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華
“浸潤式”的語文教學模式是在新課改理念下應運而生的,在語文教學中被廣泛使用。這種語文教學模式能夠真正體現(xiàn)一切以學生為主的語文教學理念,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浸潤式”語文教學概述
“浸潤式”教學就是指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感知文本內容,讓學生不僅能夠收獲文本中的知識,還能夠體會其中的思想內涵,從而獲得美的享受與體驗。
新課改提出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知識灌輸者”形象不同的是,學生掌握著真正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和語文教學中,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翁。而教師、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習氣氛統(tǒng)一被稱為“浸潤式”語文教學模式的客體部分,“浸潤式”中的浸潤作用就是通過這些外在因素來發(fā)揮的,學生就像一塊干燥的海綿一樣“浸泡”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文教學情境之中,不斷汲取著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最終使得學生可以快樂自由的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敖櫴健闭Z文教學模式不僅在傳授給學生文本上的知識,與此同時,還對學生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和綜合素養(yǎng)有著逐漸滲透的功效,慢慢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促進學生全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二、“浸潤式”語文教學實踐內容
新課程標準要求“浸潤式”語文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所有的語文教學活動、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都要以學生的真實需要和具體接受能力、學習水平為基本出發(fā)點,重視與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重要性的參與度。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身心發(fā)展和生理需求上都是不同的,“浸潤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通過將語文的理論知識從文本中脫離出來,從而更好地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利用自身的實際經(jīng)驗和親身感受,能夠更深入了解和體會文本的中心思想與核心內容。在良好有效的溝通交流中,教師可以通過一點一點慢慢滲透的辦法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科學合理、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通過教師將自己的知識累積和學習經(jīng)驗慢慢“浸潤”給學生,使得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與實際的綜合語文教學活動相銜接,將情感教學和語言熏染等深層次的語文教學內容滲透給學生,教師在“浸潤式”的語文教學情境中結合具體的文本知識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陽光正能量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沈從文的《邊城》一課中,我們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湘西古樸原始的自然風光,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翠翠與爺爺?shù)闹蓺鈱υ?,與兩位儺送之間的關系,感悟《邊城》作者想要給我們展示的普通人的命運變遷、湘西村落如夢似幻的獨特朦朧美。
“浸潤式”語文教學最主要的教學目的就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因此“浸潤式”教學模式中的強烈啟發(fā)性是其區(qū)別于其他教學模式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所謂“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想要有效改善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和效率,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從根本上激發(fā)出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熱愛和興趣。因此,教師在“浸潤式”的教學課堂中,能夠讓學生在充滿探究意味的語文教學情境、啟發(fā)性的問題和語言環(huán)境中來鍛煉自身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
比如我們在《孔雀東南飛》的教學前或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們自主思考為什么題目叫“孔雀東南飛”?文章與孔雀到底有何聯(lián)系?通過這些具有啟發(fā)和探索意味的提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讓語文學習更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再比如在魯迅的《祝福》講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就自己身邊真實的“祥林嫂”案例來談談世人對他們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不必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中,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出新的觀點。
“浸潤式”語文教學模式的最后一定是要給學生滲透一種充滿正能量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來面對語文學習生活。我們要利用深刻雋永的教學語言來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的提問,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學,所謂聚沙成塔,相信學生在潛意默化的過程中一定可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浸潤式”的語文教學課堂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小部分人的課堂,而是全部學生都可以被“浸潤”在知識的海洋當中,每個人學習語文的機會和過程都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在互動式的“浸潤”中,學生和教師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鼓勵,最后共同發(fā)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