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汪曾祺談他在西南聯(lián)大的老師沈從文先生的不少文章,領(lǐng)略了不少沈先生引導進行寫作教學的藝術(shù)。汪曾祺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中這樣介紹沈從文先生:
《邊城》這篇東西是他新婚之后寫的,那時他住在達子營。巴金住在他那里。他們每天寫,巴老在屋里寫,沈先生搬個小桌子,在院子里樹蔭下寫。巴老寫了一個長篇,沈先生寫了《邊城》。他稱他的小說為“習作”,并不完全是謙虛。有些小說是為了教創(chuàng)作課給學生示范而寫的,因此實驗了各種方法。
這段文字給我們不少啟示。作為教師就應該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要經(jīng)常實驗,沈先生就是一個范例。“給學生示范而寫”,其根本的出發(fā)點是學生,是為了給學生做示范,其目的是讓學生會寫。再者也是鍛煉自己的文筆,錘煉自己的語言,甚至逼迫自己“實驗各種方法”,嘗試新的創(chuàng)作形式。
我從中受到啟發(fā),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努力嘗試“給學生示范而寫”,經(jīng)常會收到意外的效果。記得有一次訓練學生進行細節(jié)描寫,一上課,我先播放了一段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用細節(jié)表現(xiàn)母愛的視頻,瞬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有感,自然要發(fā),當視頻停止的時候,寫作已成為學生的需要。我的要求是讓學生寫出視頻中感人至深的畫面。但是,一經(jīng)展示,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多數(shù)停留在側(cè)重于抒寫自身的感受或進行流水帳似的情節(jié)復述,缺少必要的細節(jié)描寫。例如有學生寫到:“那個母親很難過,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可是她兩個都不舍得。她一再請求救援人員兩個都救,可是救援人員也沒有辦法。世界上有哪一個媽媽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呀!災難是殘酷的,母愛是偉大的,那個母親確實愛她的孩子。”這是我在上課之前已經(jīng)預料到的問題。于是,我告訴學生,當他們在看視頻的時候,我在仔細地看他們;他們在寫視頻中的場面時,我在寫他們看視頻的場面。接著,我大聲地讀出我的當堂作文,與大家分享:
畫面中出現(xiàn)了一個被壓在石板底下的孩子,同學們立刻安靜下來。所有的同學都盯住了大屏幕,一臉的驚異與震撼,像是心猛地被什么東西抓住了。當孩子發(fā)出“我胳膊疼,我不想呆在這里,我想出去,媽媽”無助哀求時,同學們都一臉凝重,有不少同學眼淚在眼里轉(zhuǎn),有的用手指揉揉鼻子,有的偷偷地掃一眼附近的同學,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救援人員聽起來有些滑稽的唐山話,使得一部分同學輕舒了一口氣,表情也變得比較平靜。當畫面中的母親經(jīng)過反復的思想斗爭,最終用越來越低的、顫抖的聲音說出“救弟弟”三個字時,一部分女同學眉毛猛地向上挑起,嘴巴張開,隨即眉頭緊皺,臉上現(xiàn)出不解、出乎意料甚至怨恨的表情,個別女同學還重重地將筆扔在桌子上。更多的男同學表現(xiàn)出無動于衷。轟地一聲,緊接著畫面是短暫的黑暗,一雙雙眼睛死死地盯住畫面,臉上寫滿了擔心與期待。當那位母親顧不上奄奄一息的兒子,忘情地抱著死去的女兒,反復哭訴“媽媽對不起你”時,所有同學的眉頭再一次緊鎖,許多女同學,包括剛才現(xiàn)出怨恨表情的女同學,眼圈都紅紅的,強忍著眼淚不流出來。畫面靜止了,不少同學輕輕地閉上了眼睛。
我的朗讀結(jié)束時,讓學生自由評價老師的作文。在七嘴八舌地品評過后,學生重新對剛才的畫面進行描寫,結(jié)果,寫作水平明顯提高。有學生寫到:
母親抱著剛剛挖出來的女兒血肉模糊的尸體,踉踉蹌蹌機械地向前走,臉上現(xiàn)出痛不欲生的神情,顫抖的聲音,反復哭訴:媽媽對不起你呀!媽媽對不起你呀!當救援人員帶著哭腔反復提醒她,兒子若再不趕快送走,再晚就來不及了時,她的左手臂整個地將女兒環(huán)抱在自己的胸前,右手來回撫摸著女兒的后背與頭發(fā),低下頭,滿是淚水的臉緊貼著女兒的臉,一直在哭訴:媽媽對不起你呀,媽媽對不起你呀?。▽W生讀完已是淚流滿面)
以上這節(jié)課的一個探索是教師下水試寫。這節(jié)課的訓練重點是場面與細節(jié)描寫。老師在學生寫視頻中的畫面時,快速將學生看視頻的場面訴諸文字,放到這節(jié)課的中間,大聲讀出來。這樣的示范引導,是貼近學生的,是鮮活的,是學生真正能夠耳濡目染的,是最直接的,最有影響力的。教師在預設(shè)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也深入思考如何進行場面與細節(jié)描寫,這就加強了教學過程中指導的針對性。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學習觀察,學習描摩,學習客觀的表達。
“課堂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shù)”,教學不可能不預設(shè),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才能設(shè)計出一堂符合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課。學生學習寫作是一個由不會到會、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這個過程。
李真,教師,現(xiàn)居山東棗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