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玉
認真聆聽學習了崔巒教授有關新課標的解讀以及新課標引領下的教改建議等相關講座,感觸頗深。崔教授對照舊版本,列舉了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人受益匪淺。下面就結合著之前的大賽課《十六年親前的回憶》,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落實年段教學目標
崔巒教授首先強調了課程標準的重要地位,這是我們進行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一個大的方向,我們應該增強課標意識,根據不同年段的目標展開教學,克服不達標或超標的現(xiàn)象。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屬于第三學段的教學內容。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要繼續(xù)深化詞句教學,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對其做出推斷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對李大釗被捕后即將面臨的遭遇,我們就讓學生大膽推斷,而且要聯(lián)系上下文找出依據,學生根據前文閻振三的描寫,聯(lián)想到李大釗的處境,并由此更能感受到李大釗將生死置之度外,無所畏懼的英雄形象,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再如,第三學段要從段的教學提升到篇的教學,要根據不同的文體特點,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而這也是單元導讀中所提到的“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了解回憶錄這種文體的特點,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要按照時間順序,抓住主要情節(jié)來歸納。探究作者沒寫獄中李大釗受刑的場面,得知回憶錄尊重事實的原則。同時第三學段還要鼓勵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語言,人物角色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也引導學生解讀李大釗的人物形象,感受信念的力量,在品讀文字中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
二、夯實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教學是這次新課標中重點強調的內容之一。作為低學段的教學重點,高學段也要作為重要的教學點處理。新課標要求每節(jié)課都要有十分的寫字時間保障。
第三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繼續(xù)強化學生的寫字姿勢,讓良好的寫字習慣成為自然,而且注重在練筆中練字。《十六年前的回憶》中生字大多為合體字,就要引導學生觀察部件之間的關系,注意壁畫的交叉避讓?!熬恕边@個字字形復雜,書寫有一定難度,所以要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提醒學生易錯的部分,注意書寫的順序,同時點撥學生注意上中下結構的安排。在評價的基礎上,讓學生把下一個字寫得比上一個字有進步。最后的小練筆,也要既關注內容,又要關注書寫的質量,讓學生形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習慣。
三、注重語言文字運用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引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所以語文就是學習語言的課程。新課標中“運用”這個關鍵詞出現(xiàn)了33詞,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因此,崔巒教授指出: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得意,又要引導學生得言。
《十六年前的回憶》的課文很長,我們要學會大膽取舍,“長文短教”,不要面面俱到。所以我們緊扣“回憶錄”這一文本的特點,引領學生歸納概括主要內容。緊扣父親被捕時的場面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效果。(得意)在欣賞語言的同時還要領悟對比寫法。(得言)從文章布局來看,開頭和結尾都得到了4月28日,前后形成照應,引導學生體會這樣寫法的好處,并能在以后的習作中運用。文章為了突出李大釗的英雄形象多次運用了對比這一寫法,為了落實語言文字運用,我們借助了文章的空白處,即李大釗獄中受刑的場面,讓學生展開想象,運用以前學過的人物描寫方法,將敵人與李大釗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進行對比描寫,這樣既落實了對比這一寫法的訓練,又回顧了以前的方法,同時以后為法庭上的父親形成照應,可謂一舉三得。學生既得意也得言。
四、體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要讓我們充分尊重學生,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將課堂變成“學堂”,將課堂還給學生。
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在課堂上沒有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提升,比如資料的出示,應該多讓學生來朗讀展示;讓學生咬文嚼字的基礎上再朗讀;前后照應的好處,也應該讓孩子來體會感受……
崔巒教授的引領如一縷陽光,讓我們豁然開朗,但我們更要在實踐中去落實理念,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受益者……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塔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