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淦
【摘要】歐楷,顧名思義這就是歐陽詢的楷書,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也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后人以其楷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楷”,是正楷的一種流派風格。歐楷是以楷書唐四家之首歐陽詢?yōu)橹匾砣宋锏囊环N書法傳承,運筆講究法度,字體險峻秀美,是正楷流傳千年的主流。
【關鍵詞】歐楷,書法
歐楷一般從魏碑入手,其字體雅俗共賞,作為中學漢字教學易學,結合練習文徵明的小楷,提高相對較快。相對而言,顏體書法比如《多寶塔》則以肥為美,需要較扎實的基本功,學生學起來速度較慢,不適合速成班學習。
楷書走向成熟自唐楷開始,那時為了應付科舉考試制度,需要考生在考試時書寫端正整潔,字體使人易懂,而楷書正好完美的達到了這一要求,所以中小學基本規(guī)范練習應從楷書開始,其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楷書的字體方便中小學生認識以及掌握,而且對于他們平時的寫字也有一定的提高。先打下一定的基本功,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瑫m合中學生學習,且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作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對于歐楷的教學,我對此也有一定的經(jīng)驗體會。學生在寫書法時應胸有成足,且有修養(yǎng),下筆穩(wěn)準狠,寫楷書的同時應結合行書的用筆,瀟灑自如。中學時段的練習應以臨摹為主,而臨摹并非只一味地模仿大師的筆跡,教師教學生的是方法而不是結果,“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學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書寫方法,才能有他們的一技之長,也可以使得他們在今后書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都是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的,我們的學生對于書法都有一知半解,可能他們可以做到把一個字寫的美觀、漂亮,但是對于這個字的起筆、停頓、收筆以及轉折他們并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這一點,讓他們對書法技法有較好的掌握。我們在對中學生的書法教學中,目的是培養(yǎng)提高他們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讓他們對藝術有自己的認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內(nèi)心素養(yǎng),而不是把他們培養(yǎng)成書寫的工具。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的是方法而不是唯一的答案,學習書法并不像數(shù)學的學習一樣,有標準答案,書法作品的美就在與他的獨特藝術型。學生在臨摹的同時應學會將大師的書寫方法加以運用到自己的書法作品中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臨摹時適當結合文征明的小楷,下筆快,筆觸鋒利,再適當學習王羲之草書的瀟灑奔放,將古人的優(yōu)點加以學習利用也是極好的。
我們選擇歐陽詢的楷書臨摹并非否定了顏、趙、柳的字體,可以說他們四大名家的楷書并不是筆法不同,仔細斟酌之后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套路是相似的,只是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特色,而歐陽詢的楷書更利于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在歐楷的練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結合中國的水墨畫,把水墨畫中的技法帶入到書法的學習中來,在中華文化中,書、畫本來就是不分家的,他們從選材到用筆之上都有許多的相似點,所以可以互相參考。在書寫工整的基礎上,也可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蘭亭序》縱覽全篇,行筆不激不厲,揮灑自如,收放有度:也可臨摹明代沈度的《臺閣體》,《臺閣體》的書寫較為規(guī)范,漂亮,接近歐楷,將這三者結合,奔放之中不失整齊,耐人尋味,形成自己的風格。
