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索
[摘要]合理打造師生互動課堂,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將有利于提高高中語文課的教學質量,促進高中生的語文學習意識,提升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實踐的基礎上,探析師生互動合作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師生互動合作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240015
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局限性強,并不能真正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若能在語文課堂中合理導入互動、合作式教學模式,則可以更有效地實現理想中的高效課堂。眾所周知,師生互動,合作學習,這是最常見,也最具實效性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它可以有效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往來,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效率和意識,從而讓學生在參與和操作的過程中漸漸提升自身的能力,并塑造出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但是,如何打造出行之有效的師生互動、合作學習課堂,這卻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打造互動平臺,奠定合作課堂基礎
打造互動平臺,奠定合作學習基礎,這是實現課堂目標要求的重要前提。所以在開展教學期間,我們首先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思想,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做到課堂教學中的民主、平等。在具體操作方法上,以蘇教版高中語文《勸學》為例,我在教學之前,先是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學習的意義?當然,這個問題的開放性很強,不同的學生個體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有的學生說是為了證明自己,有的學生說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也有的學生說為了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當然,不論學生如何回答,方向總是積極向上的。而在這個基礎上我又點出了我對“學習的意義”的看法,并在闡述的過程中間接融入《勸學》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可以對新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當我闡述完畢之后,我又繼續(xù)說:“學習是一個擁有特殊意義,且自古便被人視為高尚的行為,那么古人是如何理解‘學習的呢?”隨后,翻開教材,帶領學生進入《勸學》的世界。有趣的是,《勸學》一課也提出了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而“學”和“教”之間存在著天然的互動行為,所以在這節(jié)課中,我鼓勵學生按照《勸學》一文中指出的方法進行學習,而我也圍繞相同的思想態(tài)度進行教學,從而讓《勸學》的思想真正地貫徹在課堂中,讓學生在與我的互動中把握知識。
二、多向提問引導,實現課堂合作
如果說打造互動平臺的目的是為了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點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多向提問則是實現課堂互動,提高學生合作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在此期間,我們可以將全體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然后在課堂中以搶答的形式提出問題,并鼓勵小組內部合作探究,最后派選代表指出問題的答案,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勸學》期間,我首先提出問題: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期間,作者利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哪些問題?作者利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作者的意圖是什么?這三個問題中,前兩個相對簡單,在熟悉了課文之后,學生可以很快尋出確切的答案。但是,第三個問題的開放性和延伸性則很強,所以不同的學習小組往往會給出不同的答案。而根據每個小組提交的答案,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開展辯論活動,從而讓課堂互動進入到高潮中。當然,互動、合作在形式上無需拘泥于某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也可以鼓勵學生向我們提出問題,這樣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學生,而且還能間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意識。特別是在融入了競爭機制之后,每個小組都可以極盡全力地挖掘課文中的疑點,這比我們單方向地向學生提問來講更具意義。
三、任務驅動并行,互動引導合作
在傳統(tǒng)合作學習中,我們往往把合作學習理解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但我認為,建立在師生互動基礎上的合作學習也可以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在這期間,教師既擔任授課人,也擔任“合作伙伴”,這樣不但可以更好地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聯系,并且還能讓語文課堂變得與眾不同。例如《勸學》一課,在學生向我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導入了任務驅動模式,鼓勵合作小組探究課文,尋找問題,然后再在向我提問的基礎上進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尋找問題的最終答案。例如:分析“南方蒙鳩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蘭槐之根漸之滫”等五個比喻的精髓和妙處,以及作者如此撰述的意圖等。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聯系到當前的學習生活,由此讓學生在理解作者意圖的同時明白環(huán)境對于學習的影響。另外,《勸學》中還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所以我們不妨要求學生整理有關比喻的段落,然后圍繞課文內容及其中心思想分析文中的比喻的精髓所在,并挖掘它的意圖,由此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完善的知識框架。當然,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Moodle平臺進一步打造語文互動平臺,并圍繞語文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讓合作小組在平臺上展開競爭,而我們則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充當裁判和評委,在評價的同時進行點撥,由此讓活動更加正規(guī)。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