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瑩瑩
【摘 要】目前,我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存在諸多困難。針對提高英語學習效果的研究和文章層出不窮,但這些研究更多的是引導英語教師如何施行教學策略的,也就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本文旨在探索以學習日志為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行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英語學困生 學習日志 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
一、引言
縱觀當今的初中教學,英語學困生是一個長期存在而又無法避免的問題,如何轉化學困生并幫助其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語教師面臨的現(xiàn)實重要挑戰(zhàn)。
學困生的概念最初由英美專家提出,以此說法取代原有的“差生”或“劣等生”的稱呼,并逐漸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廣泛的定義認為,學困生是指那些智力發(fā)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為、環(huán)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們出現(xiàn)知識斷層,在正常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效果差,未能達學校教育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的學生。
據(jù)統(tǒng)計,我國學困生的數(shù)量占總在校人數(shù)的6%—7%,并在每年600萬的輟學學生中占了絕大多數(shù)。學困生的存在不僅會影響整個教學集體的成績,更嚴重的是個別學生會出現(xiàn)嚴重偏科甚至厭學,阻礙其學業(yè)和自身全面發(fā)展。《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使每一位學生得到發(fā)展是教師神圣的天職。由此可見,對于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理論意義。
二、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對于學困生的學困產(chǎn)生原因,近幾十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如巴班斯基認為,學業(yè)不良的原因不外乎內(nèi)因與外因兩種。內(nèi)因是兒童身心發(fā)展上的障礙,以及知識、技能熟練的不足;外因包括教學上的缺陷與包括家庭在內(nèi)的校外影響的缺陷。與之類似的還有日本學者北尾倫彥的“三層級說”。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學業(yè)不良的原因主要是智力發(fā)展水平低。布魯姆認為,學業(yè)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師不正確的學生觀及不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造成的。西歐學者則偏重于從家庭文化背景和社會地位來探討學困生的成因。國內(nèi)學者如孫繼成認為高中歷史學困生產(chǎn)生的主觀原因有:基礎薄弱,解決問題能力差;情感因素,如厭學等;觀念和不良習慣;成敗歸因與學習動機存在障礙。
筆者多年來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研究,觀察到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不完全一致,學困生的轉化需要根據(jù)其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差異化的轉化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經(jīng)常因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而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英語成績兩極分化現(xiàn)象非常嚴重。分析這些現(xiàn)象后,筆者認為,導致眾多學困生在學習英語上成績不佳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學習不得法,即英語學習策略問題。由于英語學習策略的缺失,學生習慣上依賴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死記硬背,基本上不會運用英語學習策略來促進學習,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習興趣日益減弱。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學習策略的能力,使學生善于學習?!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英語學習策略的重要性決定了要轉化學困生就要進行學習策略的教授和培養(yǎng)。
三、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現(xiàn)狀
學習策略的研究開始于探索學生自發(fā)使用的策略。早期的研究者主要關注學習策略的描述、歸納與分類。20世紀70年代后,學習策略研究逐漸從宏觀轉向微觀,研究重點由教師如何教逐步轉移到了探討學生如何學。到了90年代,學習策略的教學與訓練已越來越成為研究的重點。Oxford(1990)在“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中對二語學習者的策略培訓給予了極大的關注。O’Malley和Chamot于1990年在《第二語言學習得中的學習策略》一書中詳細介紹了當代認知學習理論對外語學習過程的研究成果。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大家逐步認識到策略培訓應成為外語教學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關于我國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黃小華于1984年對中國大學生的口語交際策略進行了研究;文秋芳在香港大學1990年的博士論文《學生可控因素與英語成績之間的關系》中對大學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策略使用情況進行了問卷和個案研究,在此論文基礎上于1996年出版了專著《英語學習策略論》;章兼中、俞紅珍于1998年在吸收國外研究的基礎上對英語學習策略的定義、結構等進行了論述。綜觀國內(nèi)的研究,大多數(shù)人的研究都是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基礎上,多從理論上研究、操作,這一切為以后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國內(nèi)外學者對學習策略有多種表述,主要有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學習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者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歸納和轉換時所使用的策略。我國教育部2003年2月頒布實施的《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更有效地學習和使用外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英語學習的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diào)控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等。教師應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筆者在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認識到,英語學習策略應該是指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活動過程中為了進行有效的學習而采用的方法、步驟、技巧和技能,以及在此過程中對自我進行評價和調(diào)控的學習方式。在筆者所教授過的初中學生中, 能有效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很少,大部分人基本上不會使用一些高效的學習策略,有些學生甚至不知道何為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仍然處于被動機械的狀態(tài)。可見,培養(yǎng)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減輕學習負擔,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四、以學習日志為主要方法的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
