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爭輝
摘要:在現(xiàn)實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以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二者相結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增加了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為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素質提高提供了便利,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給語文新課程教學帶來了勃勃的生機。本文從多方面對多媒體課件教學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整合進行了研究,以供中學語文教師們參考,有利于促進中學語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中學語文;優(yōu)勢及作用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51-021.合理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世界有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的名言高度凝練的概括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他們勤奮學習的無窮動力,是引導他們跨入知識殿堂的力量源泉。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會有學習的信心和毅力,才能主動與老師一道去深入理解課文的內涵,去探索語文學習的奧妙,去感悟下筆如有神的快樂,去體驗獲得成功的欣喜。實踐證明: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可以最大限度的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快樂中獲得新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傳統(tǒng)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即教師將自知的知識、經(jīng)驗、技能,憑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學參考書、一支粉筆、一張嘴,傳授給學生。由于其課堂容量小,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所得并不多。年復一年,形式照舊,枯燥單一,學生往往產(chǎn)生厭倦情緒,這自然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多媒體的出現(xiàn),給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乏術的語文教育者帶來了福音,給了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將新的生命力。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指以計算機為中心,利用計算機編程語言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多種教育教學信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輔助教學的人機交互功能很強的教學軟件。多媒體教學憑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穎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圖、文、音并茂,形象生動,色彩逼真,可以對人的視覺、聽覺、甚至心理觸覺產(chǎn)生全方位的綜合刺激,適合學生的接受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強教學效果,這是一個口才絕佳的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例如,我在教《沁園春雪》時,課前三分鐘展示有關雪的風景圖片,很快就把學生們的積極信調動起來了,為后面的教學作好了鋪墊。
2.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情境,用圖像來顯示場景,用文字來詮釋意境。這些方法在一般傳統(tǒng)教學中可以局部采用,不易有機結合在一起,多媒體教學則聲像文相結合,打破教室四十分鐘的時空限制。貫通古今中外,跨越上下數(shù)千年,溝通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動靜與虛實相結合,聯(lián)想與想象爭生輝,創(chuàng)設了一個嶄新的語文教學審美時空。例如,在努力把握課文內容的精髓基礎上,可以選擇最能為內容服務的背景音樂,放入最恰當?shù)牡胤?,從而達到較好的課堂效果。如以清新明快的音樂來教授《星星變奏曲》;用充滿神秘色彩的古樂曲配合人教版八年級《詩五首》的有關詩句;用古樸凝重的古箏獨奏曲引出人教版九年級《詞五首》中的有關文段;用歡快的樂曲插入魯迅的《故鄉(xiāng)》的高潮部分。優(yōu)美的各具風格的音樂使驚喜、陶醉、亢奮,直至主導他們的情感。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
3.多媒體教學引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這是多媒體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直接體現(xiàn),它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可以對學世界進行洗禮,完成感染——打動——共鳴的情感歷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不同情態(tài)的春花圖片,并配以輕柔舒緩的樂曲,引導學生感受春的情韻,進而回憶品味自己以往有關荷花的所見所聞所感,完成第一個層次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層面:如果在一晴朗的初春,看到的春草會是什么樣子呢?再進一步拓展:結合作者當時的心情和處境,那又會是什么樣子呢?如此層層聯(lián)想與想象,就超越了眼前、生活和作品的界限,達到不借說教而自知自覺的境界。在這里多媒體提供了引發(fā)想象的觸點,提供了想象的方向,避免了盲目和無限發(fā)散性。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又加強了情感教育,提高了教學效果。
4.運用多媒體擴充教學容量、強化教學信息
多媒體教學通過聲像向學生頭腦輸入鮮明生動的立體表象,由此傳遞的情思信息、語言信息清晰,形象具體,學生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并保持廣泛的興奮點,大容量、高密度、強化性,多渠道的信息顯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如《項鏈》一文"精巧的藝術構思、鮮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會意義"這三個教學目標可在一堂課中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并使人回味無窮。同時它還可以把那些大容量的信息,諸如時代背景、作家作品介紹以及其他相關材料,準確、及時、穩(wěn)定的傳達給學生。例如,我在引導初三學生復習"名著導讀"時,利用事先準備好的課件,讓學生接觸大量的有關名著的作家信息,使這節(jié)課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