冰冰涼,招來大人在這里休憩,閑聊,下棋,孩子在這里玩彈子,打陀螺,撞羊角。秋季樹上金燦燦的,空中金箔飄飛,美的是色彩,繽紛繁華。冬季樹葉落盡,只剩無數(shù)光禿禿的枝丫,美的是線條,滄桑蕭瑟。最美還是仲夏,潔白的槐花一串串一縷縷掛滿枝頭,風(fēng)兒一吹,半條長街聞到清香,長吸一氣,五臟六腑都美美的!
“槐花開了!”
“打槐花去呀!”
婦人孩子相互轉(zhuǎn)告,提著竹籃,拿著末端裝了鉤子的竹篙,有的還扛著梯子。
說是打槐花,其實不舍得打,只是舉起竹篙,用鉤子鉤住槐花,輕輕一擰就拗?jǐn)喟装紫阆愕囊淮?/p>
槐花用清水洗過,可以煮槐花飯,做槐花糕,熬槐花粥,還可以泡槐花茶……
就是這個槐香迷人的時節(jié),樹下添了一間補衣小店。
3
店主是一只年輕的雌麂。
她來的時候太陽快到天頂,街道空空蕩蕩,蹄子磕著石板,回聲多么清脆。她的眼神卻是多么惘然,仿佛飄著朦朧的迷霧。
當(dāng)她走上石拱橋,看見那棵清香四溢的老槐樹,立時邁不開腳步了。
白胡子木匠和黑胡子鐵匠正在樹下殺棋,背對石拱橋的白胡子木匠大叫一聲:“將!”面朝石拱橋的黑胡子鐵匠置若罔聞,怔怔地望著雌麂。
白胡子木匠立即扭頭。
三五個看棋的都朝雌麂望過去。
這是一只多么美麗的動物,彩云一般輕盈地停在石拱橋上,渾身金毛油滑明亮,喉頸長著高貴的白毛,橢圓形的大耳朵寧靜地支著,那雙迷茫的大眼睛更是楚楚動人。
眾目睽睽之下,雌麂極為羞澀,卻并不離去。
黑胡子鐵匠笨笨地走上拱橋,問道:“你是不是要買鐵器?”
雌麂的聲音很低,但是大家都聽見了:“我想在槐樹底下搭個小棚子,開個小店,也不要多大,是一個補衣裳的小店。”
如此美麗的動物,無論她提什么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
黑胡子鐵匠搓一搓手,說:“啊呀,你不說我都沒有想到,我們鎮(zhèn)上還沒有補衣裳的小店呢!”
白胡子木匠高聲說:“這么大一棵槐樹,底下正好開店,我來幫你!”
白胡子木匠很快拿來了鋸刨鑿錘,墨斗角尺。
黑胡子鐵匠很快拿來了各種釘子活頁。
其他人有的貢獻圓木,有的貢獻板子,有的出謀劃策,有的給鐵匠木匠打下手。
夕陽西斜的時候,一個簡簡單單卻也漂漂亮亮的小棚子端端地出現(xiàn)在眾人眼中,背靠老槐樹,臨街開著門,臨河開著窗,檐下懸著一塊招牌,“補衣店”三個秀氣的隸書字是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的退休老教師寫的。
又有人送來了老舊的床柜桌椅,叫雌麂先用著。
當(dāng)夜雌麂就在店里住下了。
4
第二天正好是集日,鄰居們在老槐樹下放了一串滿地紅,補衣店正式開業(yè)啦。
第一個顧客是黑胡子鐵匠,還把太太和女兒也帶來了。
打鐵,你知道的,火星四濺的活兒,鐵匠一家子,沒有哪個衣裳不被火星燒出洞眼的。
雌麂開工了。
先給鐵匠補,真是心靈手巧呀,補好后看不出補過的痕跡。
接著給鐵匠太太補,那件畫著喜鵲的圍裙,補丁做成一顆紅紅的櫻桃,剛好讓喜鵲叼住。大家左看右看,都說圍裙上既然有喜鵲,原本應(yīng)該添上櫻桃。
最后給鐵匠女兒補,那條褲子兩個膝頭磨破了,雌麂把補丁做成美麗的楓葉,看得孩子們個個眼熱,白胡子木匠的孫子跑回家把沒有破的衣褲也拿來打補丁呢!
