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志摩詩歌的魅力,在于他能將現(xiàn)實生活詩意化。其詩歌所選擇的景致物象都能恰當(dāng)?shù)厝谟谒乃枷肭殂海呵逋讣埍车囊庀?,?yōu)美流暢的組合,形成一個溫馨的審美舞臺(意境)。一詠三嘆的依洄節(jié)奏,生動豐富的立體畫面,風(fēng)情萬種的艷麗色彩,浪漫語境釀造的清新格調(diào),都讓我們得到美的享受。本文試圖對其情緒流動的軌跡作一個全新的藝術(shù)探微,用以拋磚引玉。
關(guān)鍵詞:徐志摩詩歌; 情緒流動的軌跡; 探微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6)05-001-2
縱觀中國現(xiàn)代詩歌,有個人不得不談,那就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朱自清說:“現(xiàn)代中國詩人須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英國劍橋大學(xué)留學(xué)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xué)。讀來讀去,這位特別生忽略了政經(jīng),卻對詩歌情有獨鐘。2年的劍橋讀書生涯,徐志摩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同時也對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產(chǎn)生濃厚興趣,也就在這段時間,奠定了他的唯美、浪漫主義詩風(fēng)。1923年,徐志摩回國與聞一多、朱湘、饒孟侃、孫大雨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xué)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
在他短暫的十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值得反復(fù)吟詠的優(yōu)美詩篇。
徐志摩的詩,音韻諧和、結(jié)構(gòu)完美;感情真摯、語言清麗;意象空靈、意境幽美,內(nèi)容和形式高度和諧統(tǒng)一,具有獨特美學(xué)風(fēng)格的詩歌很柔美地傳達了詩人的人生境界——“信仰單純的詩化人生”。
詩是作者熾烈情緒的自然流露。我們在欣賞徐志摩詩歌的同時,也會不知不覺地發(fā)問:詩人是如何在詩中將自己的情緒柔和到字里行間里去的呢?下面我們就沿著作者給我們留下的詩篇中,遴選幾首代表作,透過這些“從性靈暖處來的詩句”,我們來探微詩人的彼時彼情是如何徐行緩步地鋪展、溶于那些美麗的詩句中去的。
一、感傷之情的情景交融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別康橋》
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是一首節(jié)奏舒緩、情感纏綿、令人反復(fù)品味的詩篇,為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詩歌以詩人即將離別康橋時情緒波動起伏為線索,抓住夕陽映照下的景物,將自己的留戀、感傷之情投射到康橋、云彩、金柳、榆蔭、彩虹、小船、柔波、星輝、軟泥、青荇、笙蕭、夏蟲這些具體景色物象之中,形成意象,用虛實相間的手法,組成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gòu)成了雋永美妙的意境,從而抒發(fā)了對兩橋(劍橋、康橋)依依惜別的留戀、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四句一小節(jié),輕盈的詩行,無奈又必須的情緒展露無遺;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又是四句一小節(jié),滿載詩人情愫的景色物象縈繞詩人遐思的天空,難舍之情盡收眼底;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還是四句一小節(jié),音樂的節(jié)奏美,一詠三嘆,將詩人情緒孩童般起伏;
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一束束柔媚的景物,一幅幅聯(lián)想的畫面,泛濫著詩人依依不舍的幻想戀情;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情理相伴,難舍難分,欲哭無淚,欲留還走。沉默——離別之情折磨著詩人,康橋——感傷之情蹂躪著詩人!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現(xiàn)實和理想,兩難選擇,如果注定要做出選擇,哎,還是“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見,康橋!再見,不切實際的理想!
愛、單純、自由才是我的選擇,才是我“悄悄來”“悄悄走”的真諦!
詩人留戀、無奈又感傷的情緒流動到那些生動具象的畫面,情景交融后,至此打住了,留給我們無盡的遐想!
《再別康橋》情緒(留戀、感傷之情)流動的軌跡:惜別時的徘徊——回憶——依依不舍——抉擇。
二、惜別之情的意象柔和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沙揚挪拉一首.贈日本女郎》
這是一朵花抑或是一段難舍的情,徐志摩真讓人翡翠!
一幅簡單明了的畫面,一幅深情費思的意象,讓人心旌搖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
細膩微妙愛的情愫投射到眼前“嬌羞的水蓮花”這一意象上,豐富的想象將這一幅常見、簡單的的情景,燦爛起來,讓人頓生愛憐!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
——沙揚娜拉!”
相識是一種難得緣分,認識是一種發(fā)現(xiàn)美麗,分別是一種留念情誼。一份真誠的友誼、甜蜜的邂逅、無奈的分別,——沙揚娜拉,由“一低頭”的“溫柔”道了出來,真讓人不忍直面,實在叫人“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這里我們不禁想起了宋代大詞人柳永的《雨霖鈴》
古人柳永與情人告別,他將自己宦途的失意和戀人離別的痛苦情緒涂抹到冷落凄涼的秋景中,“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千秋節(jié)!”凄婉的離別哀愁,讓人倍覺傷感!
