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英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不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較強,缺乏實踐性和生活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改善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外,還應該從強化語言藝術和感染藝術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質量。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藝術;語言藝術;感染藝術
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類學校在各類教學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課程,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和學生個人的思想和價值觀培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系,具備良好的知識和科學技術的學生,只有在具備良好的思想意識才能夠引導他們逐漸走向正規(guī),如果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進行約束,那么很可能出現(xiàn)學生被錯誤的價值觀引導,從而誤入歧途。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很多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還是缺乏一些方法,很多學生感覺自己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學習如同被灌輸,所以他們也比較排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因此,如何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門藝術,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者從多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 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藝術分析
語言的藝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教育藝術方式。因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當中,往往語言發(fā)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接觸得最多就是思政教師的語言,所以通過思想政治教學語言的調整,能夠讓學生更進一步地認知思想政治的知識內容,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思政學習過程當中。而對于思想政治教師而言,需要從以下方面提高和優(yōu)化思政教育的語言藝術:
首先,思政教育的語言應該是言之有情的。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論性課程教學,所以往往理論的內容相對比較多,對于很多教師而言,如果僅僅是陳述思政理論,學生未必能夠真正接受,因為很多思政理論都是高度抽象的,教師的語言沒有感情,就會導致學生就無法全面理解這些理論。所以,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當中,就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帶有感情的語言,讓學生真正能夠感受到學習相關思政理論對于自己的積極作用。教師只有運用平易近人的語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思政理論知識本身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從而會關注到思政對于自身的作用。只有動之以情,才能夠讓學生和思政理論相互之間聯(lián)系在一起,真正調動課堂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其次,思政教育的語言應該言之有物。因為思政教育本身也是非常注重理論和實踐相互之間的結合,但是一些思政教師沒有通過充分備課,所以他們在課堂上的生活實例非常少,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容易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如果思政理論沒有和現(xiàn)實的理論結合在一起,那么思政理論本身就可能出現(xiàn)陷入空洞當中的問題。言之有物,主要是講究分析思政理論的過程當中,要和學生的生活、學習實踐相互結合,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思政理論本身是有血有肉的,這樣學生在學習相關的理論過程當中,才不容易造成更多的心理壓力,更好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引起這些學生和思想政治理論之間的共鳴。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藝術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注重感染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能夠在滲透的過程當中逐漸掌握相關的思政理論。對于學生而言,很多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論都比較陌生,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也容易覺得和思政理論之間有隔閡。這個時候思政教師就應該把握這種教育本身的特征,運用各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逐漸掌握這些思政方面的知識。感染主要強調的是一種滲透的方式,逐漸讓學生掌握到相關理論知識,引發(fā)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當中和思政理論之間的共鳴,這樣才能夠帶動出學習者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而思政教育的感染藝術主要包括以下的一些形式:
首先是通過形象進行感染,形象感染主要是讓思政理論具體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的思政理論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具體形象的一些途徑掌握有關的知識。思政知識其實在很多文學類或者藝術類的作品當中都可以看到相關的影子,所以思政教師應該搜集相關的素材,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具體形象當中掌握到思政相關的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觸覺以及感覺等方面的感官對思政知識進行認知,讓學生對相關的思政知識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
其次,可以通過情境進行感染。情境感染主要是依靠思政教師營造一個相對應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逐漸接觸一些相關的知識,以具體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環(huán)境本身就有非常強烈的感染力,有具體和直觀等方面的特征。對于學生而言,只有在具體情境當中掌握相關的思政理論,才能夠相對比較穩(wěn)固。思政教育應該是一種環(huán)境感染教育帶動的教育模式,教師要讓學生在日常自己能夠接觸到情境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才能夠以更加豐富的感染力,調動學生對于思政知識的學習熱情。
3 結束語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科教育,而教師在思政教育過程當中,除了掌握具體的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之外,也應該注重思政教育本身的藝術性,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未來的思政教育而言,只有從思政知識和學科教學的特色出發(fā),充分研究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特點,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得到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上面的教育和引導,從而培養(yǎng)出具備良好三觀的學生。思政教育一定要從感染和語言兩個方面入手,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之間逐漸接受思政理論知識,最終讓學生的思想逐漸趨于積極向上,形成昂揚奮斗的人生態(tài)度,這些對于思政教育而言是發(fā)展的契機也是挑戰(zhàn),需要更多的教師付出努力和積累經(jīng)驗,才能夠推動思政教育不斷地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瑩.審美視域中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6(02).
[2]林姣姣.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語言審美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36).
[3]孔文龍.淺談如何在新形式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修養(yǎng)[J].神州,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