到了老槐樹掛滿莢果的時節(jié),補衣店的美名已經(jīng)傳播開來,生意是不用愁的了。雌麂應(yīng)該高興才對呀,為什么眼中的迷霧仍然沒有消散?街坊時常見她趴在臨河的窗前,望著水中老槐樹的倒影發(fā)呆,那種神情多像當(dāng)初她出現(xiàn)在石拱橋上啊。
“也許雌麂想家了吧?!?/p>
“畢竟是野獸,不住山上不習(xí)慣?!?/p>
“一個人到鎮(zhèn)上來開店,太孤單了。”
……
街坊們都是這樣認(rèn)為,到槐樹下玩耍的人更多了,那兒一天到晚充滿歡聲笑語,雌麂也是一天到晚笑嘻嘻的。
5
誰知雌麂只是強顏歡笑,不讓鄉(xiāng)親們?yōu)樽约簱?dān)心,并沒有真正變得快樂。
冬天來到,老槐樹上的葉子就像墻上的日歷,一天比一天少,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老槐樹下失去了往日的熱鬧,雌麂常常一個人趴在窗臺上發(fā)愣。
雌麂覺得自己心里空空的,從開業(yè)那天起就空空的。為什么會這樣呢?她怎么也想不起來。多想找個人問一問呀,然而這是自己心里的事,別人怎么可能知道?
一天上午,鐵匠太太來借頂針,倚著窗戶跟雌麂閑聊,不經(jīng)意問了一句:“你是哪里來的呀?”
雌麂的心兒咯噔一下,我是哪里來的呀?怎么想不起來?怕失了禮,便支支吾吾地說:“反正是山里……我們動物嘛……”
鐵匠太太訕訕一笑,告辭了。
雌麂卻站在窗后,半天沒有動一下身子——小鎮(zhèn)四周全是山,我究竟是從哪座山來的?家里還有什么人?為什么到了這里?我怎么半點想不起來,莫名其妙就出現(xiàn)在老槐樹下,守著這個小棚子……
年關(guān)越來越近,到鎮(zhèn)上辦采買的人多起來了,橋頭不管是否趕集,都有小商小販擺攤賣年貨,各色店鋪的生意更是一天比一天興隆——補衣店也不例外,而且需要加夜班了。
雌麂樂意加夜班,人閑著就愛東想西想,忙碌著心事就拋開了嘛。
轉(zhuǎn)眼到了臘月末尾,鎮(zhèn)上租鋪開店的一個一個關(guān)門大吉,回老家過年去了,唯獨雌麂仍然住在老槐樹下。
人們見到雌麂,總是善意地提醒她:
“正月里沒有人補衣裳的,你怎么不回去過春節(jié)?”
雌麂總是這樣回答:
“南風(fēng)坳有個客人把衣裳留在我店里,等他來取走啦?!?/p>
6
來補衣裳的顧客當(dāng)中,山里人給雌麂印象最深。山里人遠(yuǎn)路迢迢,慕名而來,誰都會感到榮耀。鎮(zhèn)上開店的,最愛說跟山里人做生意的逸聞趣事。
山里人當(dāng)中,一只雄麂成了補衣店的熟客。
秋天里,這只雄麂第一次光臨老槐樹下,雌麂就覺得面熟,卻又想不起何時何地見過。問他家住何方,回答是南風(fēng)坳,離這里有兩三小時腳程。他經(jīng)常來補衣裳,先是拿他自己的衣裳來補,后又拿他太太的衣裳來補,最后一次送來一大包小孩子的冬衣,叮囑說:“我下次趕集就來取的呀,老大老小等著穿,他們現(xiàn)在穿著大人的衣裳呢!”
照這么說,雄麂的兩個孩子要穿這些舊衣裳過年?雌麂暗暗同情,補的時候別出心裁,把補丁打成各種喜慶的圖案,“恭喜發(fā)財”呀,“三星高照”呀,“五福臨門”呀,煙花呀,祥云呀,福字呀,元寶呀——嘿,雌麂想象從未見面的老大老小穿上這樣的補丁衣裳大年初一給鄰居拜年,那真是吉祥如意討人歡喜呢!
然而下次趕集的時候,雄麂沒有來,下下次趕集,還是沒有來……直到今天。
今天是二十九,明天就大年三十了呀!
沒有這些衣裳,老大老小初一怎么出門?
