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鴻雁
摘 要: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完成課堂任務和交際應具備的表達自己思想、情感和見解的機會和權力。主要剖析了當前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現(xiàn)狀,提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豐富課堂互動形式,開放課堂教學用語等舉措,旨在探討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更多互動交流機會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互動;對話;策略
一、課堂教學中學生互動交流的現(xiàn)狀分析
1.以師主導的互動交流,使學生缺乏興趣
【案例1】
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3“How many?”中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數(shù)字的英語表達,學生能借助數(shù)字圍繞年齡展開對話。教師呈現(xiàn)關鍵句型:How old are you?Im...要求學生圍繞句型(開火車),展開了如下對話:
S1:How old are you?
S2:Im...How old are you?
S3:Im...How old are you?
S4:Im...
【分析】在案例1中,學生之間的問答看起來互動有序,但這種交流實際上只是將新授句型和單詞作為符號來填空,不是真實的交際,學生只是在配合教師“互動交流”。
2.過于注重互動的形式,使學生疏于言語建構
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意識到開展學生互動交流活動的必要性,但是活動開展的效果卻差強人意,活動時常流于形式,學生在活動中只習得了一些零碎的知識,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互動交流。
【案例2】
譯林版三年級下冊Unit7“On the farm?”中的Story Time板塊圍繞主題“On the farm”,在學生學完新單詞these/those之后,要求學生開展對話交流,某教師的教學過程如下:
A:What is this/that?
B:Its a(an)...
A:Is this...?
B:Yes,its... No,its...
A:What are these/those?
B:They are...
A:Are these/those...?
B:Yes,they are./No,they arent.(Work in pairs)
觀察中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言語互動交流隨意性強,很少有學生選擇新授句型。
A:What are these/those?
B:They are...
A:Are these/those...?
B:Yes,they are./No,they arent.
【分析】學生因為新句型掌握得不夠牢固而選擇避讓,互動交流只是走個形式,互動交流沒有實效。
3.互動語言簡單,使學生缺乏深度思維
當前,教師開展互動交流,通常是固定的框架和模式,一般都是為了鞏固和操練句型或單詞,開放程度較低、內容較窄,學生始終處于操練語用狀態(tài),難以進行有深度的思維活動。
【案例3】譯林版2B下冊Unit1“Do you like winter?”中的Story Time板塊圍繞句型Do you like...?和單詞spring/summer/autumn/winter開展互動交流,如:
S1:Do you like...(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S2:Yes,I do. /No,I dont.
(Work in pairs)
【分析】在案例3中,這是一節(jié)篇幅較短的會話課,教師忽視了話題的拓展性和延伸性,交流的語言機械、簡單,缺乏深度。
二、英語課堂上提升學生互動交流的有效策略
1.找準學習興趣點,激勵互動交流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找準學生的興趣點,開展互動交流活動。
【片段1】在學習日期這個教學難點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T:Do you like cakes?
Ss:Yes.(大聲的)
T:Me,too.I usually have cakes on the 8th of September.On that day,Im very happy.I usually get some presents.Do you know why?
Ss:Its your birthday.
T:Yes.Whens your birthday?
點擊課件,出示本節(jié)課的關鍵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由于過生日吃生日蛋糕、收禮物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事,也是他們談論的一個興奮點,很能激發(fā)他們的交流欲望。
【分析】找準學生學習興趣點,難點就這么被輕而易舉地化解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在全員參與的大環(huán)境中形成人人參與,互動交往的生動局面。
2.豐富課堂互動形式,引導學生建構語言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經驗,采用多樣化的課堂互動形式,如,給學生一個支架或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建構語言,積極運用語言。
【片段2】
例如設計假期旅游計劃的話題,引導學生了解談論旅游計劃的四個要素:Where are you going?When are you going to leave?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there?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Discuss in pairs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分享信息)
【分析】依托Where,When,How,What等疑問詞,能幫助學生根據相關話題,具體建構言語交流的內容,訓練學生的連續(xù)性思維和完整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開放課堂用語,激活學生深度思維
課堂用語影響學生互動交流的質量。開放課堂用語能激活學生潛在的思維意識,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從而提高學生互動交流的質量。
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中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開展如下課堂教學,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習得知識與技能。
【片段3】
T:Christmas is coming.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festival?(發(fā)散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S1:Father Christmas.
S2:Christmas tree.
S3:Christmas presents.
(師相機補充)
T:Next week we will have a Christmas party,what do we need to do?Talk to your partner and try to do it.(發(fā)散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進一步交流)
開放課堂用語能引發(fā)有價值的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自主構建,從而習得語言。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對話互動的條件,伺機進行點評,激發(fā)學生運用語言的積極性,使學生從互動交流合作中獲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與心理調試能力,并發(fā)展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立.小學英語新版課程標準解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錢希潔.尋找充滿活力的英語課堂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