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的詞匯學習在英語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詞匯是信息的載體,沒有詞匯我們將無法傳遞信息,因此在語言的學習中,詞匯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有很多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還不錯,但是有時由于詞匯量不夠,卻不能很好地與人溝通。這樣的學生在詞匯學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效果不佳,因此,對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一篇清華大學教授吳霞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薔合作期刊的研究設計為出發(fā)點,從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角度闡述與該論文相關的研究方法、數(shù)據收集、數(shù)據效度與信度,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為:從實踐出發(fā)來研究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詞匯學習策略的運用情況,能夠很好的把馬克思的科學方法論與英語詞匯策略的學習相結合。
【關鍵詞】詞匯;學習策略;實踐為基礎;評述
一、選擇依據
實踐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是認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對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和總結,通過實踐檢驗理論和發(fā)展理論,是社會科學研究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本文就是基于所選期刊的研究方法調查問卷及測試全部來源于實踐中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大二學生的測試而得到的,因此,用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中的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來評述本期刊,對探索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詞匯學習策略使用情況及提高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詞匯學習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意義
近二十年來,國內外有不少有關詞匯策略方面的研究,但是有關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來研究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不多,而本篇論文正是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一個令人滿意的研究問題必須滿足3個條件:有價值、有新意、有可行性(文秋芳,2008),而本篇論文基木上滿足了這三個條件,由此可見,本篇論文的選題恰當,而且這項研究有價值也具有可行性。
三、研究問題
此篇論文通過實證研究論述了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詞匯學習策略,闡述了詞匯策略的運用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意義,認為在記憶單詞時,運用詞匯學習策略有利于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研究問題:
1、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記憶單詞時通常運用什么方法?
2、好學生與差學生的學習策略有何區(qū)別?
3、運用詞匯學習策略是否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原文主要是圍繞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策略使用情況,因此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三個研究問題,且這三個研究問題都有應用價值,其研究結果一定程度地對英語詞匯學習有啟發(fā)作用,作者還可以結合英語專業(yè)學生策略的運用來研究,這樣的分析更有權威性。
四、數(shù)據收集
原文的數(shù)據收集有一定的實踐基礎,作者選400名北京師范大學非英語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同時他們來自全國不同的省市,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并且他們也考慮到了受中學教師教的學習詞匯方法的影響,特意的選了大二學生,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基本確定。作者這樣做避免了地域及學習背景的影響。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后續(xù)研究者學習。
五、研究方法
原文采用了問卷調查及測試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原則上是以實踐為基礎的,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弊髡咄ㄟ^大量的實踐來驗證相關的理論,其數(shù)據的來源更具有說服力。
1、問卷調查
問卷的設計主要參考了OMalley和Chamot的學習策略分類方法,它主要包括學生關于詞匯學習的觀點和策略,原作者在設計調查問卷時,不是隨意編造策略問卷表格,而是使用了權威的學習策略分類方法,策略的分法細致入微,對被測者來說甚是公平。因此,問卷調查設計合理,值得我們借鑒。
2、測試詞匯知識
詞匯知識包括量和質兩個方面,原作者從詞匯量的測試及詞匯質的測試兩方面來對被測者進行測試,并且參考了眾多語言學家對有關掌握一個詞應做到那些的觀點:第一是一個人所能認識的單詞即詞匯量,第二則為詞匯知識的質的內涵,它表明對一個詞掌握的程度,來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大二本科生進行測試。
(1)詞匯量測試
詞匯量測試采用Nation的3000詞匯量水平測試和Goulden等人的詞匯測試共8昨英語單詞,對每一單詞可給出一個同義詞或與其對等的中文意思。
(2)詞匯知識的質的測試
根據詞匯知識質的含義,原作者設計了六道練習題來測試被試詞匯知識的質。練習I測試10個單詞的多種意義;練習II包括20個分別屬于正式,非正式,英式,美式英語的單詞,用來測試被試是否了解這些詞使用時的限制;練習III測試10個單詞和他們的衍生詞;練習IV測試5個動詞的句法特征;練習V測試被試對一些詞語義特征的了解;練習VI測試被試對與某些詞相關聯(lián)的詞的掌握程度。當然,涉及到詞匯知識質的問題時,原文主要指對那些復用式詞匯的質的掌握程度,因此練習中所有的詞都是國家教委教學大綱列作初級和中級水平的詞。
六、數(shù)據效度和信度
為檢查調查問卷和測試題的信度和效度,原作者首先在北師大作了一個小規(guī)模的試驗研究,在對調查問卷和測試題做出適當修改后再完成整個測試工作,問卷和測試均采用無記名方式。原作者最終共得202份有效調查問卷和測試結果。通過計算得到了用來表征中國學生使用詞匯策略基本情形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偏差,例如統(tǒng)計結果表明學生并不普遍接受死記硬背的觀點,而認知策略中具體的死記硬背策略,卻仍然被廣泛運用。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一方面多數(shù)學生接受了詞匯學習不能靠死記硬背的觀點,另一方面他們事實上還在無意識地運用策略。也就是說,這些學生已經開始改變機械地背單詞的傳統(tǒng)觀念,但尚未完全形成取代它的其他策略。因此幫助他們形成并運用其它學習策略顯得很有必要。最后用T檢驗比較了“好”學生與“差”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
總之,原作者的研究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他們對數(shù)據的研究都采用了權威的測試等級表格,同時作者問卷調查結果與實際學生水平有一致性,作者通過測試也測出了想要測試的信息,同時給讀者一定的信服力。因此,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而此篇期刊正是在以實踐為基礎,來研究理論性的問題,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七、結論
理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夠指導實踐,回答實踐中提出的種種問題。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程度?!北疚木头怯⒄Z專業(yè)本科學生詞匯學習策略使用情況為研究問題,用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中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作為指導,更有利于對詞匯策略的運用做出客觀的分析。通過這種分析,也可以為今后對詞匯策略的研究者在用馬克思的方法論來研究期刊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但該文本只涉及研究方法論實證研究部分,其信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希望研究者擴大研究范圍,結合核心期刊和碩士論文解析更多的研究方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 俞洪亮, 周維杰. 研究方法與論文與作[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2] 文秋芳. 英語學習策略[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
[3] 吳 霞, 王 薔. 非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詞匯學習策略[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8(1):53.
【作者簡介】
李紅娟(1989—),女,漢族,河北邯鄲人,廣西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