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斌
【摘 要】自主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在校學習成績,而且是其終身學習和畢生發(fā)展的基礎。通過自主學習,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課后時間的主宰者,自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潛能。本文結合高中化學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主要探討了在高中化學學習模式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化學 培養(yǎng) 策略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基準,指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fā)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學要為學生的未來負責,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具備終身再學習的能力。
一、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方向就是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而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自主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沒有自主就談不上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也就無從展現(xiàn)自主。所以教育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就必須在中學時期就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治能力,而自主學習對于學生這方面的培養(yǎng)大有幫助。通過自主學習,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課后時間的主宰者,自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潛能。
(二)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編著的《學會學習》一書中指出:“每個人必須終身不斷地學習”;“我們再不能刻苦地一勞永逸地獲取知識了,而需要終生學習如何去建立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學會生存”;“教育應較少地致力于傳遞和儲存知識,而應更努力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學會學習”;終身學習成了人們促進自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它強調學習者自身的進取和努力,關注更多的是掌握知識的手段,而非獲得具體知識,學習者只有通過自主學習、自主開發(fā)潛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達到這一目的。自主學習給予了學生較大的空間和時間,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獨立性,自主學習激勵并使人們有能力去獲得他們終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并合理應用它們。因此,自主學習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激活學生自主意識
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它包括外在的物質環(huán)境,比如寬敞明亮的教室、整潔舒適的布置等,能讓學生感到身心舒適、精神抖擻;它還包括內在的精神環(huán)境,比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是學習主導者與學習主體的關系,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承擔學習責任,師生之間的感情應該是和諧的。教師應該對學生充滿愛心,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教師在教學中,要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充分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每一個閃光點,讓學生都動起來。這樣學生才會形成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生生之間應該是合作學習的關系。一個蘋果換一個蘋果,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而一種思想與一種思想交換,就會獲得兩種思想。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學習獲得的不只是答案,他們還可以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用個性化的語言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得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結論。
(二)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要在學生具備一定學習水平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合理安排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讓學生可以積極、有序、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共享學習資源,分享學習智慧,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一節(jié)課里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去思考、去交流、去書寫,讓所有的學生充分動起來。學生們往往為了完成書面作業(yè)而省略掉讀書與思考,因此,教師應盡可能把學生的讀書活動和動筆操作的作業(yè)分開布置,以保證其有足夠獨立學習的時間。同時,教師應該讓所有的學生有較充分的時間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獨立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充分釋放活力,積極地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調控
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思維習慣、性格愛好等都各有不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把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關注提高到最大程度。受年齡及認知水平的制約,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單單依靠個人力量是無法完成好的。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在教師引導下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在教學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學過程真正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需要循循善誘,巧妙地點撥,適度地調控。當學生思路不暢通時,要及時進行疏導;當學生的思路偏離了教學目標時,要善于引導;當學生思路不開闊,甚至鉆牛角尖時,要巧妙開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把講解、點撥、提示、指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并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不斷提高學生自主調控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論自主學習[J].學科教育,1999(09):32-39.
[2]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68-69.
[3]高凌飚,陳冀平,李佳主編.化學教學與學業(yè)評價[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