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賈利敏
摘 要:螺旋傳動的應用形式是機械基礎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本文主要從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流程三個方面就如何進行螺旋傳動的應用形式教學設計做了分析闡述。
關鍵詞:螺旋傳動的應用形式 教學策略 教學流程
無論是簡單還是復雜的機械,其運動的傳遞都是由各種各樣的機構來完成的。螺旋傳動是機械行業(yè)中最常見的傳動方式之一。“螺旋傳動的應用形式”選自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機械基礎》第四版。該課程是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專業(yè)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它讓學生聯(lián)系實踐進行理論學習,讓學生掌握機械基礎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機械分析能力,為這些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程提供一個專業(yè)基礎知識平臺。而第二章《螺旋傳動》更是后續(xù)的蝸桿傳動和齒輪傳動的前提和基礎,特別是第四節(jié)要求掌握的螺旋傳動旋向的判定,更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后面多種傳動方向判定的基礎。本次課程屬于承上啟下的內容,對生產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是重要章節(jié)之一。
一、學情分析
要上好一堂課,不僅要備好教材,更要備好學生。教師只有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和心理特征分析和掌握,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技校學生普遍基礎弱,但發(fā)散思維靈敏,喜好新鮮事物。結合以上分析,制訂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表。
根據(jù)教學目標任務和學生的具體特點,確定了本次課程的教學重難點。由于普通螺旋傳動廣泛應用于各行各類的機械中,對生產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把普通螺旋傳動的分類作為重點內容;而要掌握普通螺旋傳動旋進方向的分析,需要學生對相關知識比較熟悉,對初中起點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這部分知識點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
通過實物觀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探究分析—歸納總結—實踐應用等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做中學,學中教”的教學原則。具體采用任務教學驅動法、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2.學習方法
采用帶著問題去學習—積極思考—參與討論—構建新知—總結應用的步驟。具體采用分組討論法。
三、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將課堂教學過程分為“新課導入—創(chuàng)設探究氛圍,協(xié)作交流—進行思維碰撞,探索研究—積極突破難關,精彩展示—知識內化拓展,歸納總結—建立整體框架”的過程,整個過程注重體現(xiàn)“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課前要求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完成自學任務單,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1.新課導入
通過提問大自然中螺旋傳動現(xiàn)象有哪些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豐富學生對現(xiàn)實生產、生活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
2.協(xié)作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據(jù)自主學習任務單,進行協(xié)作交流。教師結合圖片帶領學生了解螺旋傳動的組成。為每個小組發(fā)一個螺旋傳動模型,引導學生根據(jù)定義動手找出螺旋傳動,并通過動畫演示詮釋螺旋傳動概念,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直觀認識。聲、像、文、圖并茂的教學信息,增強了教學的藝術效果,加深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通過動畫演示不同類型的螺旋傳動,觀察各類型螺旋傳動的特點并加以比較,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螺旋傳動的分類。通過觀察—比較—歸納,使學生能夠對螺旋傳動形成一定的理性認識。
3.探索研究
普通螺旋傳動旋進方向分析既是本次課程的重點也是難點,可以采取演示法和講解法相結合,教師啟發(fā)引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分析每種類型的普通螺旋傳動旋進方向中的一種,總結出結論后,讓學生嘗試其余實例的分析,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并予以肯定,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4.精彩展示
為了增強學生對普通螺旋傳動的深層次認識和動手能力,指導學生得出規(guī)律:右旋螺紋用右手,左旋螺紋用左手,手握空拳,四指指向與螺桿(螺母)回轉方向相同,大拇指豎直,則大拇指所指的相反方向即為從動件螺母(螺桿)的移動方向。教師針對每小組的表現(xiàn)予以點評,使學生在制作展示過程中,既能掌握普通螺旋傳動的類型,突出了重點;也明確了各類型普通螺旋傳動的運動特點,突破了難點;使抽象的理論從實踐中獲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環(huán)節(jié)除了注重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動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歸納總結
知識的歸納總結最好是框架式結構,有了框架后,任你添磚加瓦。指定一位本次課上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教師予以適當補充和完善,幫助學生建立清晰明確的知識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