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靜 李 璟 李玉煥中國.山東省青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266034 E-mail:zhenjing1976@163.com 通訊作者 E-mail:yuhuen1967@163.com
?
心理治療對老年抑郁和焦慮共病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劉振靜 李 璟 李玉煥△
中國.山東省青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266034 E-mail:zhenjing1976@163.com △通訊作者 E-mail:yuhuen1967@163.com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治療對老年抑郁和焦慮共病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將80例老年抑郁和焦慮共病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分為研究組40例(心理治療合并抗抑郁藥物治療)和對照組40例(單用抗抑郁藥物治療),療程為8周,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于治療前及治療第8周末評定療效。結果:經(jīng)過治療,兩組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顯著提高。治療后第8周末,研究組MMSE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 2.42,P<0.05)且ADL總分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t=-2.10,P<0.05)。結論:心理治療能提高老年抑郁和焦慮共病患者的認知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病人;共病;抑郁;焦慮;心理治療;認知功能
The Impact of Psychotherapy on Cognitive Function of Older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y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Liu Zhenjing,Li Jing,Li Yuhuan
Qingdao Mental Health Center,Qingdao 26603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sychotherapy on cognitive function of older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y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Methods:80 elder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for 8 weeks.The two groups were measured by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before treatment and 8weeks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t the 8th week after the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s total score of MMSE showed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2.42,P<0.05).The study group had lower score of ADL than control group(t=-2.10,P<0.05).Conclusion:Psych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older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y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Key words】Older patients;Comorbidity;Depression;Anxiety;Psychotherapy;Cognitive function
抑郁和焦慮障礙在同一個體共存,即稱為抑郁和焦慮共病(Comorbid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資料顯示,有60%~90%的抑郁癥患者伴有焦慮障礙,50%的抑郁癥患者可同時符合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1]。而老年抑郁癥患者由于生活能力下降、身體疾病較多、喪偶等多種原因,喪失及無助感、無用感增加,抑郁與焦慮障礙共病的發(fā)生率更高[2-4]。大量研究顯示,與單一焦慮或抑郁障礙患者相比,抑郁和焦慮共病患者具有癥狀重,病程慢性化,社會功能損害重,自殺率高和預后差等特征,且治療難度大,嚴重影響個體認知功能、正常的學習和交往活動等[5-7]。陳麗萍[8]等認為,抑郁焦慮共病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特點是:①執(zhí)行功能損害更嚴重;②更顯著的精神運動遲緩;③記憶功能明顯下降。與年輕抑郁焦慮共病患者比較,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的生命質量下降、自殺意念增加、認知功能受損的表現(xiàn)更為嚴重[9]。目前關于老年抑郁焦慮共病認知功能的研究很少[8],治療方面目前認為,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對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是有效的,但尚缺乏最佳治療方案的循證醫(yī)學支持。本課題旨在研究心理治療輔助藥物治療對改善老年抑郁和焦慮共病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改善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為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1.1對象
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青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住院的老年患者同時符合ICD-10中定義的抑郁及焦慮障礙診斷標準,篩查出抑郁焦慮共病的老年患者80例,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抗抑郁藥聯(lián)合心理治療組)與對照組(單純用抗抑郁藥組)各4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齡在60~83歲之間,平均年齡68.8歲;具有小學以上文化,能配合完成量表測試;兩組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伴嚴重軀體疾病;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器質性疾病,嚴重酗酒或藥物濫用、成癮者;伴其它重性精神病、精神發(fā)育遲滯、癡呆及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
研究組與對照組在年齡、性別、病程、軀體狀況、婚姻狀況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心理治療方法 研究組患者接受8周的個人心理治療,每周兩次,每次50分鐘。心理治療由6位經(jīng)過正規(guī)培訓并取得職業(yè)資格的心理治療師承擔。心理治療根據(jù)患者個性特點及所處的治療階段,分別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精神分析技術、人本主義心理干預及自體心理學技術等。治療分4個階段,第一階段: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醫(yī)患相互信任,確立統(tǒng)一的治療目標;第二階段:心理治療師傾聽、共情,理解患者的痛苦及困境,讓患者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第三階段:澄清、解釋、討論、支持;給患者講解抑郁、焦慮的病因、癥狀、康復的因素等,幫助患者識別自己及他人的不良情緒,學會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增加患者人際交往,改善家庭及社會關系,培養(yǎng)患者自信;第四階段:結束,給予鼓勵,心理治療師表達治療結束但治療師始終在這里,預示支持、幫助的可持續(xù)性,鼓勵患者面對自己疾病,尋找積極的應對方式,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
1.2.2藥物治療 研究組、對照組患者入組后分別按照患者的病情及身體情況給予合理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常規(guī)護理和健康教育;抗抑郁藥物主要選擇5 -HT再攝取抑制劑,如:帕羅西汀、艾司西酞普蘭等,對于有睡眠障礙的患者短期配合安定類助眠藥物;兩組患者用藥種類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3評定方法 ①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共包括30個項目,內容分為5個方面,包括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及計算力、回憶、語言;共30分,認知功能缺陷與受教育程度有關,文盲組<17分,小學<20分,中學或以上<24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進行測評,測評由兩名精神科醫(yī)生完成;②兩組在治療前后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4項版本)評分,用于測量患者生活能力緩解的情況。
