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想起陶維林老師這篇文章的宗旨,要把時間還給學生。對我的課堂教學進行的適當改變。根據(jù)學生的基礎,課程的難易程度,把合作交流的時間進行增減,需要多時間思考的,把時間還給學生。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就要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性,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在合作活動前,也要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想想解決問題的策略,存在的困難,以確保合作學習的成效。
【關鍵詞】小組合作 教學模式 時間還給學生
回想起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經(jīng)歷了傳統(tǒng)師講生聽,到學生先練后講,學習杜榔口“三三六”和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模式,到現(xiàn)在廣西文華中學的“自主、合作、探究”生命教育高效課堂模式。我們學校也開展了課堂教學改革,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從而老師的角色從主講者變成主導者,學生從配角到現(xiàn)在主角,課堂從安靜到熱烈的討論。形式的改變,目的都是希望提高課堂的效率,增加學生的參與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那怎樣的教學模式才是更利于學生學習數(shù)學,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的解題能力呢?帶著思考我在初三(5)班、(11)班開展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的實踐。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看書做練習(獨學),小組對答案(群學),小組展示,教師小結加分。一開始實施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感覺很新鮮,從以前上課時的循規(guī)蹈矩,到現(xiàn)在可以與小組內組員的交流,學生們都很開心,組員為了爭取更多的加分很愿意幫助其它暫時落后的成員,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在同組的成員的幫忙下能及時學會所學的知識,上臺展示的同學也能鍛煉自己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我在《列舉法求概率》教學運用時,發(fā)現(xiàn)通過看書自學,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能把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會用表格表現(xiàn)出來了。于是我留出時間讓學生幫助組內沒有學會的同學,最后進行組間評比,看哪一組完成得更好。我的任務一布置,學生的興趣可高了,組內同學爭著給學困生講解,有的講解完畢后還舉例讓學困生進行練習,直到弄懂為止。幾分鐘過后,我開始檢查學習情況,無論抽到誰,組內的其他同學都信心百倍,充滿了期待。結果全班的學困生都能正確對列出表格得到結果。
兩個的班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覺得小組合作交流的效果,由學生基礎、課程難易決定,基礎不同,效果不同。課程的難易不同,效果也不同。根據(jù)各班的情況不同,交流和思考的時間也不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小組合作交流模式也如此。它有利有弊,利:一部分學困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感覺到不困難了,也提高了數(shù)學的學習成績,小組內的凝聚力更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作為老師有小組長的幫忙而輕松不少,也提高了效率,并能及時了解每組學困生的薄弱點。弊:紀錄不強的學生生趁機偷懶玩耍,學困生生依賴性,課堂上氣氛熱烈,少了安靜思考時間,尖了生缺少了研究難題的精神,一難就想著與同學交流找到答案。這點對即將參加中考的考生真是致命的,在考試過程只能獨立思考,對習慣了合作交流產(chǎn)生了依賴的學生,成績必然下降。
這時我閱讀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陶維林老師寫的文章《從“把時間還給學生”說起——在華中師范一附中聽課有感》[1],帶給我深深的思考。特級教師殷希群上在數(shù)學課上,開頭只講五個字:先做一道題然后在黑板上寫出題目: 已知 z = 2- i,求 z 6 - 3z 5 + z 4 + 5 z 3 + 2 的值. 兩個學生上黑板板,在之后 7 分鐘的時間里,教師沒再說一個字,在學生埋 頭演算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室中巡視,能夠觀察到每 一個學生都在做什么,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還能 夠適時介入,給予必要的指導,7分鐘之后,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同學的解法并讓沒有上 黑板的學生也有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寥寥數(shù)語,帶出了問題,了解了情況。不得不說沒在現(xiàn)場,也能了解到一節(jié)課真的完完整整地還給學生的示范課。這篇文章引起我的思考:怎樣又能用到小組合作交流的好處,又能改變學生習慣了合作交流產(chǎn)生了依賴呢?這時我又想起陶維林老師這篇文章的宗旨,要把時間還給學生。對我的課堂教學進行的適當改變。根據(jù)學生的基礎,課程的難易程度,把合作交流的時間進行增減,需要多時間思考的,把時間還給學生。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就要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性,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在合作活動前,也要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想想解決問題的策略,存在的困難,以確保合作學習的成效。如《解直角三角形及其應用》應用舉例一課中,我借薦殷希群老師的講課過程來講課。提出問題,學生板書,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同學的解法并學生發(fā)表意見。因為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嘗試的時間,在學生充分發(fā)揮自我潛能的前提下,再組織學生合作討論,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得較好,5班的學生比11班的掌握得更好,對以后考題中出現(xiàn)類似的題型解決得比較順利。
另外我還嘗試對難度較大的內容如二次函數(shù)與圓、二次函數(shù)與雙曲線等綜合練習,給完整一節(jié)課給學生思考,下一節(jié)課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歸納總結是很好的過程,也能改變讓學生對合作交流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