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春茹
【摘要】古詩誦讀方法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更適合之說。只有適合整個班級發(fā)展,適合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古詩誦讀方法才能走到學生心靈深處。學生也只有真正了解了誦讀方法,學會了欣賞,才能熱愛古詩誦讀。
【關鍵詞】古詩;誦讀方法;低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最近幾年我一直從事低年級語文教學,其中特別注意了古詩誦讀方法的研究。在古詩教學中,我時刻關注課標和教學參考用書中提出的要求與教學建議。2011版語文課標第一學段古詩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課標實施建議提到: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yǎng)語感。而教學參考用書提到的建議是: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指導朗讀古詩上。
根據(jù)課標和教學參考用書中提到的要求及建議,經(jīng)過長期實踐,最終摸索出了一種適合低年級古詩誦讀的方法,那就是“低年級古詩誦讀六步法”:1.借助拼音,讀準詩文;2.范讀引路,感染學生;3.情境渲染,讀懂詩意;4.自讀自悟,尊重學生;5.品讀引讀,讀出詩情;6.多種方式,讀透詩心。
多好的理論必須由實踐做支撐,那就讓我以二年級古詩《江畔獨步尋花》為課例,具體談談低年級古詩誦讀六步法的具體運用。
一、借助拼音,讀準詩文
(設計意圖:學生與文本對話。)
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讀得是否準確?!?/p>
進行第一步時,主要是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朗讀古詩上。鼓勵學生只要敢于朗讀就是好樣的,爭取做到讀正確。
二、范讀引路,感染學生
(設計意圖:感受古詩韻味,朗讀熏陶)
1.播放錄音朗讀。(要求:聽時要仔細聽,老師要和你們比賽讀。)(教師播放錄音的用意是:師生聽錄音,學生此時已經(jīng)走進古詩,一心想讀好古詩。)
2.教師先配樂范讀(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讀的興趣,才能產(chǎn)生讀的愿望,這時教師的范讀顯得尤為重要。)
3.師生再賽讀:先指導學生配樂朗讀,師生再配樂賽讀古詩。
進行到第二步時,學生朗讀古詩的積極性已經(jīng)很高了,都想大顯身手,放聲朗讀。
三、情境渲染,讀懂詩意
(設計意圖:學生與作者對話,體會這首詩所描寫的意境,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畫面。)
1.學生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想象所描繪的畫面,播放圖片。
【師:當杜甫一個人來到江邊,看到這繁花盛開的景象之時,他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呀?(高興的、喜悅的、贊嘆的)是呀,那你就應該帶著這種感覺去讀呀!讀前兩句詩?!?/p>
2.學生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想象所描繪的畫面,播放圖片。
【師:鮮艷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黃鶯,也留了詩人。讓我們一起讀出詩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讀后兩句詩?!?/p>
(活動設計依據(jù):課標要求: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課標實施建議: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yǎng)語感。)
進行到第三步時,先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再想象畫面,觀看畫面。活動循序漸進,感情步步深入,學生朗讀古詩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四、自讀自悟,尊重學生
【師:多么美的春色圖呀,她讓蝴蝶醉了,黃鶯醉了,我們也醉了,下面讓我們拿起書來用自己有感情地朗讀、加上動作、語氣讀讀這首詩,來表現(xiàn)我們的陶醉吧?!?/p>
進行到第四步時,讓學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讀,加上動作、語氣讀讀這首古詩。此時學生的感情自然流露,完全放松,揮舞著雙臂在學習蝴蝶翩翩飛舞,張開嘴巴,加上手部動作學黃鶯唱歌的樣子。
五、品讀引讀,讀出詩情
(設計意圖:朗讀深化,體會詩情。)
【師:我們高興,詩人比我們還高興呢。聽我給你說。
介紹寫作背景
760年杜甫定居成都西郊草堂,在飽經(jīng)離亂之后,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一連成詩七首。此為組詩之六。
是不是該把詩再讀讀,替詩人讀,讀出詩人愉快的心情。
哪位同學站起來,像一位詩人一樣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聽,聽他的朗誦是否能將你帶入這一美景之中?】
進行到第五步時,情隨景生,學生深化了朗讀,深切地體會了詩情。
六、多種方式,讀透詩心。
【師:讓我們懷著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朗讀這首詩吧?!?/p>
一唱一和(老師與一名學生接讀,可以幾個字接讀,可以一句話接讀。)
一唱百和(老師與全體學生接讀,可以幾個字接讀,可以一句話接讀。)
古詩新唱(設計意圖:換一種角度閱讀,學唱古詩,感受古詩韻味,陶冶他們的情操,豐富他們的語言,更增添他們對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進行到第六步時,學生朗讀古詩聲音洪亮,此起彼伏,此時學生朗讀古詩的積極性達到了高潮。
古詩誦讀方法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更適合之說。只有適合整個班級發(fā)展,適合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古詩誦讀方法才能走到學生心靈深處。學生也只有真正了解了誦讀方法,學會了欣賞,才能熱愛古詩誦讀。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