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華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07.136
摘 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已成為當前創(chuàng)新教育及信息技術教育普及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應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人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 信息技術 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3(a)-0136-02
時代在發(fā)展,文明在進步。21世紀是信息技術高度發(fā)展的時代,計算機正日益廣泛地應用在世界的各個領域。正因為如此,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已成為時代對少年兒童的迫切要求。所以,上至大城市,下至農(nóng)村的各處小學,幾乎都開設了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那么如何上好這門課就成了擺在各位專職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幾點淺顯的看法。
1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實踐分析
1.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應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同時要充分與小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因此,在教學中進行錄像播放、插入幻燈片課件等方式,使學生更容易接收知識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自身的知識基礎不同,不同年齡的學生接受能力不同,更重要的是性格特點也對其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就必須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適應不同年齡的學生,而且要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意識。
1.2 發(fā)展學生思維
(1)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點,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的特點與小學生認識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是學生認知過程中計劃實施措施:一對矛盾。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審題,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研究方面,運用多媒體課件,我想一方面可以通過變色、閃爍等手段突出重點。
(2)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突出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及表現(xiàn)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 加強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
在中心學校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為了更好地開展今后的工作,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研討展示課活動。展示學科有:語文、數(shù)學、英語、音樂、美術、科學等。展示課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1)所有教師都能結合該學科特點,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驅動學生的學習活動。(2)所有上課教師都能綜合應用動畫、影像、圖像、圖形、聲音、文本等多種媒體素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多角度地將大量教學信息快速地傳遞給學生,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1 健全了制度,加強管理
(1)強化領導,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學校信息技術教育領導小組,起草了計劃,制定了制度,將遠程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了學校日??荚u,作為教師評優(yōu)、晉升的首要條件,將用強有力的制度作為保障,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2)落實了信息技術教育課,由培訓教師承擔。按標準設置了課程,開足了課程,開齊了課時。高效利用了遠程教育的設備資源與信息資源。
(3)積極開展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活動。將對其他教師下達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課時標準,督促其積極的投身于活動中去。對信息技術各工作的開展情況,學校定期不定期進行了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確保了工作正常運行。
2.2 搞好了師訓,加強了研究
(1)該期由信息技術教研組牽頭,信息技術管理員負責組織,語文、數(shù)學、綜合三個教研組,逐周組織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
(2)加強研究,搞好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學校將按照教師的特長及學科特點,青年教師每學期下達4節(jié),中老年教師每學期2節(jié)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作為硬性指標,與平時的日常考核、期末評優(yōu)掛鉤,實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一票否決制。不達標者期末、年終考核為不合格教師。用強有力的制度,督促了教師自覺的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
(3)定期開展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觀摩與研討活動。積極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位教師每周學習依次計算機基礎知識,一月進行一次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討,一學期撰寫一篇專題論文。以期全面推動該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整體水平的提高。
(4)加強了信息技術教研組建設,健全制度,搞好實踐,加強研究。積極參加區(qū)、市的各級業(yè)務培訓,切實抓好技術服務骨干力量的培訓,充分發(fā)揮好資源建設、學科整合、信息管理的作用,為該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提供強有力的資源支撐與技術保障。
總之,該學期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不足仍較多。將繼續(xù)努力,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把這一塊工作做得更好。
3 構建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方式
基于目前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認識和理解,就目前教學內容來說,學校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具體操作中將研究切口落在“探究性”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突出了針對教學過程中教學環(huán)境、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四個主變量形成的教學程序和結構的設計。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習內容立足于教學內容,以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作為生長點,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開展對學科問題的深入探討。
4 結語
在計算機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在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教學的口號日漸響亮的今天,教師應該也必須掌握將信息技術與課程事例的技能。總之,小學計算機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所以就不能用單純的讓學生接受知識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同時,也為了能做好教學工作,就必須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適應這門新興的課程。
參考文獻
[1] 卞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模式及表現(xiàn)形式[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219.
[2] 王靜,李葆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中國電化教育,2000(8):25-28.
[3] 吳亞光,張珊.淺談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學科的有效整合[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5).
[4] 肖剛.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性研究[J].軟件導刊,2011,10(7):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