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刀馬旦》(1986)是香港導演徐克執(zhí)導的一部商業(yè)片,圍繞三個身份、背景、性格各異的女性為中心,譜寫一曲追求民主共和的浩然之歌。本文從人物塑造、故事構思、“京劇”運用等三方面分析其在藝術與商業(yè)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刀馬旦;人物塑造;故事構思;“京劇”運用
《刀馬旦》的背景是軍閥割據(jù)的民國初年,留學歸來的曹云(林青霞飾)暗中參加民主革命,企圖偷走督軍父親的賣國文件。在一系列陰差陽錯的巧合下,結識了歌女湘云(鐘楚紅飾)與戲班老板女兒白妞(葉倩文飾),共同譜寫了一曲正氣凜然的“刀馬旦”,完成任務。作為一部成功的商業(yè)片,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架構以及京劇元素的運用上,不可謂不匠心獨運。
1 人物塑造:三個女人一臺戲
人物是電影的靈魂,塑造出生動的人物形象是影片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實現(xiàn)民主共和的主題無疑是宏大的,而這個宏大的歷史主題卻是通過三個女性來實現(xiàn)。曹云接受過海外教育,自覺承擔起民主共和的國家責任,而湘云、白妞則是在歷史的浪潮中意外地加入這一隊伍,所以依然保留著最初的夢想:唱戲/賺錢??梢哉f,湘云、白妞沒有經(jīng)歷過“士兵改造成英雄”的經(jīng)歷,所以影片顯得別具一格、十分有趣。
曹云是一位追求民主共和的進步人士,從她的裝扮可以看出受到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馬靴、短發(fā)、西裝、洋大衣,果斷利落,在之后的敘事中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搭救寧北海(鄭浩南飾)出將軍府、為董民(張國強)做手術取出子彈、即使被嚴刑拷打也絕不透露亂黨的信息。曹云還是一位極為敬愛父親的女兒,偷到文件是政見不同,但最后拼死也要為父報仇,使整個人物都變的有血有肉。
歌女湘云是影片最出彩的角色,視財如命卻不失機靈可愛。為了追回意外獲得的珠寶,從廣和樓追到將軍府,又從將軍府回到廣和樓,在其他四個人物的相識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為了錢去色誘曹督軍,在盜取文件時撕下一半,以索取更多的錢財,把愛財這個特點發(fā)揮到極致。
但是歌女的身份和她的聰明機靈消解了觀眾對她視財如命特點的厭惡。為生活賣唱的歌女喜歡金錢是理所當然,而且在整個故事中,因為她在緊急關頭急中生智,讓任務得以完成。如用各種動作親近曹督軍以掩飾落在地上的迷藥,色誘段將軍救出曹云,對戲曲一竅不通也能在臺上魚目混珠蒙混過關,這些都讓整個人物熠熠生輝。
白妞是介于曹云與湘云之間,既不像曹云有遠大的理想,又不像湘云唯利是圖,更近日常的普通人。她有夢想,想成為登臺唱戲的刀馬旦;她是孝女,父親不讓她唱戲,時常擰她耳朵也不抱怨;她講義氣,即使曹云一伙第一次到她院子給她帶來麻煩,雖不滿但還是收留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搭救被困在監(jiān)獄中的寧北海和董民。
如此性格各異的三個女性在一起,正是“三個女人一臺戲”,注定會引發(fā)出強烈的戲劇性來。
2 故事構思:無“巧”不成書
“巧合”可謂是本片的一大特色,但絲毫不顯刻意造作,渾然天成。
首先“巧合”讓五位主角以“聚集式”的方式結識。湘云為了珠寶打昏了董民,又為了珠寶被曹云帶進將軍府。董民無意中救了盜竊文件失敗的寧北海,身受重傷。曹云為了防止事發(fā)直接帶走三人離開將軍府,被稽查處的人馬逼得走投無路躲進白妞家。至此影片中的五位主演第一次齊聚一堂。除了曹云與寧北海因為身份的原因有明確的結識目的外,其他人彼此之間的結識純屬偶然,這種以“巧合”而“聚攏”的相識,不僅交代了前史,而且自然流暢不生硬,更具觀賞性。
其次“巧合”的因素讓影片中的湘云和白妞承擔起讓中國民主共和的責任?!按髸r代、小人物”是徐克電影創(chuàng)作的核心。全片的核心是圍繞盜竊曹督軍的賣國文件展開,曹云、寧北海是有計劃的完成任務。而湘云、白妞都因“巧合”卷入其中:湘云是為了珠寶和錢財,而白妞則是因為替其師叔登臺唱戲被曹督軍看中,便將計就計進行色誘盜取文件。這樣處理的好處是消解了主題的嚴肅性,循環(huán)序進地推進一個宏大的主題,更具娛樂性和符合觀眾的觀賞口味,帶了些許戲劇的色彩,在搞笑之余讓影片的幾位主角帶上了江湖兒女義薄云天的意味。
3 京劇運用:大世界,小舞臺
《刀馬旦》的故事基本發(fā)生在廣和樓與將軍府兩個空間,廣和樓/京劇在影片中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
3.1 廣和樓是彼時社會的縮影,社會各個階層的矛盾均濃縮其中
以寧北海為代表的追求民主共和人士與袁世凱政府的矛盾;追查亂黨的稽查隊、袁世凱的特務與割據(jù)一方軍閥的內(nèi)部矛盾;稽查隊對普通百姓的敲詐勒索、袁世凱政府與民眾的矛盾,都在這一方狹小的京劇戲院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2 “京劇”元素貫穿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與劇情有著緊密精彩的銜接
湘云為了追回珠寶到廣和樓,花錦繡正在表演《霸王別姬》的虞姬,被稽查隊長看中想收作相公;喜愛京劇的白妞囿于女身無法登臺,為幫助花錦繡逃脫而上臺表演《穆桂英掛帥》,湘紅為了尋找珠寶陰差陽錯登臺,兩人亂七八糟表演一出“真假穆桂英”,被督軍相中垂涎兩人美色;接著兩人再次正式上臺,開始計劃色誘盜取文件,最后為了逃命五人在臺上與春和班唱完一出《八仙過海》,以“翻江倒?!睘榘堤枏奈蓓敹葑?,這些場景無一不是跟隨劇情在推進,在把眾人齊心偷出文件的故事不留痕跡地施展開來的同時,也盡顯湘云、曹云、白妞如“刀馬旦”般的英勇與剛強。
4 結語
影片的結尾五人各奔東西,去南方、回鄉(xiāng)下、繼續(xù)跑江湖賣唱,雖是分道揚鑣,卻走的十分瀟灑,并約定民主成功后再北平相見?!白鳛樯虡I(yè)片的監(jiān)制,徐克……把本片(《刀馬旦》)弄得五光十色,還談國家民族,而且不搞低級綽頭,做到老少咸宜,可算成功了。”
作者簡介
葉綿耀(1990-),男,現(xiàn)為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2014級在讀電影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電影藝術史論。
參考文獻
[1]石琪.香港電影新浪潮[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29.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 北京市朝陽區(qū)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