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肩負著為國家建設而不斷培養(yǎng)新人的重任,面對新形勢下教育的發(fā)展。我們不得不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面對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實現對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我粗淺地談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解決的辦法,供各位同仁參考。
一、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師生有效互動及結合
在新課改下師生間的關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體現學生的主體,激發(fā)學生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互動,和諧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交往的過程,是實現教學相長的雙邊活動,教師應適時地結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問題,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合作學習有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交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集體觀念,把競爭引入課堂,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教師的點評要恰當、自然,要以鼓勵為主,對學生個性化的言行要多角度評價,尊重個性,肯定優(yōu)點,努力營造一個民主開放,愉悅和諧的交流氣氛。
二、善于教學反思,注重課后鞏固與評價
對教學工作應及時總結,對教學內容應及時反思,對教學內容應及時鞏固,注重對學生的對角度評價,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表現情況,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多層次、多角度、多類型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及時布置學生在課下掌握的重點問題,督促檢查復習情況,最后匯總結果。這樣一來,加強了學生學習的效果,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教師還應該對片面、不正確的觀點去疏導、辨析,積極主動地接受正確觀點,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組織課外興趣小組,進行讀課外書、講事實等課外活動形式,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起學生興趣,提高多種知識,增長更多能力。通過評價使學生能做到學有所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和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
三、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我校在新教材全面鋪開使用之前,所有從事新課程改革教學的教師都參加了各級、各類組織的新課程理論學習和教學觀摩課的借鑒,從中學習和借鑒了許多新的學習方法和手段。但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把這些教學方式的作用發(fā)揮出來。在新課改中,老師觀念的轉變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新課改的一項內容。
四、考試及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以前評價方式過于單一,筆試方法雖好但只是考了學生的讀寫能力,不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考察。這一唯一的渠道來進行選拔,只要考試分數高就是好學生,讓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凸顯不出來,還抹殺了學生的自信心。這相當不利于學生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現在最迫切的是必須馬上改變考試評價這一單一評價方式,要采用多樣的評價,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而做一些有益的嘗試。
五、作業(yè)的布置要體現趣味性、探索性和在生活中的實踐性
作業(yè)是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而傳統的作業(yè)內容枯燥乏味,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完成作業(yè)不是一種快樂,而是一種痛苦。新課程改革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作業(yè)方面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些學生可以自己去探究的、學生感興趣的開放性題目,讓學生體會到探索知識帶來的喜悅,也為學生鋪設了一條尋找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道路,達到新課程改革中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
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在實踐中,我們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誤區(qū),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地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課程標準對我們提出的育人要求,也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們應該與新課改同行,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努力探索各種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快樂健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