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 要:高中學生是距離社會建設最近的人群之一,可以說未來世界的發(fā)展就決定在他們的身上。那么是不是學生們具有足夠的知識量就能勝任未來社會的建設工作呢?當然不是?!吧眢w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積極的投入到社會與學習中。而體育教學就承擔著這方面的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觀念,是學生未來社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
關鍵詞:培養(yǎng); 高中學生;終身體育;觀念
什么是一個人最珍貴的財富,那就是健康的體魄,沒有健康的體魄,一切理想與目標往往都會變成空談,所以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高中學段的學生,學習壓力極大,學業(yè)異常繁重,沒有健康的身體又怎么能夠好好的學習?高中學生即將成為社會的建設者,沒有好的身體又怎么能夠勝任未來的建設工作?而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是使學生得到健康體魄的前提。
一、問題分析
1.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
高中學生往往將知識的學習當做了生活的全部,體育鍛煉等等問題都被他們主觀的忽略了。但通過有關調(diào)查研究表明,當下高中生體育鍛煉意識較為薄弱。第一,高中生缺少堅持體育鍛煉的恒心。許多高中生都認為體育鍛煉較為辛苦,不愿意主動進行體育鍛煉,被動接受體育鍛煉時也不能好好配合訓練的內(nèi)容;第二,高中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中國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思想就是以學業(yè)為重,對于體育這種“副科”給予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學生從小就不愛進行體育鍛煉,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體育鍛煉,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2.缺乏體育鍛煉的機會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我們的學校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了“重文輕武”現(xiàn)象。無論在哪個教育階段,中國的學生都比較“忙”,忙著學習,導致學生缺少體育鍛煉的時間。第一,在學校期間,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文化課的學習上,課時安排較為緊張,課下作業(yè)任務重,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第二,學生放學回家,一方面要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yè)任務,另一方面還要上各種補習班,學習其它特長,學生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再進行體育鍛煉。
二、策略分享
1.樹立體育觀念
觀念應先于行動,只有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學生才會對體育鍛煉給予足夠的重視。高中生經(jīng)過多年學習方法的訓練,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強。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也應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工作的認識和了解。第一,應向?qū)W生明確的闡述高中階段體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讓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工作有基本的了解,從而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第二,教師應將體育鍛煉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向?qū)W生介紹清楚,學生掌握了體育鍛煉的基本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完成體育鍛煉;第三,在做具體的體育訓練時,如打籃球、踢足球等,教師還應重復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通過專項訓練能真正理解理論講解部分的意義。
2.進行趣味教學
高中學生心理壓力極大,他們過分重視知識的學習,如果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無趣的體育訓練,只會將“重文輕武”的現(xiàn)象嚴重化。高中生缺少體育鍛煉的興趣也是導致其不能形成體育鍛煉意識的關鍵因素之一。針對學生體育鍛煉興趣不高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應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第一,在課上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給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知識講解過程對講解人的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和教學經(jīng)驗有嚴格的限制。體育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個人才能,讓學生自己選擇體育鍛煉的項目;第三,師生關系要平等和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處在一種比較輕松自在氛圍下進行體育鍛煉。其次,教師可以利用高中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多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激發(fā)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第一,教師在平常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采取小組競賽或個人比賽等形式,檢查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zhì)量;第二,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課程學習計劃,多組織一些大型的體育競賽活動,如運動會、拔河比賽,并對于獲勝的一方給予物質(zhì)和精神獎勵,從而激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最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敢于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形式和內(nèi)容一成不變,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失去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師可以參考國外先進的體育教學經(jīng)驗,與本土教學方法相結合,從而提出新的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體育教學理念。
3.提供鍛煉機會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鍛煉機會,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鍛煉習慣。引導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形成自我體育鍛煉的意識。首先,要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對于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作用,從而促使學生開始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其次,社會各方都應為學生營造體育鍛煉的氛圍。體育鍛煉不一定就要在體育課上、在專門的體育訓練場上進行,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只是體育鍛煉的形式和強度不同而已。有了體育鍛煉的氛圍自然會影響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最后,教師還應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行指導評價。了解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效,進而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并通過表揚學生的運動成果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綜上所述,如果讓一個人對自身擁有的所有“財富”進行單項選擇,我想每一個人的選擇應該是相同的,那就是健康的身體。健康來源于體育鍛煉,而體育鍛煉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對于高中生而言,單憑體育課上短暫的體育鍛煉是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的。學生和家長應重新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從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