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平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直是個難點,可是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歸宿,我們只有知難而進,探究方法,才能見成效。幾年的實踐證明,小學生快樂作文教學應側重兩條訓練主線,一是學習積累素材,為寫作準備好素材;二是進行描寫訓練,掌握各種描寫技巧;三是低起點,寬要求,引導學生樂于表達,文通字順。
【關鍵詞】小學生;快樂作文;訓練主線
在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里,作文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小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還真不少。小學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直是個難點,可是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歸宿,我們只有知難而進,探究方法,才能見成效。
一、當前小學生的作文現狀分析
1.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多學生看到作文題目不知從何寫起,遲遲下不了筆,究其原因,就是平時的素材積累少,或者是不知怎樣搜集素材。
2.作文“假、大、空”,不會運用各種寫作技巧。在小學作文中常見的毛病文章短、平淡。這主要是由于學生不會描寫。在孩子們的作文中常見這樣的語句:“我今天很高興”、“我可傷心了”、“我媽生氣了”……直接表達情感的語句。這樣只交待了事情的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二、快樂作文的三條訓練主線
作文的境界就是于閱讀中的含蓄體現,所以基于小學生的作文現狀,我特別側重如下訓練。
(一)學習積累素材
1.傳統(tǒng)教學一直以教師的給為主,給方法,給開頭,給中間,給結尾。我在教學中側重激發(fā),把學生引入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擷取作文的素材,這就是做飯先有米的道理。我拋出的素材起到一個導火索的作用,目的是炸開同學腦中塵封的回憶,所以我精選的素材特別貼近學生生活,每次講完后都讓學生大呼后悔,因為他有相似的素材卻被老師搶先了,這樣的訓練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把書中內容進行不自覺遷移,另外把書當成一個“新的導火索”調動更多的素材。
2.為了提高把握素材的能力,我還側重圍繞主題發(fā)散素材的訓練,常訓練“后悔”“感動”“難忘”“好思想”等融思想教育即做人為一體的素材,這是訓練中心明確的一條捷徑,因為老師已定中心,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把選材的“真、新、獨”“遠、近、現”加以訓練落實,在學習中體會感受。
3.形式多樣,可以穿插在課前,可以落實到作業(yè),也可放到演講活動中……可以是一節(jié)“談話課”,也可是幾分鐘的訓練。
(二)進行描寫訓練
我們像運動員訓練一樣,我們也把描寫單獨成一個個方向。我們進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外貌、環(huán)境等的單獨訓練,就等于訓練好每一塊肌肉,提高寫作能力,針對小學生作文的毛病,每個描寫我都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
1.動作描寫:訓練學生觀察連貫動作寫復雜的句子,讓學生把眼睛這架照相機變成錄像機,由一個死畫面變成連續(xù)的活畫面。例如:小妹妹哭了。這是一個結果,而“小妹妹用手捂著眼睛,咧開大嘴,坐在地上哭了起來”這就成了動作的過程,相比而言過程是流動的畫面,是活靈活現的。
2.語言描寫:側重抓語言描寫提示語位置的變化,另外滲透學生全面觀察的方法,因為一個人在說話時,不僅有語言,而且還有相關的變化,例如動作、神態(tài)、心理、語氣等。
3.神態(tài)描寫:在教學中我們一直用畫臉譜抓住觀察點的方法教學,抓住準確動詞,例如眉頭(皺、緊鎖、湊)而且訓練學生互說“神態(tài)”。
4.心理描寫:我在教學中以一位同學沒寫作業(yè),老師檢查作業(yè)的始末講述了心理描寫側重變化,又以考試發(fā)卷時同學們常寫的語句為例:“我擔心死了”,“我著急死了”講解心理描寫要具體。
5.外貌描寫:注重打開思路,外貌描寫不等于五官,他包含了身材,體態(tài),衣著,打扮……
在教學中我曾進行過這樣的描寫訓練,“小明的媽媽生氣了,小明的奶奶也生氣了。”我讓學生從這兩句話中感受兩位生氣時的表現一樣嗎,最后結論很明顯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告訴學生,寫人,應抓住人物的細微的個性的東西來寫,這時我示范兩段文字:(1)小明的媽媽用手拎過他的書包,往地上使勁一扔,用腳“砰”的一下踢開,一個箭步躥到他的跟前,飛起一腳。(2)小明的奶奶雙手抱肩,緊閉著嘴唇,眉頭緊鎖,用眼角的余光斜斜地盯著小明,好半天才擠出一個字:“滾!”在這樣的對比引導中讓學生感到,如果細心觀察,每個人在生氣時他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是不同的,所以只用“生氣了”一概而論,文章滿足不了作者的閱讀要求,進而指出了同學作文中的毛病側重寫結果而忽略過程,文章的結果是“作者”直接給出的結論,而過程卻是作者在形象描寫之后讓讀者感受,前一個是強加于人的,后一個是間接體會。
以上的描寫訓練應經常進行,訓練目的要具體,不宜過大過空。這樣對比作文中的毛病,直接解決,直接訓練,文章的描寫就會日見功夫,而且日久天長之后,學生也會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三)對學生“低起點,寬要求”,引導學生樂于表達,文通字順
低起點,寬要求就是對小學生作文的內容要求不要過高,健康,有趣,無害即可。初學作文的學生走不穩(wěn)當,腳印歪歪扭扭是正常的,這時,如果對他們的要求過高過嚴,一則事實上達不到,二則學生易產生畏難情緒,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主要是讓學生入門、認路,是“描紅”。這時的學生作文,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覺得“不怎么樣”,“沒多大意思”是正常的,小學生作文能由無變?yōu)橛?,就是一個飛躍,就是一個進步。這時,教師應當充分肯定他們的首創(chuàng)精神,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保護他們的作文積極性,并因勢利導,盡早使學生的作文由無序變有序,而切不可恨鐵不成鋼,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使教學雙方都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當然,“寬要求”并不是一味地對學生放任自流。根據作文內容的要求,學生如果能寫出有一定意義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大可不必難為學生,只要內容健康,學生又覺得有趣、愿寫,就可以讓他們寫。培養(yǎng)興趣最重要,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所謂的文通字順就是說,初學階段,一定要讓學生的自由度大一些,這對培養(yǎng)作文能力是很有益的。在對作文內容要求的同時,可以對學生表達基本功的要求嚴一些,以使小學生作文中的用詞不當、語句不通、錯別字多等毛病得到盡早解決。
幾年的快樂作文教學嘗試,我漸漸悟出,在教學中發(fā)現小學作文特別是中低年級入門時,應側重抓兩條線:一是文章素材的積累與調動,二是側重文章的描寫訓練。如果每位教師堅持抓住兩條訓練主線,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定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