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小學生作文出現(xiàn)的問題,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從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引導學生真實表達;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四個方面讓學生走出作文的誤區(qū),使作文充滿靈性,引導學生寫好作文。
關鍵詞:引導; 作文; 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43(2016)05-001-2
我們的生活是多樣化的,因此,作文也應該是豐富多彩、充滿靈氣、有生命力的。能表達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但有些教師的作文指導仍沖著分數(shù)而來,根據(jù)不同的類型給學生設下不同的大框,甚至引導學生胡編亂造,導致寫出的作文毫無閱讀價值。為避免這種作文的出現(xiàn),這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地進行引導。根據(jù)我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引導學生走出課堂
教室畢竟是個小天地,我們教師應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在親身接觸各種人和事之中進行有感而發(fā)的寫作,這樣做更能發(fā)揮寫作的功能,真實的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達自己的想法。上學期我們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yè)中有這樣一個綜合實踐活動:“調(diào)查訪問周圍的人的受教育程度,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寫一份調(diào)查報告?!痹诖嘶A上,我又給孩子們加了一個作業(yè),就是完成《我的理想》這樣一篇作文,盡管有部分孩子覺得怵頭,但他們還是遵照老師的要求去努力完成了?!庇辛苏鎸嵉恼{(diào)查,學生也就不會胡編亂造,生搬硬抄,而會把實踐中的真實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為生活服務。此種作文可以培養(yǎng)人的多種能力。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只局限于課堂教學,而要鼓勵學生多走出課堂,去親歷一些真實的事物,學會真實地表達。
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這里的發(fā)現(xiàn),我認為就是觀察,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點使你心動或眼前一亮的東西來。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生活中有許多有意義的值得觀察的事物,有許多寶貴的生活畫面,教師要注意引導和提醒及時捕捉住觀察的對象呢。比如要寫自己最熟悉的一個人,要進行外貌描寫,首先要選定目標,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注意抓住這個人在外貌上的顯著特征,也就是這個人的與眾不同之處,可以是五官,可以是身材,也可以是衣著,或者常見的表情等。教師要經(jīng)常提醒,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有特色,讓人讀了后會對所寫的人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假如描寫的那個人在人群中,讀者會一眼認出來。這樣就避免了千人一面。
三、引導學生真實表達
真實的東西才能打動人。我們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時機,給學生提供“說真話,訴真情”的條件。比如,兩個同學鬧別扭了,可以在課堂上來處理,引導當事人學生把自己為什么要生對方的氣一股腦地說出來。通過傾訴,再經(jīng)過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自己想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然后引導其他同學也把自己生活中的煩心事說出來,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會有一種情溢心間,不吐不快的感覺。產(chǎn)生共鳴了,就會引起傾訴、表達的欲望,教師就要抓住火候,讓學生把這種感受寫出來。只有敢說真話,才能寫出好文章。作文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們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孩子們的童年是做夢的季節(jié),可能往往會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甚至是荒誕無稽的,我們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而是也懷揣一顆童心來感受。當孩子愿意把這些心里話都說出來時,不論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實的,我們教師都應該加以肯定鼓勵和表揚。當這些真實的感受成為了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時,就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還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也就基本成型了。
四、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如果沒有花朵,再勤勞的蜜蜂也釀不出甘甜的蜜;如果沒有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工程師也建不出高樓大廈。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積累了豐富的材料,習作時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可以把課內(nèi)、外積累帶的好詞佳句、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經(jīng)常去翻閱、去品味、去運用,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于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從而做到學以致用。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師應引導學生多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擴大自己的生活圈,不斷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用到時才會信手拈來。還有,我覺得教師還應該啟發(fā)學生思維,大膽想象,讓他們在聯(lián)想中積累寫作素材也是好辦法。當學生對熟知的事件覺得無法入手時,教師應及時提取出他們大腦中的內(nèi)存信息。例如寫《釣魚》,教師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什么時間?你和誰釣魚?釣魚前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下鉤后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釣魚時你心里怎樣想的?當釣著魚后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他們在腦海中就會有許多的感性材料,在寫作時才感到言之有物,一吐為快。
每個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生活經(jīng)歷也是各不相同的,每個孩子寫出的作文也應當是各具特色的。教師要積極正確地引導,帶孩子走出課堂,學會觀察,引導學生不斷積累素材。這樣,學生寫出的作文才會真實而豐富多彩,充滿靈性,吸引讀者的眼球。