有人說“毛筆字寫得好,硬筆字一定寫得好;硬筆字寫得好,并非毛筆字寫得好?!睂τ谶@個觀點,我表示贊同,因為毛筆字的變化較大,毛筆的側峰、中鋒所展現(xiàn)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以及它在書寫過程中的輕、重、緩、急,筆畫之間的粗細變化,整幅字,字與字之間的疏密關系都是需要經(jīng)過推敲的,包括在書寫過程中毛筆所沾的墨的多少,以及枯筆的表現(xiàn)手法,可以說沒有長期的練習、經(jīng)驗的積累是寫不出一手好的毛筆字的,鋼筆等硬筆書法書寫工具和毛筆相比較易控制且線條變化較少,所以相對來說較好掌控些。毛筆字的練習相對于硬筆書法來說難度較大,其原因之一是現(xiàn)在的學生一般都用硬筆進行書寫,從幼兒園開始他們所習慣的寫作工具就是硬筆,對于毛筆的接觸較少,對于毛筆所能展現(xiàn)的效果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更加的靜心、專心以及具有恒心,切不可中途放棄,書法的練習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長期的聯(lián)系中積累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予以改變。從而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練習過程中,要學會反復,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在練習書法的時候,對于同一幅作品,他們不愿意去多次臨摹,在他們看來,他們對其已掌握,就不用再次練習了,也有同學告訴我多次寫同樣的文字會感到煩躁,這個觀點在我看來是錯誤的,所謂孰能生巧,就是要在多次反復的練習之后才能達到熟練,而且,每寫一次都會有不同的體會,都會有新的長進。18缸水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王獻之羨慕父親王羲之的字寫得好,于是去請教父親,王羲之對他指了指家門口的十八缸水,王獻之在寫完一缸水之后覺得進步很大,于是把自己的作品拿去給母親看,他母親看來看去只有一點與他父親相同,而那一點正是他父親王羲之寫的,從此之后王獻之更加刻苦練習,直到他將十八缸水都寫完,他的書法也達到了一定的境界,可見一個書法家能取得成功,是要下多少的功夫,花多少的代價。書法的練習需要經(jīng)過反復的推敲,反復斟酌,反復的練習,所以此時,一顆恒心很重要。
書寫水平的提高僅僅靠練習是不夠的,還要認真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光有技巧性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與理論相結合,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由內(nèi)而外地將一個人的氣質(zhì)展現(xiàn)出來,完善人格建設,這些基本素質(zhì),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參觀書法作品展,讓學生在欣賞大師名家的作品的同時得到啟發(fā),將自己的書法作品與其相比較,尋找可以改進的地方,加以學習??匆恍嬜髌氛箤W生的提高也是很有效的,只有他們的眼界提高了,他們才會更加嚴格的去要求自己。在有條件的前提下,也可在校內(nèi)開展學生作品展、教師作品展,并將其與古人的作品進行比較,書法需要交流,需要他人來指導迷津,給你糾正錯誤,如果只是自己埋頭苦練,往往受認識水平、欣賞能力所限,察覺不出自己的偏頗之處,而且還會因為一直按錯誤的方法寫,不斷鞏固自己的錯誤。如果不與別人進行交流,也學習不到別人的好的經(jīng)驗、好的方法,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學習時間,事倍功半,額外耗費了許多精力,因此,想要有進步是難以做到的。汲取古人在書寫時的經(jīng)驗,并學以致用,“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通過交流,取別人的長處,哪怕是一點、一撇的進步,都是極好的,在提高自身書法水平的同時,還能修身養(yǎng)性。
練習書法,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習慣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簡單談談書法的習慣吧!
在書寫之前,我們需要準備好一支適合我們書寫的毛筆,一般來說選擇兼毫為宜,兼毫恰巧中和狼毫和羊毫的有點——好控筆,比劃能到位。初學者對于毛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書寫舒服即可,墨,字帖,書法練習用紙,毛氈等書法用具,書法工具的擺放也是有一定講究的,盡量放在自己容易拿到的地方,避免在書寫過程中還要到處找工具,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書寫過程中,盡量將字體控制在2-4cm,這個大小的字體便于初學者的學習,筆畫與筆畫之間聯(lián)系緊湊又不至于太小而不好掌控,字與字之間的疏密程度也需要較好的掌握。這一點在書寫之前就要有較好的打算,根據(jù)自己所要寫的作品來排版,盡量使作品看起來整潔大方,一目明了。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書法的練習從基礎的楷書開始,有很多水平高的大書法家曾說過“你們都在練習草書,而我還在練習楷書”,楷書字體的重要性、美麗大方,端莊秀美;尤其在農(nóng)村學校,家長不重視美術課的前提下,學生書法的練習應該放在重要課程授課;主要以實用性的字體整齊、美觀為主;學生在練習毛筆字的同時其硬筆書法也有相應的提高,我們要在其實用性的基礎上來展現(xiàn)他的藝術性,而藝術性的書法相對要求比較高了。
參考文獻:
[1]夏麗萍,初議素描藝術及其教學改革,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2003
[2]沈名杰,畫法兼之書法,湖南師范大學,2006
[3]楊小紅,試論美術理論的學術形態(tài)及其重要性,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