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西
摘要:小學美術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及藝術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在新課標要求下,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增強,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以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方式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本文就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實踐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運用與實踐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307-02前言:互動教學模式在當前各科的教學中都受到了一定的重視,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對學生單向灌輸知識的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運用互動教學模式,使其與教師產生精神共鳴,更加積極的投入到美術知識學習中。
1.互動教學模式概述
互動教學模式,主要強調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行為,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1]。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采取知識單向傳輸的方式,學生無法表達自身想法,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也難以充分掌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以及思維能力的發(fā)揮,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而互動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與教師、其他同學之間的互動中,獲得美術課程學習興趣的提升,并為學生提供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同時,學生在互動中獲得教師的積極評價,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提升,與教師產生精神共鳴,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2.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現(xiàn)狀
目前,很多小學美術教師在教育事業(yè)深入該的影響下,已經意識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積極運用互動教學模式,但是在其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眾多的問題。
首先,小學美術教師對互動教學模式并未透徹理解[2]。例如一些教師認為,互動教學模式,就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加入師生討論,便算實現(xiàn)了互動教學,概念理解較為狹隘,互動教學模式效果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其次,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多流于形式。例如一些教師雖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了互動教學模式,但是在互動中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在互動過程中,僅提出幾個問題,提供少量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導致互動教學模式流于形式。最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還存在缺乏生生互動的情況。一些教師雖然注重互動教學,并設計了豐富的互動教學活動,但是多為師生之間互動,忽略了生生之間的互動,不利于學生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實踐方法
3.1以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和諧學習環(huán)境。師生互動有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對小學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獲得與教師平等的地位,從而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興趣愛好,設置有效的師生互動活動,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畫"豬"的簡筆畫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與學生互動的問題,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教學時,先提出問題,詢問學生印象中的"豬"是什么樣子的。一些學生會回答"胖胖的樣子",一些學生會回答"有大大的鼻子和耳朵",還有一些學生會回答"像豬八戒一樣"。這時教師再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現(xiàn)"豬"的不同形象,最后向學生展示"豬"的簡筆畫形象,再次詢問學生是否覺得這一形象可愛,大部分學生會覺得很可愛。教師便提出教學生學習"豬"的簡筆畫畫法,對于喜歡別的動物的學生,在課后教師會提供其喜歡的簡筆畫圖片,以供學生自由練習,學生便能夠欣然接受,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這一互動過程中,教師實現(xiàn)了對學生的進一步了解,并適當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學生也在互動中得到了小學美術課程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在得到學習欲望的滿足后,對教師更加信任,一定程度上也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培養(yǎng),為其創(chuàng)建了和諧、平等、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
3.2以生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僅依靠師生之間的互動,難以滿足互動教學模式要求[3]。因而,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深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在學習"人物"繪畫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我的同桌"為主題,一邊對同桌的形象進行觀察,一邊在紙上嘗試畫出同桌的樣子,并在繪畫完成后,請同桌對自己的畫作進行點評。評價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在以往的學生作品評價中,教師為主要的評價人員,評價中多為注重對學生不足之處的點評,且專業(yè)性較強,學生對點評結果無法充分理解。而學生之間的互動點評中,由于對同桌的了解和熟悉,學生能夠沒有負擔的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直接表明作品中的優(yōu)點,與對方溝通自己的見解,從而實現(xiàn)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獲得學習效果的增強。
同時,教師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互動,小組中同時包含思維較快與較慢的學生,使學生之間能夠互補學習,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實現(xiàn)其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例如組織學生開展"給小動物設計房子"、"給衣服設計圖案"等小組合作活動,使學生在溝通合作過程中,得到智力的深入開發(fā),獲得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提升。
4.結論
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實踐,不僅僅是小學美術教學發(fā)展的要求,同時也是當前小學生美術學習的重要需求。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運用互動教學模式,實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從而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主動性,使其審美意識及藝術素養(yǎng)得到顯著提升。
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8(8):51-52
[2]劉敏.互動式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8(8):158-159
[3]朱亦健.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方式的探討與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4(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