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面臨新的壓力與挑戰(zhàn),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方法儼然不適應新課程改革需求,亟待優(yōu)化更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更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更傾向于將學生視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個體。鑒于此,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認知、學習能力等改善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出建議,以饗讀者。
一、課堂高效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堂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必定意味著有高效的課堂導入策略?!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開端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第一步。高效的課堂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誘導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引領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這為高效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課堂導入,不斷提高課堂導入的高效性。
教師首先要認真分析學生特點,完全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課堂導入。其次要認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進行恰到好處的導入。最后要運用科學的導入策略,即故事導入、詩歌導入、游戲導入、問題導入、多媒體導入等。例如,在《盤古開天地》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述“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精彩的神話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繼而婉轉地引入該篇神話故事的講述:“同學們,這些神話故事精彩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也是一篇神話故事,甚至比我給大家講的更精彩呢,那就讓我們一同進入新課文的學習吧?!睆亩龅娇茖W高效。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勵廣泛參與
新課改強調(diào),教師應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造溫馨和諧、公平友愛的學習環(huán)境,激勵學生廣泛參與。情境教學法是目前教育界公認的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手法,情境教學法可營造動態(tài)、科學、活潑、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故將其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十分必要和重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基于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分別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情境、多媒體情境、生活化情境、問題啟發(fā)情境、表演情境等多種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如《一次成功的實驗》講的是一位科學家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三人最終經(jīng)受考驗,順利“逃生”的故事。教師可先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視頻情境,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深刻把握課文內(nèi)容。視頻觀看后,教師還可以挑選三名學生(隨機挑選或自告奮勇的學生)上臺表演課文中的精彩實驗,測試學生是否也能像課文中三個孩子那樣成功。這樣的表演情境極大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得學生在廣泛參與下學習激情瞬間滿滿,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三、善用設疑技巧,營造探究氛圍
問題教學法是情境教學法后的又一受教師廣泛關注的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屬于啟發(fā)式教學的一種,它能誘導學生思維、激勵學生探究、啟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的質(zhì)疑、探疑、析疑和解疑能力,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問題教學法實施的精髓與核心在于巧設疑問,高效的問題教學法旨在關注問題的“質(zhì)”,問題的“巧”,而非問題的“量”。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做到三點:一是設疑要凸顯教學重難點。問題要切中要害,做到“準”“穩(wěn)”。二是發(fā)問要適時,問題要適度、適量。教師應在學生思維凝滯之處巧設疑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解答解疑。三是設疑要做到分層設問、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設疑方式。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可基于學生程度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問題:(1)如果你是青蛙,當你跳出井后,你會看到什么呢?(適合一般學生)(2)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適合中上等學生)(3)你能說出與“坐井觀天”寓意相似的成語嗎?(較難,適合程度好的學生)這樣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疑既突出了文章主題,又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提升,一舉兩得。
四、注重課后反思,不斷優(yōu)化策略
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進步,優(yōu)化教學策略,為語文課堂注入新鮮血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新課改強調(diào)教師的“教”要始終服務于學生的“學”,做到“教”與“學”的一體化。鑒于此,教師更應注重教學反思與總結,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毋庸置疑,教師只有重視教學反思,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在教學實踐中始終保持“思考”,并善于通過學生課堂表現(xiàn)搜集學生的反饋信息,積累更多教學經(jīng)驗,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容易獲取成功。
簡單來說,在《數(shù)星星的孩子》課堂教學后,教師可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課堂實施環(huán)節(jié)、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及課堂拓展環(huán)節(jié)等進行全面反思,認真研究學生容易在哪一環(huán)節(jié)精力渙散,興趣低下,便可有針對性地改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手段,以期為高效課堂教學奠定基礎。例如,如果學生在課堂拓展環(huán)節(jié)萎靡不振,參與性不高,教師就要反思:“到底是拓展內(nèi)容還是拓展手段出現(xiàn)了問題呢?”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推動教師不斷進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可知,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迎來了發(fā)展中的春天,但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分析、仔細研究新課改理念,并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提高課堂導入的高效性、課堂過程的高效性、課堂反思的高效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才能逐步提高,而高效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疑問、重視反思是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應強化關注,不斷為構建高效課堂教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