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冬花?都格金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在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能力要求。閱讀能力的高低與否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新課程的背景下,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需要從教師教學方面進行一定的教學改革。本文就新課程理念下怎樣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來進行,除此之外,無其它捷徑可走。那么新課程下怎樣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呢?
一、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要求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提出了一些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的能力,同時需要注重對于閱讀的理解以及對文章中情感的把握。具體的教學要求有以下幾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最主要的要求。閱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的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感覺,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閱讀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能力。新課標指導下的閱讀課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能力。認識能力是學生通過閱讀來認識社會、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小學生處于對這個世界不斷認識的過程中,他們會充滿好奇的看待這個世界,在學習中認識這個世界,小學語文的閱讀課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能力包括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
3.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睍嫌涊d了先進的文明和豐富的知識,學生們需要通過豐富的閱讀來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增加自己的文化內涵,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吸取人類的文化智慧以及優(yōu)秀的文化營養(yǎng)。
4.培養(yǎng)自身崇高的情感。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通常會被里面的文字所感染,尤其是當我們閱讀一些愛國主義文章的時候,就會感到振奮人心的鼓舞。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自身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自己對于祖國文化的熱愛,這也是新課標指導下對于語文閱讀課教學的一個要求。
5.培養(yǎng)自己優(yōu)秀的品質。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接觸到積極向上的精神,在閱讀中培養(yǎng)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優(yōu)秀品質。
二、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閱讀教學質量具有很大的影響。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只有對一件事情充滿興趣,才會主動積極地努力完成它,閱讀課也是這樣。老師在閱讀課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可以在閱讀課堂上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語文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中,由于老師的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使得學生沒有閱讀的積極性,課程的設置不合理也影響了閱讀課的教學質量。在新課標指導下,老師需要進行一些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比如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課堂上設置閱讀障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講故事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些方法對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質量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2、閱讀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
滲透閱讀教學承載著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多項教學目標,所以,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不可能是機械地、獨立地灌輸,只能是自然地滲透。教師要善于精講,善于點撥,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學法,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具體的課文中,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具體感知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時,首先要在教師的示范、帶領與指導下,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知到學習方法是什么,一篇課文的學習是通過運用什么方法來實現的。其次,要通過這一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初步獲得成功。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通過示范和示例的教學去“示法”。第三,要在啟發(fā)誘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蘊含著理解時所遵循的認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去自己嘗試學習,從而逐步明確究竟如何做才合適。
3、加強課外閱讀訓練
首先,應該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來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老師要幫助指導學生選擇讀物,要求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富有時代氣息,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深淺適度,符合學生需求。必然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掌握好度。例如我在嘗試指導三年級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一書時。首先要考慮到的是對于三年級學生所要達到的教學要求及目的,可見這是一個“度”的把握。如果把握不好否則交待給學生的知識會約將越深,失去興趣。所以要掌握好度。
其次, 閱讀指導也應有一定之規(guī)的教學脈絡。我認為各種課型都有一根主線,例如詩歌要把握住它的情感基調;敘述性的作品要掌握它的故事情節(jié);而童話故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就要使學生體會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兒的內心世界。在教學時,我抓住了小女孩劃著火柴的幾次幻想,給學生充分的讀書的時間,并進行互評、指導點撥,促進學生讀書的感情與韻味。通過小女孩幻想到: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感受到她在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是寒冷,到處都是饑餓,沒有快樂,沒有愛的生活 ,使學生產生共鳴同情這個可憐的、善良的小女孩。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使學生越學越愛學。
再次,開展生動的閱讀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健康、良好的情趣,讓學生獲取廣博的知識,不能僅僅滿足于讀書,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讀書活動中反復感受、體會,享受學有所得的歡樂。可以舉行讀書故事會、演說會、朗讀比賽。也可以召開讀書信息發(fā)布會、讀書知識競賽、辦手抄報、舉行讀書筆記展覽等活動。
總之,閱讀教學必須以理解為基礎,以訓練為手段,以應用為歸宿,優(yōu)化其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提高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蘭臻.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海峽科學 ,2009年04期
[2]陳曉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探究[J]新課程導學, 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