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揚壽
傳統(tǒng)復式教學存在明顯的弊端,即年級之間相互干擾[1],為規(guī)避這一弊端,有必要對傳統(tǒng)復式教學的形式加以改進。筆者根據(jù)村級小學的實際情況,總結(jié)農(nóng)村小學教學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參考有關(guān)文獻,提出了復式教學的新形式,即年級分離式教學,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實質(zhì)是傳統(tǒng)復式教學的變異形式[2]。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學的效果。年級分離式教學有兩種授課方式,即空間隔離輪流授課與時間錯位輪流授課,現(xiàn)就這兩種授課方式作一番探討。
一、 空間隔離輪流授課
空間隔離輪流授課即各個年級的學生分別處在不同的教室(場所),教師輪流給他們授課,同時監(jiān)控非面授年級的學生,安排他們上自習。具體來講,有下列兩種做法:
1.學生輪流來某一教室上課
教師固定在某一教室(房間),學生按年級分批次先后來該教室上課。其顯著特點是教師固定,學生流動。實施這種形式教學的兩個場地要靠近,最好為相鄰的一大一小兩個教室,小教室作為面授室,大教室作為各年級的共同教室,當某一年級學生在小教室面授上課時,其他年級的學生則在大教室上自習。非面授年級學生上活動課(如體育課),場地可安排在室外,但離教師授課地點的距離要適中,不宜太遠,以免脫離教師的視野;也不宜太近,以免干擾另一年級學生上室內(nèi)課。在課時長度安排上可實行長短課制,長課40分鐘,短課20分鐘(即半節(jié)課),采用長課或短課,視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看面授課的教學任務。如果任務重,則采用長課,反之,則采用短課,一般情況下采用短課,各年級的課時長度保持一致。每節(jié)課各年級的教學形式輪換一次,長課之間師生休息10分鐘,短課之間不休息。采用這種授課方式,每個上午各年級的教學形式至少可輪換4次,下午至少可輪換2次。
在運用這種方式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安排非面授年級的學生上自習,布置學習任務,如完成作業(yè)、復習或預習課文,告訴學生到時要檢查,并委托班干部維持紀律,然后帶領需面授年級的學生到另一教室上課。授課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盡量節(jié)省面授的時間,學生做鞏固性練習宜放在自習課上。教師在給某年級學生面授的同時,還要監(jiān)控在隔壁教室上自習的學生,有時要走過去巡視一遍。教師有時可安排非面授年級的學生上活動課,如體育課、藝術(shù)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等,教師先作示范,然后安排學生做模擬性練習。
2.教師對各年級巡回授課
這種授課方式是把各個年級的學生固定在不同的教室,教師對他們作巡回授課[3],同時安排非面授年級的學生上自習。這種授課方式實際上是巡回教學的變異,只是面授的地點不同而已。這種授課方式的顯著特點是學生固定,教師流動。教師對各個年級面授的時間不宜太長,以20~30分鐘為宜,以一個教師任教兩個年級為例,教師上午可各面授3~4遍,下午可各面授1~2遍,每個年級的學生有一半面授學習的時間,另一半為自習時間。在教室安排上,各個年級的教室應該相鄰,最好將一個大教室用磚或木板分割成幾個小房間,這樣方便教師授課時監(jiān)控隔壁教室的學生。
空間隔離輪流授課的優(yōu)點是教師可面向某一年級學生實施單式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把主要精力放在某一年級的教學上,僅以某種有效方式監(jiān)控其他年級的學生,即使教師帶讀課文,也不至于影響非面授班的學生;上自習的學生朗讀課文,也不至于干擾隔壁教室的教學。其缺點是難以監(jiān)控非面授年級的學生,他們在自習期間有可能做與學習無關(guān)的事情,個別學生有可能搗亂。這種授課方式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空間隔離,上課期間各個年級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室(或場所);二是教師在同一時間內(nèi)只面向一個年級的學生授課,即實施單式教學;三是師生之中一方場所固定,另一方則流動;四是教師實時監(jiān)控同時上課的各年級的學生,對某一年級學生實施直接監(jiān)控,對其他年級學生則實施間接監(jiān)控。
