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斌
【關鍵詞】 英語教學;師生合作;問題策
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8—0082—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也日漸提上了議事日程,而且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的決定》中對合作學習做出了明確指示,《決定》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雖然說實施合作學習是眾望所歸,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師生合作學習依然存在很多問題,而且影響著師生合作學習的深入。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師生合作學習的現狀和問題
課堂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各種角色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師生的相互作用最為典型。有合作才能交流,師生互動的本質在于“交互”,英語教學的關鍵也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英語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合作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互動模式單一。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在現在的英語教學中,雖然合作學習在積極的倡導和實行,但是這一比重很少,絕大多數依然是教師占主導,學生并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依然是“滿堂灌”,“控制——服從”是中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和學生的主要行為模式,相互切磋型的互動較少。同時,即使實行合作學習,一些班級也存在著互動模式單一的現象,很多情況下都是教師發(fā)起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極少,低效和無效的師生互動仍居多數。
2. 對象存在差異性。在很多學校,學習成績是衡量學生學習好壞的主要標準,很多教師對好學生是關愛有加,提問好學生的次數也相對多一點,而成績差的學生獲得互動的機會則較少。在互動的內容上也存在差異性,好學生的問題相對較難,得到的評價也較為全面,而對于成績差的學生,教師的提問也相對簡單,評價也是一概而論,做出的評價也很簡單,甚至在出現互動障礙時,教師也缺乏耐心,很少給成績差的學生較多的思考時間和表達機會,轉而選擇其他同學。盡管教師的這種做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但是缺乏公平性,久而久之,成績差的學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利。
3. 缺乏非言語行為互動。許多教師都認為課堂的主要目的是傳授知識,這樣就會導致在課堂中忽視非語言行為。所謂的非語言行為是指在課堂情境下,教師和學生表現出的無聲的靜姿(如眼神和面部表情),無聲的動姿(如手勢語和體態(tài)語),有聲的輔助言語和類言語(如聲調、音質、音量、語速、節(jié)奏,以及哭、笑、嘆息、咳嗽等)無固定意義的發(fā)生?,F在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非語言行為的重要性,但是卻做不到正確使用非語言行為,這就導致出現了一些消極的影響。同時,教師常常忽略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的非言語行為傳遞的信息,從而錯失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機會。
二、英語教學中實施師生合作互動學習的有效途徑
1. 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民主和平等的。在課堂中,如果想能夠實行有效的師生合作學習,就必須保證師生之間的民主和平等,這種平等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認知上的平等,另外一個就是情感上的平等。對于教師而言,所有的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學生,而要幫助學生發(fā)現和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2. 運用恰當的非言語行為。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會正確地使用非言語行為,合理運用表情語言,加強師生之間的表情交流,這樣會讓學生盡快地融入到學習中去,并提高教學效率,反之不恰當的運用非語言行為則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同時,教師還應該合理使用手勢語,手勢語可以對言語進行補充,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
3. 創(chuàng)造合理的教學情境。俗話說環(huán)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成長,課堂環(huán)境也是一樣。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而不良的教學情境則會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所以,教師在進行師生合作學習時應該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更多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興趣,選擇合適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演示和合作。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總之,目前英語課堂的師生合作學習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教師對這方面的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促成師生的共同成長,對于外語教學來說也是一樣的,有效的師生合作互動不僅能幫助教師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而且更有利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