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志紅
摘 要:人類一直以前進的姿態(tài)向著文明邁進,知識的爆炸、信息的廣泛傳播、發(fā)明成果的不斷涌現(xiàn),一直在便利著人類的生活。信息技術(sh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信息技術(shù)的應用也滲透到孩子的教育當中。微課程與課堂的完美融合,使教學資源得到了優(yōu)化配置的同時卻也推動了教學的革命。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使得微課堂在課堂教學方面發(fā)揮出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將我國的教學改革提上一個臺階。
關(guān)鍵詞:微課程;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
教育的改革一直都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調(diào)整也一直在進行。微課程是一種在線教學的視頻文件,老師主要運用這個視頻文件來進行學習和培訓,它主要的受益群體是老師與學生。內(nèi)容主要由文字、音樂、畫面構(gòu)成,通過畫面的播放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習。
一、受教群體的分析
當教師在教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與小學一、二年級相比較,三、四年級學的知識相對來說難度有所提高,并且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形成自信心的關(guān)鍵時期,他們還沒有真正形成成熟的思考力,所以,非常需要老師的鼓勵。四年級的小學生對于身邊的事情都充滿好奇心,對于感興趣的事情都有很強的探索欲望,并且有著極強的模仿能力。但同時也應該考慮到正是這群年輕的學習群體,他們身上有活潑好動、容易分散注意力等特點。四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與低段和高段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方向都是不同的,這是考慮到他們這三個層次學習能力不同的特點。通過對受教群體的分析,老師更容易對課堂內(nèi)容的教學有著深層次的把握,從而提高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微課堂資源的開發(fā)
改變師本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和課堂相融合,使老師漸漸退出教學的主體角色。將微課堂資源進行整合開發(fā),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通過某一些特定的教學資源的利用,使文字、圖畫、音頻結(jié)合到制作的PPT當中或者是一個微視頻當中,傳達給學生課程的有效信息。一集微課程大約耗時是五分鐘左右,字數(shù)是在300字左右。通過這樣較為簡短的時間和簡練的文字,使視頻內(nèi)容更加通俗易懂可以接受,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比如,老師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就可以運用微課堂教學的方法。在課前老師提前布置學生到網(wǎng)上觀看桂林山水的視頻或者是了解文字介紹,并且要求學生回答桂林山水的山和水的特點是什么,尋找其他的介紹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在正式上課的時候老師通過PPT來展示,PPT當中可以穿插精彩的視頻。展示桂林山水的視頻大約兩分鐘左右,然后再進行圖片展示并且配一些文字。桂林山水的四大特點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幾張美麗的風景照再配上簡練的文字,如,水的特點:清、靜、綠,山的特點:奇、秀、險。到了課堂上,對于這篇文章的分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總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總結(jié),山水的特點是分述,文章的脈絡是總分總的特點。在課后,也能夠發(fā)揮微課堂的作用。老師可以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作品朗讀布置下去,讓學生通過深情并茂地朗讀來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并把自己的錄音文件上傳和同學老師一起分享。通過這樣的課前與課堂上的配合教學以及課堂下的深入鞏固,把原本單調(diào)的教科書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更能使學生接受理解并且喜愛。教師在利用微課資源的時候還要注意選取恰當?shù)囊c進行展示,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內(nèi)容都能夠制作成微課堂進行教學。
三、微課堂的延伸
語文老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注重字音、字形的教育,而且還要重視教材內(nèi)容的深層次教育。不能把學語文膚淺地認識為學生字,更應當是對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即課文的拓展延伸。比如說《觀潮》這篇文章:農(nóng)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我們來到海寧的鹽官鎮(zhèn),據(jù)說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我們隨著觀潮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學習這種觀潮文化的同時,老師可以擴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比如說為什么會形成錢塘江大潮呢?原因一是由于地球、月球、太陽處在一條直線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原因二是因為錢塘江的江口是喇叭形的,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高一浪;原因三是江浙沿海這一代受季風的影響。通過這樣課外知識的介紹,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提高了,而且也增長了課外知識。微課堂的學習不止在課堂內(nèi),也需要在課堂外。課堂外的學習質(zhì)量,也需要凝練提升。老師可以網(wǎng)絡資源共享平臺來上傳一些資料,比如說精彩的故事分享、美麗的圖片展示、有趣的視頻觀看等方面來建立一個優(yōu)秀的網(wǎng)絡平臺,供學生分享交流。
總之,順應著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微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必然會越來越廣泛。讓微課堂在小學語文中展現(xiàn)出它的魅力,使學生愛上學語文。微課堂是課上與課下相結(jié)合,是老師與學生互相互動,通過這兩種形式的開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會提高,不會把學習語文變成一種負擔。
參考文獻:
[1]沈素泉.小學語文微課,敢問路在何方[J].新教育,2014(20).
[2]龍麗嫦.三問微課,影響微課質(zhì)量的關(guān)鍵因素[J].中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