學習日志(learning log)又稱為反思日志,是個人反思性寫作的一種形式。學習日志就是學生用文本的形式來描述、質疑、反思、探究、辯護或反駁課堂上所發(fā)生的一切,它是學生的反思性時間,能幫助學習者進行自我反思,使學習經(jīng)歷更有意義。學習日志是一種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策略的方法,Kohonen 建議自主語言學習者應該建立在體驗式學習的基礎上。在他提出的體驗式學習技能中,就有學習日志,他認為寫學習日志是個人反思的最有效的方式。
就英語教學而言,學習策略可以分為聽力學習策略、口語學習策略、閱讀策略和寫作策略等。以往的研究中,眾多的研究者提出了很多對學困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方法,如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情感策略等。筆者在多年的學困生英語教學中認識到,單純從教師的角度提出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的改變并不足夠,讓學生參與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有效的方法。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的一系列教學實驗結果表明,以學習日志為手段輔助學困生的英語教學頗有成效。
日志對于語言教學來說并非新事物,但往往只是作為語言練習的一種方式。學習日志不僅如此,更能幫助學習者尤其是學困生有機會去計劃、監(jiān)督和評估自己的學習,找到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思路。
(一)學習日志的內(nèi)容
學習日志的格式可以由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模板,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
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難點,以及疑惑和疑問;
2.學習過程中的總結與心得;
3.對于本周或本月學習過程的反思,包括對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后復習、學習計劃、學習成績等各方面進行反思性總結;
4.與課程有關的文獻和資料摘抄;
5.學生對于自己學習成績、心理變化等的剖析;
6.學生想和教師溝通交流但又不愿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問題和思考。
學習日志既可以作為每天課程的一個學習記錄,也能夠作為一段時間下來的總結性記錄,對于學習日志中內(nèi)容的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心理、疑點難點等方面的變化與問題,從而更能及時有效地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式。
(二)學習日志的類型
學習日志沒有固定不變的類型和模板,可以通過教師對于本班學生的摸底調(diào)查和成績分析制定。以筆者所在的教學班級為例,班內(nèi)大多數(shù)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學習意識較差,因此制定的學習日志模板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我評價型:記錄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習慣、學習環(huán)境、學習心理等,用于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基本信息和分析學困成因。
2.自我總結型:記錄學生在當天或一周內(nèi)學習的內(nèi)容總結、認知程度以及變化趨勢,用于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對于學習日志的應用情況和自我認知變化。
3.咨詢答疑型:記錄學生在預習、課上以及課下的疑點難點,包括一些不愿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學生問題,用于幫助教師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困惑所在。
4.階段反思型:記錄一定時間段內(nèi)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變化,用于幫助教師階段性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
當然,學習日志并不一定完全適用于所有學生,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實際情況設計出更多合理的類型和模板。
(三)學習日志的作用
1.有利于增強學困生學習的自主性。英語學習日志可以使學生通過記錄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行反思,以計劃、監(jiān)督和評價自己的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養(yǎng)成對學習進行調(diào)控的意識。
2.有利于提高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心。通過英語學習日志,學生在自我定位的基礎上制定英語學習計劃,以便在學習過程中和學習結束時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及時感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
3.有利于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通過學習日志,教師易于掌握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對教師課堂上采取的教學方法策略的看法和評論,以及自己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接受程度,深度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他們的學習困難,進而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4.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學習日志,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情緒波動情況,并通過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運用情感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降低焦慮,增強信心;學生也可以通過日志對教師的教學教法提出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五、結語
筆者在實際教學中認識到,學習日志是提高學困生自主學習獨立性、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摸索并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學習日志可以幫助他們在學習中總結,在反思中轉變,同時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種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心理變化的有效方法。當然,學習日志并不能解決所有學困生的問題,根據(jù)不同學困生的程度差異還應該輔助以其他方式和方法。在學習日志基礎上如何進一步豐富其內(nèi)涵并加以應用是筆者下一步研究工作中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荊偉.淺談學習困難兒童的心理特征[J].陜西職業(yè)技術學校學報,2008(01).
[2]文秋芳,王立非.中國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20年[J].外國語言文學,2004(01).
[3]李嵐.大學英語學習者元認知語言學習策略訓練的實證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04).
[4]紀康麗.外語學習中元認知策略的培訓[J].外語界,2002(03).
[5]Carrell,P.L.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and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9(73):1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