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必須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要利用語文教材去教育學生珍惜生命、學會寬容、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并懂得肩負責任。
【關鍵詞】生命觀;教育;學生;責任
由于新課標的實施,語文教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以統(tǒng)一,并且人文性越來越得到重視,生命觀教育成為現(xiàn)代教育新的理念。生命觀教育是一種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為他們提供精神追求的教育活動。正確的生命觀可促進學生身心及精神各層面進步,使學生成為平衡、成熟、快樂、和諧的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對學生適時地進行生命觀教育,使他們健康成長。
一、教育學生珍惜生命,并與它們和諧相處
(一)珍惜自然生命
新課標下的小學教材中增加了很多關于自然的課文,其主旨都是引導學生珍惜自然、珍愛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處。例如,一年級下冊的《爺爺和小樹》一文,用短短的幾句話就體現(xiàn)了爺爺對樹的愛護,同時又體現(xiàn)了小樹對爺爺?shù)膱蟠?。爺爺在冬天給了小樹溫暖,小樹在夏天用清涼來報答爺爺。這讓學生感受到了小樹和爺爺之間的感情,讓學生體會保護弱小帶來的愉悅,懂得應該保護樹木并與之和諧相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懂得熱愛自然生命。
(二)熱愛社會生命
亞里士多德曾忠告人們說:“生命本身就是美好的,寶貴的?;钪⒑煤玫母惺苤?,這本身就是我們的存在,就是人的最高幸福。”在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中,一粒墻角的香瓜子也能在沒有陽光和泥土的環(huán)境中冒出小瓜苗。這看似弱小實則強大的生命使作者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生命,明白自己應該努力活著,為社會做出貢獻。這篇文章啟發(fā)學生不僅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還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二、教育學生懂得理解與尊重生命,學會寬容
(一)學會忍讓
《佛陀語錄·下篇·安忍品》中說:“賢者忍莊嚴,勤者之行持,行者之大功,忍帶來大樂。”可見忍是有學問的。《將相和》中的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這使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后盡量回避與忍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最終廉頗被藺相如的寬容所感動,于是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他們最終成為要好的朋友,得到了最真誠的友誼。這篇文章教育學生要學會忍讓。忍讓,是大智大勇的表現(xiàn),它不計較一時的高低和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懷全局,著眼未來。
(二)懂得寬容
寬容是人類的美德?!吨芤住分刑岢觯骸熬右院竦螺d物”。佛家有云:“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寬容并不代表無能,卻恰恰是一個人的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xiàn)。所以教師要教育學生成為心胸寬廣之人,讓他們懂得去寬容,明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寬容是一種風度,可以將矛盾沖淡為和平;寬容是一種理智,使人走向成熟。當我們遇到種種不如意時,除了要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之外,更重要的還是一種友善、豁達、寬容的心境。
三、教育學生用有限的生命去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
(一)教育學生克服挫折
生命經(jīng)常是充滿挫折與坎坷的,但我們要有坦然的態(tài)度和堅強的勇氣去面對現(xiàn)實。我們羨慕偉大人物的成就,但更尊重他們在走向成功過程中克服挫折的勇氣。比如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他的每一項重要發(fā)明都經(jīng)歷過數(shù)千次的失敗。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執(zhí)著的信念,他就不會把每一次失敗當做成功的基石,最終到達成功的巔峰。當一場大火燒毀了他的實驗設備和工作記錄,幾乎使他傾家蕩產(chǎn)時,這位大發(fā)明家卻說:“災難有災難的價值,我們的錯誤全部燒掉了,現(xiàn)在還可以重新開始。”教師在解讀文章時應該啟迪學生,不僅要看到愛迪生的偉大成就,更要體會他克服挫折的勇氣。
(二)讓學生懂得生命的堅韌
挫折是人類發(fā)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經(jīng)受挫折永不消沉,堅強勇敢抗擊災難,是我們?nèi)祟惐仨氂械木瘛埡5衔鍤q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無法上學,便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大學英語、德語、日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她還自學針灸醫(yī)術,為鄉(xiāng)親們無償治療。此外,她還憑著頑強的毅力翻譯了英語小說《海邊診所》,編著了《輪椅上的夢》《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等書籍。教師通過張海迪的事跡讓學生領悟到生命的堅韌與不屈,從而使他們樹立起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念。
(三)教育學生探索生命價值
生命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生命的廣度無法自己掌握,但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讓自己每天都充實,每天都活出別樣的精彩,這就是我們給生命獻上的最好禮物。學生就是即將綻放的蓓蕾,教師需要像園丁一樣耐心澆灌他們,使他們能夠綻放最美的生命之花。在課文《百合花開》中,作者對百合花生命精神表達了欣賞和贊美:這生命有著堅定的信念,有自信,有追求,不浪費天賦,不虛度生命,能為理想堅韌執(zhí)著的拼搏,終于讓花朵開上枝頭,讓生命綻放美麗。課文《生命,生命》中說:雖然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令人無法捉摸,但是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卻在于我自己。教師要告訴學生:人的生命是一個不斷拓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才會逐漸的認識自己,體會到生命的真正價值。
四、教育學生肩負起生命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
(一)對自然的責任
人與自然密不可分,我們應該為保護家園擔起責任。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忽略了對自然的責任,最終會使自己受到懲罰。六年級上冊課文《只有一個地球》中介紹了人類隨意破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自然資源日漸匱乏,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tài)災難。教師通過文章教育并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肩負起保護自然、保護生態(tài)、保護地球的責任。課文《羚羊飛渡》中,老羚羊在面臨種群滅絕的關鍵時刻用自己的死亡架起了生命之橋,讓年幼的羚羊踏著自己的后背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悲壯場景一次又一次震撼著學生的心田!教師解讀這篇課文時要加以發(fā)揮,引導學生承擔起保護自然的責任。
(二)對社會的責任
對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應該從小抓起,要教育孩子站在社會和國家的利益上看問題。這樣,我們才算培養(yǎng)了一個合格的、能為社會做貢獻的孩子。五年級課文《圓明園的毀滅》中,大篇幅地描寫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這是為了讓悲劇更加深入人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社會責任感。在講解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只要對學生稍加引導,就能讓他們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出他們的愛國熱情,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教育者應該時刻關注生命觀教育,為了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教育者應該抓住生命觀教育的本質(zhì),緊密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努力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意識。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教育學生珍惜生命、學會寬容、懂得堅強、肩負責任,深刻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因素,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包利民.《生命與邏輯—希臘倫理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96.
[2]花艷輝.挖掘生命元素, 喚醒生命意識[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5(1).
[3]劉慧.《生命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作者簡介:韓海超,女(1978.02-- ),漢族,河北省承德市人,學士學位,小教高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