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方式;存在問題;改革思路
我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因此,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成為各高校的的必修課。與過去相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走進學生課堂和單獨設課的目的,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授課中存在的問題和它并沒有真正的走進學生的頭腦中,更不用說,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了。鑒于此,為了改變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的態(tài)度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必須要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推進教學方式的改革。
1 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及存在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從表面上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積極性不足,學習知識太刻板,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但是,我們深究其因,就會發(fā)現(xiàn)更深層次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隨著多年的教學改革,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教材版本也逐漸增多,但是,教材的主要內容并沒有本質的改變。多年來教科書的體系依舊是由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幾部分組成。教材內容的模式也依舊是“原理+方法論”。它并沒有隨著時代和歷史的進步而添加新的內容,也沒有增加一些對當代問題的思考。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內容并沒有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質。除了原來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內容創(chuàng)新不足,導致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當代大學生感覺哲學原理抽象、枯燥。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并不能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學習它并沒有實際意義。
1.2 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
高校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一直沿用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一直以來都是以老師為中心,主要是由老師主導著課堂,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直接告訴學生,隨后講解其方法論。在課堂中老師并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缺乏并要的引導和啟發(fā)。因為一些哲學原理比較抽象,老師基本采用“我講你記,課下機械背誦”的方式,將學生的背誦效果看成對哲學原理的掌握效果。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網(wǎng)絡的普及,教師開始使用多媒體課件,但是很遺憾,老師的教學內容并沒有豐富,只是將以前的板書打在屏幕上,照本宣科的讀。大學課堂,老師自顧自的講并不會注意學生的動向,有的學生便會在哲學課上看課外書,睡覺。老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但沒有讓學生們理解和內化馬克思哲學原理,反而讓大部分學生感覺馬克思哲學原理枯燥乏味,用消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它。
1.3 教學考核方式單一
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主要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來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閉卷考試方式是典型的應試考試方式,要求標準化,統(tǒng)一化的答案,不存在一題多解,它抹殺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倡的批判精神。在這種考試方式面前,學生們日??梢圆挥萌ド险n,在考試之前將老師畫的重點死記硬背下來就可以了。這種只要記熟重點就可獲得高分的評價無法考核大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和理論應用能力,更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不利于個性化發(fā)展。這種考核方式最終只會培養(yǎng)出高分低能的人,致使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脫節(jié),思維僵化,并不能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1.4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
大部分學生不重視哲學這門課程,認為哲學原理是枯燥無味的,其內容空洞并沒有實際意義。由于學生并沒有對哲學課程形成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態(tài)度,所以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再加之,大學的課堂老師采用點名考勤的方式記分,學生們?yōu)榱顺銮诼时黄热W習。馬克思哲學授課并沒有突出其實踐性,老師也沒有引導學生把哲學理論與實際結合,使學生感覺馬克思哲學所強調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空談,更加感覺哲學課枯燥,反感。要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的走入學生的頭腦,走進他們的生活談何容易。
2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思路
2.1 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突破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豐富教學內容,靈活的處理教材,在講解時要選取適量的實際事例來體現(xiàn)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老師要緊隨時代的腳步,掌握實時動態(tài),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去解釋現(xiàn)實社會中的變化。通過對時事的分析可以提升學生們的興趣,提高他們分析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通過對社會中不合理現(xiàn)象的批判中升華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
2.2 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改革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授課過程中要改變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讓學會充分的參與到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采用論證的方式來將哲學原理告訴同學們,也可以就一個原理讓學生們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讓學生們自主掌握。對于一些簡單的章節(jié)也可以有學生們課下準備,課上自己講解學習,老師在一旁指導。讓學生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從哲學的學習中體驗思辨的快樂,在哲學的批判中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
2.3 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我們應該摒棄標準答案的應試考核方式,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的考核應該更加重視理論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期末考試的考核中,我們考核題目的設置不應該只限于選擇題和簡答題等對書本知識的記憶,應該增加學生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論證題。這樣既可以考察學生對原理的掌握情況還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加材料分析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綜上所述,要真正的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人們認識生活和改變生活的能力,我們就要直面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用創(chuàng)新、批判的精神去更新當代教師的教學理念,去改革我們的教學方法。讓哲學的知識進入學生的頭腦,走進我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陳偉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的問題及改革思路[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09(3):98-100.
[2]徐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應該重視的幾個問題[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08,25(1):126-128.
[3]劉云濤,劉春玲.淺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問題[J].學理論,2012(6):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