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倫別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吹竭@樣一種現象,有的同學喜歡看一些歷史書籍,在平時的說話和作文練習中也常常引用歷史典故,但在歷史課上卻無精打采,考試成績也不甚理想。問其原因,同學回答:“歷史書籍故事生動、豐滿。而老師照本講授歷史課,就像抽掉了血肉,只剩骨架的骷髏,實在調不起興趣?!比绾胃倪M歷史教學,使枯燥的教學生動有趣,并使學生想學、愛學、學的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若學生對學習歷史有興趣,喜歡歷史學科,會主動學習歷史,教師的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新課程改革要求:全面發(fā)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通過歷史學習,學生能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這一新的要求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改變教學方式,拋棄以往呆板的填鴨式教學,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采取措施,變學生被動接受式學習方法為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方法和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好的關鍵是好學,因此,歷史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對于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只有當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培養(yǎng)其歷史能力,促進歷史的研究性學習的深入發(fā)展。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學習歷史并不是單純記住時間、人物和事件經過就可以,必須學會發(fā)現現象的本質、由現象而學會歸納歷史規(guī)律,這才是真正會學歷史。人們對同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有引導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才能引發(fā)其智慧火花,這個目的實現的最佳途徑就是發(fā)動學生進行討論。討論是能非常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形成學生獨特見解和觀點的方法,如提出“是不是華盛頓拯救了美國?”“你如果是譚嗣同會不會逃走?”等論題,鼓勵學生進行討論的同時,一定要給學生指明學習方式和方法、技巧。
其次以廣博學識,旁征博引激發(fā)興趣。要使學生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必須使學生佩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這就要求教師精通業(yè)務、博覽群書。教師的知識面要廣,以知發(fā)趣,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在教學中我常常采用“輕松一刻”、“課堂小辯論”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時在講課中適當插進一些與歷史有關的傳說、笑話故事,有時就針對某些歷史問題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課堂小辯論,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可以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讓他們用更全面的眼光來分析歷史問題,并且在小組合作中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研究性學習能力。
二、以人文精神為導向
以人文精神為導向,就是要在歷史教育中更多的關注健全學生人格,幫助學生進行對人的價值、人的生存意義的思考,進而幫助他們理解和把握自身的命運。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先人在為民族團結統一、國家獨立富強和社會繁榮進步的斗爭中,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業(yè)績。我們可以看到無數富有個性的歷史杰出人物,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勵精圖治、乾隆帝的風流儒雅;輔國大臣中商鞅的銳意變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魏征的忠貞勸諫;愛國將領中衛(wèi)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飛的精忠、史可法的氣節(jié);歷代詩人中屈原的詠嘆、李白的浪漫、陸游的憂思,等等。
穿越古今,他們的聲音仿佛仍在長空中回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等。古人這些事例、素材,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生動,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與時代潮流相結合
古人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痹跉v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將歷史知識與時代潮流相結合,揭示歷史與現實的聯系,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關注社會現實,培育學生健康的時代精神。
與時代潮流相結合,要求教師在正常的歷史課堂教學、教法教學中,精心選擇材料,拓展延伸,來積極引導學生引申思考。例如,在給學生講授中國的四大發(fā)明特別是火藥的發(fā)明時,我對學生講:火藥的發(fā)明并不是古人有目的地研制的,而是古人在煉制丹藥的過程中意外的發(fā)現??v觀中國歷史,火藥發(fā)明后,雖曾被當作作戰(zhàn)武器使用過,但更多的是被中國人用來做喜慶或祛邪的爆竹??墒牵敾鹚巶鞯綒W洲,它便成了歐洲新興資產階級手中銳利的武器。不儀把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炸得粉碎,而且憑借其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們東方大國的大門,從我國掠走了大量的財富和困土。中英《南京條約》、中日《馬關條約》、特別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給八國聯軍的戰(zhàn)爭賠款,連本帶息共計約白銀10億兩,相當于當時清政府年財政收入的l2倍,也就是當時我國民眾人均賠款2兩多白銀。中俄《璦琿條約》沙皇俄國割去我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O多萬平方千米,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千米,共計10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發(fā)明火藥,我們驚喜驕傲。但我們固守不前,不去學習別人的先進技術,落后挨打受屈辱。所以現在我們國家發(fā)展經濟,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學習世界各國一切先進技術來發(fā)展我們自己。只有我們人人自強不息、奮發(fā)努力,才能民強國富,我們的國家才能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四、以學生參與為形式
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fā)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如開展歷史競賽、進行歷史觀點辯論等,都能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能力并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