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霞
摘 要: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在每堂課上都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得快樂、學出意義,是新課程改革中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從新的視角來重新發(fā)現學生,尊重學生的發(fā)展,以學生為本的開展課堂教學。
關鍵詞:美術教學;效率;提高;興趣
深入了解學生實際,為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組織備課。將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教材是《課程標準》有具體體現,是老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教材上的知識是靜態(tài)的,它只是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講得十分詳盡,學生看到的往往是思維的結果,而不是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活動的過程。
《比賽跑》這一課,課本上有學生畫的作品,但是它沒有具體的作畫步驟,作為成人,有的也大都臨摹有偏差,更何況一年級的孩子。所以在教學設計應用中,多媒體的運用大大的改善了這一點。通過步驟分開演示,直觀的弱化難點。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就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本課的PPT中,人物動態(tài)的線段我是分解的,當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教學設計的預期效果中。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
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是保證課堂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課前教師準備非常充分,制作精美的課件,準備了實物,可是課堂教學效果卻很不理想,有不少學生游離在課堂之外,教師不得不在授課的過程中停下來,三番五次地維持課堂紀律,因此總覺得苦惱。為什么會這樣呢?我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后來查閱了一些書籍,原來問題主要由于老師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欠缺引起的。
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強的老師,一進課堂就有大將風度,充滿信心,面對復雜、多變的課堂,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揮調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梢哉f,老師課堂教學組織能力的高低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掌控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一、組織好一堂課的開端
一個良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老師要采用恰當的開課技巧,他設良好的情境,使全班學生很快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
組織好教學情境。上課準備鈴響,要用眼神暗示學生做好上課的準備工作。同時以自己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進入教學情境中。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感氛圍。使學生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良好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充滿自信地投身到學習之中,使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學生的參與性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情境必須讓學生參與進來,從而讓學生較快地進入到建構性學習活動中來,并且要具有趣味性、開放性、思考性。
二、抓好課堂秩序的管理
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有限,課堂上難免會分心。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管理不當,會導致課堂一團糟。如果學生有困意、走神、說閑話、搞小動作或繼續(xù)討論時,可突然提高說話音量,甚至可以稍作停頓,就可以達到讓他們的思緒收回來的效果。
通過興趣啟發(fā),實現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提倡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思維,進行“思維點撥”。教學中只有做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啟發(fā),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效率。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年齡心特征、知識基礎,認知結構等實際出發(fā),采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方法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智能。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把握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
多媒體網絡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證,在多媒體教學和校園網絡建設逐步完善的今天,“書本”+“粉筆”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引不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中,給課堂帶來勃勃生機。不僅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還能使各種抽象教材理論得以具體化,讓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讓枯燥的知識生動化,明確“以學為中心”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并賦予新知的某種意義。
很多時候,老師上課認為課堂死氣沉沉,問下去的問題,沒有人回答。但在教學實踐中有的課,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開展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觀察便會發(fā)現,這些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維。課堂上,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為活動而活分理處。如果不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發(fā)言中有價值的東西,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只滿足于課堂此起彼伏的熱烈場面,那么,這樣的活躍氣氛又有多少意義。
美術欣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學生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有效途徑,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現在的很多欣賞課,老師就是一幅接一幅地從作品的來歷講到作者的奇聞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內容。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口干舌燥,學生卻神色漠然。于是許多教師感嘆:欣賞課難上??!有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苯處熢跄苡媒虒W參考書上的簡略文字代替學生們個性化的體會呢?美術《課程標準》也建議;‘老師不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其實,欣賞課完全可以讓學生先說,老師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