雌麂想象孩子們愁眉苦臉的樣子,自己也變得苦臉愁眉了??峙隆峙滦埙浼依锇l(fā)生了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了吧,孩子們穿著大人的衣裳,大人無論如何不會忘記留在補衣店的衣裳的……
雌麂看看時間,才十點一刻,立馬進山,走快一點,中午趕到南風(fēng)坳,下午還來得及返回。
去往南風(fēng)坳的路線,雌麂早就知道了,每次雄麂來補衣裳,總愛絮絮叨叨說南風(fēng)坳如何如何,簡直是個碎嘴婆哪!
“虧他太太受得了,換了我……”雌麂這樣一想,不禁暗暗臉熱。
7
雌麂把孩子們的衣裳打一個包,出發(fā)了。年頭年尾的,她還在每件衣裳口袋里塞了一個小紅包。
自從來到鎮(zhèn)上,這還是雌麂第一次遠(yuǎn)行。
她過了西邊那條大河,一直往山里走。
滿山是雪,道路不時又給雪蓋住了,開始她有些擔(dān)心,怕自己迷路,畢竟是第一次去南風(fēng)坳呀。然而一路到處都有木牌,字跡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孩子們制作的,有的立在雪中土中,有成年麂子用蹄子踏實雪泥留下的蹄印,有的釘在樹上,釘?shù)梅浅@喂?,而且釘在孩子夠不到的高處?/p>
有這樣的:
媽媽,南風(fēng)坳由此去→
←親愛的媽媽,我們的南風(fēng)坳在前方
媽媽,你離南風(fēng)坳越來越近了↗
……
還有這樣的:
媽媽,走累了在這里歇一歇。
路邊有一塊平平整整的石頭,上面蓋著厚厚的一層雪,看樣子有些日子了。
媽媽,喝口水吧,很甜的。
崖上掛下來一條嘩嘩響的小小瀑布。
媽媽,加油↑
這是一個爬坡路段。
……
雄麂說過,南風(fēng)坳就住著他一家子,這些指路牌不消說是老大老小的作品,由爸爸布置在路旁的。
這兩個孩子多懂事啊,做他們的媽媽多幸福?。〈器浒蛋蹈袊@,不禁要把包袱解開,將小紅包一個一個取出來——先前派的紅包錢太小氣了嘛!
重新派好紅包,繼續(xù)上路。
一路上不時又看到小麂子的指路牌,不由得想到一個問題——老大老小想媽媽想得緊呢!這個媽媽怎么回事?是出遠(yuǎn)門了嗎?難怪雄麂不肯下山取衣裳,妻子不在家呀。
雌麂不禁加快了腳步。
她多想快些看到那一雙可愛的孩子??!
走呀走呀,前面出現(xiàn)一個坳子,坳口大石頭上寫著斗大的紅字:
南風(fēng)坳
到了呀!
雌麂的心兒撲通撲通跳得厲害。
她站住了,上下打量自己,拂一拂褲腿上的雪,琢磨著見了面該怎么說。
大石頭上面冒出一個頭,是一只小麂子,耳朵機靈地豎著,眼珠子又黑又亮寶石似的發(fā)光,手上舉著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
媽媽,歡迎你回家!
這是老大還是老???初次見面怎么如此眼熟,就像初次見到雄麂一樣……雌麂正思量呢,小麂子大叫起來:
“媽媽回來啦!媽媽回來啦!”
又一只更小的小麂子從坳口奔出來,身上穿著大人的襖子,瘦瘦的,眼睛都凹下去了,張嘴大叫:“媽媽!”“媽媽!”四蹄濺起雪花,旋風(fēng)一般,一下子就奔到雌麂跟前。
大石頭上的小麂子一躍而下,它也穿著大人的襖子,笨笨的,落地時把自己絆倒了。
兩只小麂子各抱住雌麂一條手臂,又叫又跳,還往她懷里鉆。
“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鎮(zhèn)上補衣的,把你們的衣裳送回來……”雌麂有些慌亂,更多的是同情。
雄麂從坳口大步流星走出來了。
“老大!老??!”雄麂這樣叫著,“快接媽媽進屋烤火呀!”
“你……”雌麂瞪了雄麂一眼,氣他出言輕佻。
雄麂重新打量一下雌麂,笑笑地解釋說:“你跟孩子們的媽媽長得一模一樣……”又對兩只小麂子說:“這位貴客就是鎮(zhèn)上補衣的那位,給你們送衣裳來了。”
“明明是媽媽!”
“媽媽我們還會認(rèn)錯?”