今人徐志摩將愛之情、尊重之誼,分別的感傷,惜別之情沉沁在嬌羞、溫柔、甜蜜,憂愁之中——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這大家司空見慣的場景、無數(shù)次會遇上的經(jīng)歷,經(jīng)過詩人的精心構(gòu)建、描摹,c承載著詩人柔情蜜意的“低頭的溫柔”“水蓮花的嬌羞”“珍重里蜜甜憂愁”的意象流動,一種深情款款油然而生,讓人回味!我們還是聆聽詩人自己對自己的情緒流動于畫面的注釋吧——
“這種叫做愛的情啊···
如果你忘了蘇醒, 那我寧愿先閉上雙眼。”
古人、今人面對無可奈何的離情別緒,各自通過信手拈來的景色物象,投之以情,形成意象,再一詠三嘆,美麗的意境裊繞視野胸間,品之大呼美輪美奐!
徐志摩《兩沙揚挪拉一首——贈日本女郎》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兩相比較,各自詠嘆。別情極致,誰優(yōu)誰劣?讀者自會賞析,這里毋庸贅敘。
《沙揚挪拉一首.贈日本女郎》情緒(邂逅、惜別之情)流動軌跡:悵然若失——意象修飾強調(diào)烘托——表達珍藏友誼——走和留的面對都美好。
三、執(zhí)著之情的三美呈現(xiàn)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悵——/飛揚,飛揚,飛揚,——/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這歌詠的是雪花還是理想?都是!
這雪花,飄逸;這理想,自由!新奇的比喻,豐富的想象,變化的意象,實景化為虛境,虛虛實實,亦幻亦真,優(yōu)美的意境讓人目不暇接,神思情往!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雪花,在天地間肆意的瀟灑,縱情地飄逸,還會認清方向,分明是詩人理想的放置,這地方是向陽的地方而不是“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反復(fù)吟詠,在音樂的蕩氣回腸中再次巧妙地傳達了詩人執(zhí)著追求愛情和美好理想的心聲。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飛揚的雪花這一意象,含有“朱砂梅的清香”, 詩人在雪花漫天飛舞的情境畫面中享受“美的過程”。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盈盈的雪花,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宣示了詩人堅定和執(zhí)著:他要追求那優(yōu)美的靈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這首詩,詩人以一種寧靜、和諧、無沖突的美的意象,通過音樂、建筑、繪畫等三美,將那種濃得化不開的情感,澆筑了心靈預(yù)存圖的美好大廈。
我們還是來聽聽詩人對三美釀造的詩味的獨白吧:“……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nèi)在的音節(jié)的道理,我們才能領(lǐng)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澈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情緒(飄逸、執(zhí)著之情)流動的軌跡:看清方向前行——不受閑花野草的誘惑——我飛舞的幻像雪花充滿靈秀——與心儀融為一體。
四、迷惘之情的陰柔吟誦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里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fēng) /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里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fēng)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在這首詩中,詩人選擇了沒有固定方向的風(fēng),來承載自己的憂傷情緒。面對社會風(fēng)云的不斷變化,徐志摩狐疑滿腹,彷徨、苦悶和迷惘,感情極度矛盾。他依著矛盾情緒,駕著長風(fēng),呼嘯著,可是這風(fēng)卻沒了方向——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詩人已經(jīng)來不及拴住這彌漫的傷感,只好將這苦悶吹到夢里去“輕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原來,詩人到夢里去尋找一種寄托去了: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里的光輝。
答案有了,千辛萬難尋找到的溫存是那“夢里的光輝”——寄望自己擺脫困境,
前路芬芳;希望現(xiàn)實能蕩滌苦難,恢復(fù)甜美;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美好的愿望不會隨著夢中期盼的光輝而甜美的,它總是在起起伏伏種讓人絕望,又讓人遐想;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里心碎!
詩人企圖在夢里尋找到光輝,可就是這夢里也是讓人“悲哀到心碎”;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里的光輝。
那曾經(jīng)在夢里閃爍的輝煌,原來也皈依了黯淡。詩人心靈深處的憂傷,何以排遣?
全詩陰柔地反復(fù)喟嘆“我不知道風(fēng)是在那一個方向吹”,內(nèi)心編織的意象, 憂傷依洄的意境,在音樂節(jié)奏中,一詠三嘆,述說了一個凄迷的愛情故事,表白了自己迷茫的困境。短暫的“溫存”“迷醉”很快就被“心碎”,“黯然”所取代。即使是到“在夢的輕波里依洄”也無法擺脫這惆悵恍然如夢的人生困境。
《我不知道風(fēng)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情緒(迷茫、呼喚之情)流動的軌跡:現(xiàn)實迷茫的惆悵——在夢中尋找“依洄”——現(xiàn)實看不到的,夢里得到也是短暫的迷醉——最終還是一場空:暗淡是夢里的光輝。
五、結(jié)語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過:“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積累起來的情感?!边@里的強烈情感指的就是情緒。所謂情緒,是作者多種感覺綜合產(chǎn)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我們自身的喜、怒、哀、驚、恐、愛等以及一些細膩微妙的情感如嫉妒、慚愧、自豪等都與情緒有關(guān)。情緒也常和自己的心情、性格、脾氣等因素互相作用。無論正面、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fā)人的行動動機。作為舊時代的詩人,徐志摩面對衰微的國情民生,自身面臨的種種矛盾,詩人迷茫、惆悵、徘徊的心理可想而知,故而在詩中也會將這種情緒反應(yīng)出來。
通過分析詩人幾首代表作品,從而把握情緒流動的方向,進而探微作者情緒投射作品的藝術(shù)規(guī)律,本文作了大膽的嘗試。欣賞徐志摩的作品很多,如何抓住其情緒投射的取向,是很值得志摩詩迷們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