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通過微課程,讓學生學習和運用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從練習中找到常用的互換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學會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學習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學習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找到互換的方法和一般規(guī)律。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1)出示三句反問句,問:這三句話用了什么句式?反問句有什么特點?
(2)同學們,句式轉換向來是我們的弱項,是我們難啃的豬骨頭。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一起復習句式的轉換。
(3)反問句和陳述句的互換我們從四年級開始就一直在接觸,但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不管是反問句變?yōu)殛愂鼍洌€是陳述句變成反問句,我們都要本著一個原則,那就是——句子的意思不變。
2.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使其意思不變這一訓練形式,力求以學生對句子的自主理解為主,循序漸進,達到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自讀反問句,找出反問句中的答案,說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比如,“難道今天下雨了么?”學生讀感悟,說出答案:“今天沒下雨。”
(2)指導學生將反問句句末的“嗎”“呢”疑問詞和問號“?”去掉,換上句號“?!比?,“沒有爸爸媽媽的辛勤勞動,怎么會有我們的幸福生活呢?”先改成:“沒有爸爸媽媽的辛勤勞動,怎么會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3)還要告訴學生,在反問句改換成熟句的時候還得注意把“難道”“莫非”“怎么”這類反問句式的詞語刪去。不然會造成句子不通順,意思表達模糊,表意不明。那么上面的句子就可以進一步改成:“沒有爸爸媽媽的辛勤勞動,會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4)在上面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將句子關鍵詞“有”否定。使句意與原來的反問句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改成:“沒有爸爸媽媽的辛勤勞動,不會有我們的幸福生活?!?/p>
如此一來,學生就掌握了將反問句改作陳述句,使其意思不變的方法了。
3.將陳述句改成反問句,使其意思不變這一訓練形式,同樣要注重學生對句子的感悟,從語感上去培養(yǎng)學生找到句子轉換的方法
(1)出示一個例句,讓學生將其改成反問句??陬^訓練,如,“今天沒下雨?!弊寣W生心里揣著答案去轉換成“明知故問”的句子:“莫非今天下雨了么?”
(2)先指導學生將陳述句的關鍵詞否定,改成意思相反的句子。如,“在他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時候,在他得到老師的表揚的時候,他沒有驕傲。”改成:“在他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時候,在他得到老師的表揚的時候,他驕傲了?!?/p>
(3)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在句末加上反問詞“嗎”或者“么”、“呢”和“?”。如此上面的句子可以改成:“在他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時候,在他得到老師的表揚的時候,他驕傲了么?”
(4)如要使改成的反問句語氣更強烈,應告訴學生在否定詞前或者句中加上“難道”或“怎能”“莫非”等詞語。那么上面的句子就可以改成“莫非在他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時候,在他得到老師的表揚的時候,他驕傲了么?”或者“在他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時候,在他得到老師的表揚的時候,難道他驕傲了么?”
4.總結
(1)同桌一起總結出陳述句變反問句的方法;
(2)出示兩道例題,對著方法,師生共同完成;
(3)出示三道題,請同學們同桌互相合作完成;
(4)完成練習題;
(5)全班評改。
四、教學反思
陳述句和反問句的互相轉換,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如何幫助學生掌握陳述句和反問句互相轉換的規(guī)律,讓他們能夠熟練地進行句式之間的轉換呢?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小錦囊的環(huán)節(jié),以此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小錦囊里主要是陳述句和反問句互換的步驟。最后,將這兩種句式間的轉換方法編了一個順口溜。就這樣,孩子們在這些簡單清晰的步驟的引領下,能夠快速地在練習中逐步掌握句子間轉換的規(guī)律,從而提高轉換句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