1.3統(tǒng)計處理
應用SPSS 17.0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ˉ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統(tǒng)計推斷采用t檢驗,界定值為α=0.05(雙測)。
2.1兩組治療前后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比較
治療前兩組MMSE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第8周末,兩組MMSE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性提高(P均<0.01),且研究組MMSE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n=40,ˉx±s)
2.2兩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比較
治療前兩組ADL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第8周末,兩組ADL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性降低(P均<0.01),且研究組ADL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n=40,ˉx±s)
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與不伴焦慮的老年抑郁癥患者比較,其對抗抑郁藥物治療的反應較差,治療后只有部分效果或根本不起效。主要因為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軀體主訴較多,不良反應導致治療脫落率高,焦慮癥狀導致復發(fā)風險高等。老年抑郁和焦慮共病患者對抗抑郁藥治療的起效時間較長,可能需要數(shù)月時間加量[10]。因此,在治療前期的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焦慮,增加治療信心。心理治療不論是單獨應用或與藥物聯(lián)合應用對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的治療都是非常需要的[9]。很多研究顯示,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能提高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社會功能,改善癥狀,降低復發(fā)率[11-13];但單用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或暴露療法等輔助治療老年抑郁或焦慮患者可能出現(xiàn)療效有限或不佳的現(xiàn)象[9]。而且國內心理治療的研究多針對老年抑郁癥患者,對老年抑郁與焦慮共病患者的心理治療研究較少。本研究采用綜合的心理治療方法,根據(jù)不同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自身特點及治療的不同時期分別采用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放松治療、動力性精神分析等綜合心理治療方法,使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本研究顯示,治療8周后,兩組的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改變;且研究組的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表示藥物治療及聯(lián)合治療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焦慮共病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精神癥狀;而心理治療聯(lián)合藥物治療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記憶力、計算力、定向力等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通過心理治療中的醫(yī)患互動、討論、支持、解釋、反饋等,患者能理解自己的癥狀,區(qū)分不良反應與軀體癥狀,增加治療的依從性,減輕了恐懼、無助的心理,從而使患者感覺思路清晰,對治療及生活有信心,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更明確自己的目的及自己要做什么。在心理醫(yī)生的鼓勵下能更自信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黎娟花等[14]認為,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隨著病情的改善會明顯好轉,認知功能的恢復程度與癥狀緩解程度具有明顯相關性。另外,大量的研究[15-16]證實心理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癥狀,從而使患者注意力集中,精神運動速度增加,認知能力提升,生活質量提高。這與本研究中綜合心理治療對改善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認知功能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心理治療能提高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的認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因本研究樣本量小,采用的測評工具有限,有待擴大樣本,采用更多更全面的認知功能量表進一步研究,為老年抑郁焦慮共病患者的治療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國效峰,薛志梅.抑郁癥與焦慮障礙共病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精神分冊,2004,1(4):232-234
[2]Devanand D P.Comorbi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late life depression[J].Biol Psychiatry,2002,52(3):236-242
[3]Alexpooulos C S,Scijultz S K,Lebowitz B D.Late-life depression:A model for medical classification[J].Biol Psychiatry,2005,58(2):283-289
[4]Reekman A T,Beurs E,Balkom A J,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later life:Co-occurrence and communality of risk factors[J].Am J Psychiatry,2000,157(1):89-95
[5]劉培培,劉新民,曹麗娟,等.抑郁和焦慮障礙共病研究現(xiàn)狀[J].醫(yī)學信息,2014,27(2):516-517
[6]Leonardo E D,Rene Hen.Genetics of affect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J].Annu Rev Psychol,2006,57:117-137
[7]Basso M R,Lowery N,Ghormley C,et al.Comorbid anxiety corresponds with neuro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 in unipolar depression[J].Cogn Neuropsychiatry,2007,12:437-456
[8]陳麗萍,許崇濤.抑郁共病焦慮的認知功能障礙研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7):596-597
[9]蘇亮,施慎遜.老年抑郁癥和焦慮障礙共病的研究概況[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6,25(12):955-958
[10]Lenze E J,Mulsant B H,Dew M A,et al.Good treatment outcomes in late-life depression with comorbid anxiety[J].J Affect Disord,2003,77(3):247-254
[11]陳怡,梁其生,葉偉健,等.支持性心理治療對復發(fā)老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新醫(yī)學,2013,44(3):184-187
[12]王勝,鄭漢波,汪達山,等.認知行為治療對老年期抑郁癥的輔助治療[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0(5):347-348
[13]吳振玲,喬霞.心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8):1227-1229
[14]黎娟花,鄭洪波,鄭朝盾,等.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23(19):3022-3024
[15]孫玉紅,李秀萍,高穎,等.支持性心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醫(yī)學雜志,2008,28(18):1855-1856
[16]王立娜.抑郁癥的心理治療[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5,5 (4):325-328
·論 著·(心理干預)
(收稿時間:2015-11-27)
*基金項目:青島市科技指導計劃(編號:KJZD-14-15-NSH)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5.028
中圖分類號:R749.055,R39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252(2016)05-07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