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語作為我們的第二語言,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它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使得它在各個鄰域都成了溝通、交流的媒介,特別是進入信息時代的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全球化趨勢在21世紀變得更為明顯。對于初學英語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很重要,興趣是學習的源泉。我國有句古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道出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 興趣 調動 培養(yǎng)
一、抓住小學生好奇的心理導入新課。
揭示疑難,巧設懸念,可以造成學生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tài),而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支配下,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活,形成強烈的認知沖突,因此心弦也會緊隨課堂教學。比如,我在上水果這一課時我會把不同種類的水果提前放在一個口袋里,就問學生:What’s this in it? 學生充滿好奇,都想沖到前摸一摸,這就是Touch and say.游戲。此時,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燃起探求新知的火花,思維活躍、敏捷,在此基礎上學習新課,得益匪淺。這種方法比起老師直接出示水果進行單詞教學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一節(jié)課的warming-up是最能調動課堂氣氛,開拓學生思維的最好時機。
“啟動環(huán)節(jié)”是以提高學習效率,或者有利于集中因前一節(jié)課分散的精力,有利于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的環(huán)境,用最快的速度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活動。由于小學基礎階段課程設置多樣化,一天之中除了英語外,還有其他多門課程,而英語又不是排在第一節(jié)課,所以有的學生還沒從上一節(jié)課中回過神來,下一節(jié)課又要開始了,所以他們的注意力需要下一節(jié)課又要開始了,所以他們的注意力需要很快的集中起來。啟動部分作為單詞教學之前的鋪墊就顯得很重要了。啟動的方式有很多,如大家經常作的每日報告、問答、故事、新聞、談話、競賽、游戲等。比如,上一節(jié)課,學生剛學完動物的單詞,在上第二節(jié)課時,我可利用Guessing game來鞏固已學過的單詞。老師描述:It’s yellow and black. I’m the king of animals.學生猜測:tiger.老師描述:I like fish. I can say”meow, meow”.學生猜測:cat.等幾個關于動物的句子,再加上老師的肢體語言一般學生能夠猜出來的。三年級學生小,表現欲較強,看別人很快猜出結果,他們個個都會爭先恐后參與游戲。因此,游戲是課堂教學的“興奮劑”,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但是,在做游戲時,千萬別忘了給學生獎勵和及時鼓勵。學生好奇心強,都想摸到好東西或猜到什么,所以積極性都特別高。
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運用必不可少,對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網,還可以直接與外籍教師面對面,學生通過這樣有利條件,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說出純正、地道的英語。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功能的展示,網上瀏覽等,讓學生感受計算機的威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比如,我在教學三年級PEP版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這一單元時,我展示了課件,學生看到課件中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感受到動物的氣息,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再加上音頻,通過聲音猜動物,通過視頻覆蓋動物本身,靠大概輪廓猜動物,更是讓學生走進了課堂,這堂課既活了起來,也動了起來,多媒體的運用發(fā)揮了很大作用,既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技術是小學英語老師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對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教學的方向,同時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訓練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敢于實踐,樂于實踐,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選擇教學方法,增強學習興趣
1、TPR教學法。此教學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在輕松、歡快后的氣氛中形成英語意識和英語思維。比如,三年級小學生對圖畫文字還是比較感興趣,根據教學內容和需要,在黑板上畫出所講內容,逼真而夸張的圖畫將有助于學生展開想象。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PEP版Unit 5 Let’s eat.這一單元時,我介紹“bread”單詞,可以在黑板上畫簡筆畫,這時你發(fā)現班里有許多小學生表現欲很強,他們也喜歡畫畫,一個個爭先恐后自己在黑板上畫一些吃的、喝的,這比起你在黑板上直接寫單詞要有效得多。TPR表演教學法對初學英語的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極其重要,老師通過形象的表演,即運用身體語言表達口中語言信息。例如,我在教26個字母時,為了便于讓學生記住,就用形體來展示字母的形狀,同時播放音樂教學生跳字母操,這種具體形象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TPR教學法有助于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和體驗中學習英語。其重點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英語并實現使用英語交流,糾正學生的錯誤并不是主要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消除小學生的緊張心理,促進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TPR教學法也會使某些學生趁機玩耍,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較好的課堂管理方法,要面向全體學生,一切活動、游戲、表演、競賽都要服務于學生,讓這些活躍元素為課堂教學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
歌謠與歌曲創(chuàng)編法。英語兒童歌曲以它簡明的旋律,歡快跳躍的節(jié)奏,淺顯易懂的歌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韻句、歌謠也占據著同樣重要的位置。節(jié)奏清晰、韻律感強的小歌謠,孩子們喜聽樂唱,配上相關的TPR動作,更能營造歡快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老師能把課本里的句子串成歌謠,配上節(jié)奏,搭上TPR動作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孩子們就能輕松學會并掌握長難句。例如,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I play basketball. I go swimming.I play table tennis.I fly a kite.Apples apples apples Do you like apples? Yes, I do. Oranges oranges oranges,Do you like orange? No, I don’t.把這些句子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并配上動作,學生很快掌握運動類單詞。
開展游戲教學法。游戲是課堂教學的”興奮劑“,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如,學習小動物時,可以使用“蹲蹲”游戲,這個游戲可以分成幾大組,6-7個學生站成一橫排,這幾個學生的每個頭飾代表一只動物。游戲開始了,第一個學生開始說,“rabbit蹲,rabbit蹲,rabbit蹲完monkey蹲”。被點到的代表monkey的學生說,“monkey蹲,monkey蹲,monkey蹲完tiger蹲”。依次類推,看誰記住動物的單詞最多,說明他讓每個小朋友都蹲了,他就是獲勝者,我們評出每組的獲勝者并給與小獎品。
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只有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他們感興趣,讓他們動起來,讓他們愉快起來,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最后變成自主課堂,有“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才能做學習的主人。
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專心上課的習慣,這種習慣的的養(yǎng)成和老師的上課技巧息息相關的,老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古板、硬式的教學模式。三年級學生還小,注意力還不是太集中。上課十幾分鐘過后就會分散注意力,老師要想辦法把他們吸引回來,就得采取激趣的教學方法,在這時候,教學指令最為重要,我采取的方法是說數字,當同學們聽到后會把數字反過來說,正在跑神的學生聽到有節(jié)奏的數字就會回到課堂上來。還有一種召集方法是播放節(jié)奏感較強、歡快的音樂,當學生聽到后也會回過神來。如果想讓學生跟著你的思路走,當他們剛學英語時,你就要規(guī)范要求,按要求訓練他們,訓練有速、及時。從最基礎的聽、書寫26個字母開始,從點點滴滴開始,從最小的細節(jié)抓起,凡事開頭難,不同的學生因人而異,教學過程中有激勵、有鼓勵、有表揚、有批評。對待小學生們,表揚要大于批評,付出要大于給予,關愛要大于冷漠,熱情要大于冷淡。我認為教學過程中,老師能做到這些,讓學生感到愛時刻就在身邊,那么他們就喜歡上你的課了。等到一個學期過去啦,學生就樣成良好的聽課習慣了。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光靠老師,及時和家長溝通是最關鍵的,我不定期的的電話、微信、QQ拜訪,單元檢測、階段性檢測后召開小型家長會。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使學生終身受益,它為學生美好的未來打下伏筆。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2001。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示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