兩只小麂子這樣說著,拉著雌麂進入坳口。
8
坳子里的景物多熟悉呀,也有一條小河,河上也有小橋,橋邊也有槐樹,樹下也有一幢木房子,只不過小河比鎮(zhèn)上那條要小得多,不過是一條清淺的小溪,小橋不過是一座獨木橋,槐樹也比鎮(zhèn)上那株小一號,也是黃金槐,唯獨那座木房子比補衣店大兩三倍,不然怎么住下一家子嘛。
進了屋,格局家什都是那么熟悉,仿佛在這兒住過似的。
回頭想想,一路來的景物似乎并不陌生。
不會是來過吧,是聽雄麂說多了的緣故吧……雌麂的心兒跳得更加厲害,而且慌慌的。
來不及細(xì)想,被老大老小又推又拉,坐在了火盆邊上。那個火盆也是那樣眼熟,連火苗都似曾相識。
雄麂將一碗暖暖的槐花茶遞過來,那個描著蘭花的白瓷碗,那槐花茶的顏色和香味也是那樣熟悉。
兩個孩子一左一右夾著雌麂,生怕她逃走。
雄麂坐在對面,雙手互相握著,注視著雌麂,那么大膽,叫雌麂難為情地低下頭去。
老大說:“媽媽,你當(dāng)真不認(rèn)得我們了嗎?也不認(rèn)得這個家了嗎?外面的大槐樹你也忘記了嗎?夏天花開的時候,我們一起打槐花,第二天你就出走了。那次打的槐花爸爸一直留著,說是等你回來泡茶給你喝。”
“老大……”雄麂朝老大擺一擺手。
老大住了嘴。
老小卻又仰臉望著雌麂,淚光閃閃地說:“媽媽,你不要離開了,再也不要離開,我要天天晚上聽你講故事,我要枕著你的胳膊才能睡好,我要吃你做的飯才能吃飽……”
老小開始哽咽,說不出話。
我真是他們的媽媽?太不可思議了吧……雌麂抬眼看一下雄麂,那迷霧似的眼神多么叫人憐惜啊。
雄麂嘆息一聲,歉疚地說:“打槐花那天夜里,槐香擾得大人睡不著覺,孩子們倒是睡得沉沉的。我和我太太就到外頭吹吹風(fēng),說說話。后來說到不愉快的話題,兩人吵了一架。第二天早上,我太太就不辭而別……老大老小都好想媽媽,你看老小瘦成這樣,天天吵著要吃媽媽做的飯……我去找我太太,她根本不認(rèn)識我了,山里的事全忘光了。我知道她吃了遺忘藥,也不能強拉她回來?!?/p>
“遺忘藥?”
“山里的雌獸,但凡出嫁了的,都會配遺忘藥,傳雌不傳雄的?!?/p>
“我怎么不知道?”
“你呀……”雄麂眼中閃爍著幽怨的光芒,“恐怕你也是吃了遺忘藥吧。”
雌麂的心兒給猛地揪了一下,一陣一陣痛。我是吃了遺忘藥?難怪我不記得從前的事,難道我真是老大老小的媽媽……她低頭看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再也抑制不住,抱住她號啕大哭。
雌麂手上仍然端著槐花茶,眼睛卻模糊起來,幾顆豆大的淚珠噗噗噗掉落在碗里。
卻聽見雄麂說:“你喝茶呀!喝茶呀!”
恐怕孩子們是認(rèn)錯了吧,他們這么小,不懂事。雌麂定一定神,喝了一口茶,口鼻之間彌漫著槐花的清香,而且香到心里去了。
想要贊一聲“好茶”,掩飾尷尬的心情,眨一眨眼,眼中彌漫了半年多的迷霧消散了,光線格外明亮,屋子里的一切格外親切,而且不用察看雌麂就知道各個房間都有什么。雌麂愣怔一下,茶碗掉落在地,卻顧不得去撿,張開雙臂摟住老大老小,泣不成聲。
她就是這屋子的女主人??!她負(fù)氣下了山,在鎮(zhèn)上找到落腳之地,當(dāng)晚就吃了遺忘藥,把山里的事忘得一干二凈。
這種遺忘藥的解藥正是配藥人的淚水,她既然吃了遺忘藥,怎么會想得起來?當(dāng)初她鐵了心再也不要回家,忘記自己吃了遺忘藥,也忘記解藥,正是求之不得。此時她又是羞愧又是感激,因為她有家有親人,有這樣一對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