二、 時間錯位輪流授課
這種授課方式即在兩個年級組合的前提下,讓某一年級的學生提前上課,提前放學;另一年級的學生則推遲上課,推遲放學,兩個年級需要同時上課時則實行合班上課,有時實行單式教學,有時實行復式教學,語文、數(shù)學、外語一類課程實行單式教學,其他課程則實行復式教學(見下表)。
在復式教學中實行兩個年級同學科同內(nèi)容,以專題的形式實現(xiàn)兩個年級相關(guān)教材內(nèi)容的整合[4],如,品德與生活(或社會)課,以學期為單位,整合兩個年級相應的教科書內(nèi)容,確立若干個專題,圍繞專題開展教學。專題的確立遵循近似原則,即兩冊教科書中有相近似的內(nèi)容就確定為一個專題,比如,一、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中都有關(guān)于家庭生活的內(nèi)容,則根據(jù)其內(nèi)容范圍確立一個主題,盡量找到兩冊課本中內(nèi)容上的“交集”。在課務安排上,原則上上午安排品德與生活(或社會)、科學等學科性課程,下午安排藝術(shù)、體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等活動性課程。由于兩個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相同,他們可做到“同動同靜”[5],事實上復式教學已變成單式教學。兩個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相同,但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上應該有所區(qū)別,對低一年級學生的要求應該更低,而對高一年級學生的要求應該更高,如,兩個年級的學生同學一套舞蹈動作,對于高一年級的學生應要求他們熟練掌握,而對于低一年級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初步掌握即可。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分層教學[6],把兩個年級的學生看成是兩個層次的學生,做到同內(nèi)容異要求,在回答問題與書面作業(yè)、動作練習等方面體現(xiàn)出層次上的區(qū)別,主要是難度上的差別,當然在學業(yè)評價標準上也應該有層次上的區(qū)別。在兩個年級合班教學中教師可先教會高一年級的學生,然后引導他們幫助低一年級的同學學習,即哥哥、姐姐幫弟弟、妹妹。為減輕教師的負擔,在合班教學中教師每天可安排學生上一二節(jié)自習課(如安排在上午第二節(jié)或下午第二節(jié)),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或做作業(yè),這樣一天之中一個教師可以任教兩個年級的學生,只需上5~6節(jié)課。
這種授課方式的特點是單式教學與復式教學相結(jié)合,兩個年級的學生接受單式教學與復式教學的機會相同。其優(yōu)點是有機會對某一年級的學生實施單式教學,教師可在某些時間段內(nèi)暫時不顧某一年級的學生,專心致志地搞好另一年級某一課程的教學。語文、數(shù)學、外語一類課程實行單式教學不僅有必要,而且在采用這種授課方式的前提下,也變得有可能。其缺點是給學生管理帶來麻煩,事實上各年級的學生可能一起來學校,一起回家,當某幾個年級的學生在上課時,另外幾個年級的學生卻被閑置在學校,最好是引導他們在校園里自主活動,從事適宜的娛樂活動。
村級小學教學既要提高其效益,即增加聽課學生的人數(shù),又要提高其效果。提高教學效益的傳統(tǒng)做法是實行多年級合班教學,這勢必會造成年級之間的相互干擾,實施年級分離式教學可有效規(guī)避這一弊端。
參考文獻
[1] 黃濟,勞凱聲,檀傳寶.小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胡寅生.小學教育學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 顧遠明.教育大辭典:第1卷[M].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 鄔宗啟.新課改中的山區(qū)復式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2(27).
[5] 孫冬梅,曾濤,黃坤.復式教學“同動同靜”新模式探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11(1).
[6] 王本陸.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